孙晓东
【摘 要】素描作为造型艺术的基础,在高等美术教育体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当代艺术思潮的影响下,国内一些高校的美术专业基础素描体系较为混乱。俄罗斯素描体系十分成熟完善,有许多方面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学习。
【关键词】基础素描体系;写实性;俄罗斯素描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23-0119-02
如今开设美术专业的高等院校越来越多,尤其是综合性大学,几乎都成立了美术学院或者艺术设计学院。由于没有美术专业的教学传统,部分院校在专业课程建设体系方面十分混乱,尤其是在基础素描训练体系方面。不少综合大学美术专业素描教学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却不敢称之为“系统”。专业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往往十分过硬,且都有自己的艺术观点和教学主张,学生也因此能学习到不同的艺术技能和艺术观点。但恰恰如此,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感到茫然,尤其是教师之间的教学主张不同甚至相冲突时,学生无所适从。于是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在一个课程里,学生在一位教师的教学中刚有了一些体会,该教师的课程结束了,换了另一位教师以另一种方式授课,其要求和主张完全不一样,学生们不得不重新适应,寻找感觉,有了感觉又结束了。如此反复,大学生涯结束了。
众所周知,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1],它关系到所有造型艺术的诸多因素。因此,谈造型艺术的训练问题,首先应该从素描训练体系开始。
我国素描体系的建立主要有两个阶段,一是在国民时期由徐悲鸿等人引入的法国古典主义素描体系。二是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全面移植俄罗斯素描体系,该体系逐渐在我国占据主导地位,并延续至今。
一、某些院校素描体系混乱的原因
我国美术教育引用俄罗斯素描体系已有数十年。该体系为我国美术人才教育培养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事实证明,该体系是非常适合我国美术教育体系的。但近几年一些美术院校出现了素描教学体系混乱不系统的问题,尤其是一些新兴的美术院校。造成这种情况有多方面的原因。
第一,現代艺术思潮的大量涌入,使学生对传统的写实性的素描教学模式有所抵制,抵制任课教师的上课方式,使教师不得不听之任之。
第二,一些教师对传统的写实素描的作用产生怀疑,特别是一些青年教师,因为年龄和学生相仿,更具亲和力,自身的态度更容易影响到学生。
第三,部分学生有着所谓“扬长避短”的心理。由于大学美术专业教学和高考前的美术培训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有着巨大的不同,一些学生由于专业基础不太好,加之对大学教学形式不适应,在专业学习上感到十分吃力,落后于其他同学,产生了失落感,当新的教学体系出现时,往往传统的专业基础要求较低,他们很自然迎合上去。
以上几个原因使得改变现行的素描体系的声音越来越多。那么存在于中国美术院校数十年的素描体系到底要不要改,怎么改?笔者认为,素描体系改革毫无疑问是必要的,但怎么改值得讨论。
二、我国美术教学体系与国外教学体系的不同——学生方面的比较
教育模式的设立应该根据学生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平,也就是说,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基础决定教师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2]现在越来越提倡素质教育,许多学者主张全面引进西方当代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样的主张在理论上是没有问题的,但在我国特殊的教育环境下,真正实践起来却有许多顾虑。
首先,中西方学生基础素质不同。目前不少美术绘画专业学生一提到美术素质教育,就很自然否定传统的写实主义素描训练体系,主张以一种全新的、非具象的训练体系来代替。无疑,这能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有的教师只是简单了解了一些国外美术院校的教学情况,便主张全盘引入他们的教学模式,这似乎无可厚非,因为西方的美术教学模式确实在开拓学生的创造力方面要好于我国现行的模式。问题在于,我国大部分美术专业学生入学前的艺术素质,包括审美水平、创造性、自我的艺术个性等,是大大不如西方学生的,这是由于我国的应试教育体系,将美术学生本该具备的超凡艺术想象力和丰富的自我艺术个性早早扼杀掉了。人的能力培养是有阶段性的,有的能力错过了黄金培养期,其后不管怎么努力,都很难达到理想境界。而且往往是事倍功半[3],因此,我们不可能也不能完全照搬西方的教学模式。
