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指导贵在细致入“微”

2018-01-12 21:04庄辉阳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7年11期
关键词:作文教学学生

庄辉阳

置身于中学语文教学第一线,总感觉当下的语文教学有些低效、无奈,尤其是作文教学存在着粗放式教学的现状,习惯性做法是未考虑学段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随便找个文题,不加指导就让学生写,要么找篇所谓的满分作文,让学生“参考”,其实欲速则不达。在近几年的中考阅卷中,我们发现不少的考生审题抓不住关键词,要么文不对题,要么泛泛而谈,没有细节,缺乏逻辑——如何进行中考作文训练指导,笔者认为,作文的训练重在精细化的指导,要做到细致入“微”。

一、微积累,注重随机性

实践证明,只有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才能做到厚积薄发,写出有血有肉的文章来。说到积累,有人认为就是考前多看看杂志,背背优秀作文。其实不然。黑格尔在读书时有一个独特的习惯:无论在哪儿读到什么,都要在活页上认真地摘录,并进行分类,再放进贴有标签的文件夹里。这样,不管用到哪一条摘录,都可以马上找到。长年累月的广泛阅读,细水长流的读书摘录,使他的知识越来越丰富。这种点滴积累就是“微积累”,大到通篇,小到一个名句、一个新词,积少成多。指导学生进行“微积累”,需要有敏锐的视角、广阔的视野,还要讲究随机性。

1.书海拾贝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关注课本上要求背通的诗文篇目,而且要引导学生留心文本中精彩细腻的描写语句、作为论据的事例、名言警句,以及运用于写作的基本方法,把它们制成小卡片,熟读成诵,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和技巧。比如,教学鲁迅的小说《故乡》时,我把对比手法作为教学重点,让学生将描写少年闰土与中年闰土外貌的段落摘录下来,制成卡片,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两段外貌描写抓住了人物的哪些特征?前后对比有什么作用? 这样,课文中捡拾的贝売就能在学生作文中熠熠生辉。

古代文人有“劳于读书,逸于作文”之说,为了拓宽学生的阅读面,每学期我都要求学生自主订阅一份报刊,相互传阅;班级设立“图书角”,每个学生自带一本课外书,交换阅读,定期更换,资源共享;学校建有“漂流书屋”和“书香走廊”,学生除了在图书馆、教室之外,校园内随处可以阅读;每年我们还举办两次“图书跳蚤市场”,学生通过买卖书籍,不仅增加了各自的阅读量,而且培养了人际交往能力 。

2.媒体濡染

现代媒体的多样化,为学生积累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我非常注重媒体的濡染作用,因为它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人生阅历,还可以丰富写作的素材。所以, 我注意与学生家长沟通,提倡学生在家每天收看新闻类节目,节假日收看《人与自然》《高端访谈》《今日说法》《朗读者》等节目。这些电视节目信息量大,知识性强,学生若用心感悟,深入思考,不但能准确把握时代脉搏,而且可以激活思维。写作时如能恰如其分地引入这类信息,并进行反思,会使文章内容丰富而鲜活,立意新颖而深刻。

3.生活写真

鲁迅先生说过:“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这里的 “观察”应该指生活观察,即生活积累。现在的作文教学很少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向生活,导致写作时学生只能生搬硬套、闭门造车,甚至胡编乱造。原本想象丰富、思维活跃的学生,由于缺乏生活之水的灌溉,写出来的东西自然苍白无力。有人说,生活有多广,语文就有多广。这说明多姿多彩的生活是作文材料的丰富源泉。

为了增加生活积累,我鼓励学生写日记或周记,把当天(本周)感触较深的东西写下来。不计较篇幅长短,哪怕只是一个片段、几句话,甚至几个词语;不限定内容范围,可以是一道风景、一个场面,抑或是一个眼神、一句叮咛……用文字记录下来,既留下了自己成长的足迹,又练习了语言表达,还积累了生活素材,何乐而不为呢?

作文源于积累,而积累又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开放的、自主的。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使其逐步养成多体验、勤積累的习惯。学生一旦积累丰厚了,话语就会泉涌笔端,我们的作文教学才能真正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二、微指导,体现互动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抓住取材、立意、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长期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简化“环节”,疏于指导,往往是交给学生文题就万事大吉了。其实,作文指导是一个系统工程,可在“微”字上做文章,让“指导”贯穿于作文教学的全过程。

1.问题式导写

“问题式导写”,即从话题入手,以一个个“微”问题引导学生一步步思考,让学生循着“问题”在师生互动中自然流淌出鲜活的文字。 比如以“每个站点都有风景”命题作文,我引导学生提出一个个“微”问题:什么是风景?“每个站点”又是指什么?面对风景你的感受加何? 通过交流,学生懂得了“风景”“站点”的比喻义,一下子便把握住了写作的重点 。这样做,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又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发表独到见解的胆量。通过讨论,教师及时了解到学生的思维状态和学习情况,借机进行适当的点拨启发,这样,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得以彰显,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得以充分发挥。