其次,国内外学生入学目的不同。据最近一份调查显示,我国美术专业考生中大约有80% 的人承认自己报考美术专业并非出于对美术的喜爱,可以说不是真正热爱美术,热爱自己的专业,只是为了以后的就业出路着想,或者纯粹是为了能考上大学而已。因为美术专业文化录取分数线较其他专业低许多,专业考试又有一定的程式,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每年美术专业招生数量愈来愈多,所以考生只要集中培训一段时间,专业考试基本上都可以过关。而多数美术学生的文化水平根本无法考上非艺术类专业,重点大学更是无法企及。由此可见,在入学目的方面中西方国家学生就有着本质的不同。
据了解,西方美术专业学生,尤其是纯艺术专业的学生,入校学纯艺术,往往是真心出于对艺术的爱好,出于对艺术兴趣的培养。他们毕业后,往往不直接从事艺术工作,不以此谋生,所以能很好地保持轻松愉悦的学习状态。而我国美术专业学生中的很多人入学后,文化底子薄弱,专业也一般(因为很多都是美术高考培训班集中训练出来的),加上考虑毕业后的就业问题等,无法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
所以,在中国特有的教育环境下,学生从小接受应试教育,思维习惯长期固定在“怎么做”,至于“怎么想”很少去想。因此国内美术院校的教学体系,现在还不宜过分改变,特别是针对低年级学生。如果教学模式突然变换,学生可能会茫然不知所措。
因此,由于缺乏对我国教育的基本认识,一些教师为了改变学生的传统思维习惯和定型的绘画表现方式,不断打散教学模式,这种意图和目的值得肯定,对学生的思维拓展也有一定帮助。但方法不得当,或者为变而变,有时反而起到负面效果。
三、素描教学体系的教学重点及教学难度应有所认定
首先,素描教学的重点应该以人物造型为主。纵观世界美术史,从远古时期的阿尔塔米拉山洞的原始壁画,到如今纷繁多彩的当代艺术,无不是以“人”作为最重要的描绘对象,也就是说,人物题材的美术作品永远是美术史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风景、静物、花鸟等题材只是作为配角存在于美术史中。因此,笔者认为,美术院校的绘画训练,特别是专业素描训练应该先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尤其是人物造型能力,打下扎实的造型基础后,再进行更多元的艺术追求。
其次,素描造型能力的训练难度要有所认定,特别是在人物造型要求上,应该将写实人物造型作为主要能力来培养。在当今艺术多元化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非具象的艺术风格涌现,甚至抽象性、观念性的艺术流派层出不穷,如“波普艺术”“达达主义”等。许多当代艺术流派甚至放弃了架上绘画,被誉为当代艺术鼻祖的杜尚就曾将一只小便池不加任何修饰地陈列在美术馆,作为艺术品展出。在世界艺术观念流派风起云涌的今天,作为传统的具象写实性绘画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和影响,风格也逐渐多样,出现了诸如造型卡通化、稚拙化等的绘画样式,这种现象在某种程度上严重误导了青年学生甚至误导了一些青年教师,他们在教学中开始偏离传统写实素描的教学模式,减弱写实素描的训练难度,取而代之的是提倡人物变形化、抽象化的训练,提倡所谓的个性化教育。如有的青年教师受到西方立体主义绘画的影响,在人物素描写生课上要求学生把模特形象进行几何变形,将人物的脸部五官基本忽略,却不知素描写生人物的脸部和手是最重要也是最需要深入刻画的部位。当然,这样的练习作为一种补充训练来调节学生的兴趣是无可厚非的。写实性人物素描是我国美术界公认的检测素描造型难度的标准,因为人们对变形抽象性的认知有很大差异,但人们往往对人物造型要求特别苛刻。因此笔者认为,应该以写实性人物造型作为素描训练的主要内容和能力培养。
四、素描教学改进的一些措施
我们现行的素描训练体系仍然是俄罗斯素描体系。该体系作为写实主义素描代表性体系,历经数百年的发展,已经相当成熟完善,其科学的、严谨的、循序渐进的造型训练方法,是其他素描派系无法取代的。尽管我国美术教育界引进该体系有数十年了,但笔者认为,该体系依然有许多方面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学习。比如在基础技法训练方面,该体系就有不少细节值得借鉴。在素描上色方面,我国美术院校多用铅笔或炭笔来排线条上色,而俄罗斯素描体系中有着更为丰富的上色技法,例如用辊子上色、用毛笔上色、用炭棒直接蹭在画面上色、用可以挂色粉的工具上色等。[4]由于不同的上色方法,大大缩短了涂调的时间,使得作画的步骤发生变化:先用线打轮廓,再从暗部开始一层层深入的步骤被打破了,画素描的过程便成了加加减减的过程。这样的训练对素描的传统意识的转变也有所帮助。还有,国内对素描技法认识有一个误区,认为素描没有肌理笔触的效果,认为这些方法是油画、水粉、水彩等架上绘画的特有手段。但是在俄罗斯的素描教学体系中,素描技法训练可以将许多油画、水彩等的技法融入其中。比如水彩技法中的湿性效果,油画技法中一些笔触效果可以通过素描技法来反映和表现。这样的训练有助于对素描的学习,也有助于更好掌握油画技法,可以使素描技法和色彩技法的学习相辅相成,相互依托。
这一切,我们都可以学习借鉴。
参考文献:
[1]张广才.徐悲鴻素描教学探微[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2(3).
[2]钟长清.素描教学思考[J].美苑,1999(6).
[3]孙韬.俄罗斯素描材料与技法[J].美术研究,2000(2).
[4]孙韬,叶南.列瓦回望[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