2.圈点式提示

作文批改是让不少教师头疼的事情。有些学校虽然要求教师对作文“精批细改”,但在落实中并未切中要害。有些教师为了应付检查,拼凑一些诸如“内容具体、立意新颖、语言生动”或者“中心不明确、叙述很平淡”的总批、旁批,这些标签式语句无关痛痒、根本起不到指导作用。那么,如何才能提升批改的效果呢?我注重使用“圈点式批注”,让学生在细微的记号和批语中得到启发和提升。每一次作文,学生初稿写好后,我首先浏览一遍,感知一下是否切题,然后对亮点进行圈画,在旁批中予以鼓励,特别关注学生使用的好词、好句、好段,以强化积累的实际运用。对不足之处也做上标记,提出问题,让学生自思、自改。这样做虽然费时较多,但既可以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又能促进学生自改能力的提升。

3.互动式讲评

我在批阅中会把学生作文的优缺点记录下来,并进行归类,然后趁热打铁,进行点对点的讲评。首先,在自评、互评中感悟。好的作文,让学生自己朗读后,全班同学评议好在哪里;有待改进的作文,学生朗读后,让其他同学说说怎样修改。学生的写作水平在自评、互评中自然提升。其次,在师生互动中提升。我针对每一篇作文的训练点进行小结,提出意见和建议,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在此基础上,学生对照批语和讲评要求修改自己的习作,每个环节落实到位,学生的习作水平就会逐步提高。再次,在讲评时空上拓展。学生作文不可能都安排在作文课上集中评讲,教师可适时进行。例如,批到优秀作文或有进步的作文,就在课间、饭后跟学生分享;语文课上,带领学生欣赏美文佳作时,抓住契机聊聊写作的技巧。实践表明,学生更期待我随时带给他们惊喜和指导。endprint

三、微展示,凸显激励性

作为教师,应该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教学中,我除了在批改、评讲中给予学生鼓励、肯定外,更多的是用多渠道展示的方法来激励学生,力求找到每一篇作文的闪光点,挖掘每一名学生的写作潜力 。

1.课堂赏析

作文课上的佳作欣赏是学生最向往的环节。在成年人的日常交往中,经常可以听到一些人自豪地细数当年自己的作文被老师选作范文的“光荣历史”,可见这种方式在学生的记忆中是多么深刻。我在作文教学中,总是拿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显摆”,总是想方设法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崭露头角。赏析时,可以是整篇文章,也可以是一个片段,还可以是一个精彩的词句。电子交互白板的使用,为课堂互动提供了技术可能和方便。我将学生的精彩语段制成课件,利用白板点击展示,既增强了视觉效果,又让学生品尝到写作的乐趣和成就感。

2.墙报博览

墙报是班级展示学习成果的一个窗口 。我特别用心地经营班级的墙报,开辟出《美文鉴赏》《佳问题地》《文坛新秀》等栏目,经常张贴、更换名人作家的精美散文,并附上鉴赏文字。做得更多的是,让写作有进步的学生把自己的文章用漂亮的硬笔字誊写好,并请绘画好的学生根据文章内容配上精美、有趣的图画,小组同伴再写上点评,图文并茂地展示在《成果展示》栏目,每周更换一期,并评选出“文学之星”。这既提升了学生的写作水平,又美化了教室,营造了浓郁的文化氛围。

3.汇编集萃

自我实现需求是需要层次理论中的最高层次。每个学生都盼望成功,期待实现自我价值,每写完一篇作文,在我的精批、评讲和学生的再修改之后,选取部分有代表性的作文,附上我或同学的点评,打印成册,再分发给每个学生,一学期下来,做到每个学生都榜上有名;每隔一段时间,我都将学生的日记、周记精选汇编成《成长的足迹》;每一学期,我总要精心编辑学生的佳作集;中考之前,我让学生把三年来自己的佳作进行编辑整理,配上精美封面,署上富有个性的书名,印制成学生个人佳作集,如《我的青春我做主》《徜徉于泉外的日子》《剪下一段心酸的时光》《飘香的日子》……当学生看到自己的文章成了铅字时,心里真是乐开了花。 身边的榜样最有说服力,读着自己的文章,看着伙伴的同题佳作,欣赏着,比较着,学习着,学生便一天天地成长了起来。

4.微信交流

伴随网络应用的更新换代,微信已悄然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也成为学校与家长交流、沟通的重要平台。为了放大作文评点效应,我经常利用微信给家长上传学生的习作片段图片。班上有一个成绩较差的学生,有一次我发现他的作文写得新颖有趣,就把这篇文章附上我的鼓励的话语,用微信发给家长,向他报喜。学生知道后,兴奋地对我说:“老师,真没想到我的作文还能得到您的赞扬,谢谢您!我一定会努力的 。”看到學生的点滴进步,我由衷地感到高兴。

有人说,作文是“水磨的功夫”, 要使学生中考作文升格,不仅需要充分的积累、精当的指导, 还需要不断的激励。而这一切的实现,都必须在“微"字上做足文章。endprint

猜你喜欢
作文教学学生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学生写话
学生写的话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