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焰明+丁金海
摘 要:该文针对安庆市水稻“一种两收”示范推广现状,找出了制约水稻“一种两收”发展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高产栽培技术措施,旨为提高水稻 “一种两收”单产、效益提供科技支撑。
关键词:水稻“一种两收”;高产;措施;安庆市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24-0026-03
1 安庆市水稻“一种两收”试验示范推广现状
1.1 示范推广面积 从2013年以来,安徽种子营销企业开展了新1轮的准两优608、丰两优香1号、Y两优系列、两优6326、玖两优黄华占等组合在安庆作“一种两收”试验、示范、推广活动,由示范面积11.2hm2到推广面积320hm2,其中准两优608“一种两收”推广面积约占66.8%,丰两优香1号等其他组合“一种两收”推广面积约占33.2%。
1.2 产量水平 近5年来全市水稻“一种两收”头季稻以手栽方式面积约占55%,机插、抛秧、直播方式面积约占45%。2017年头季实产7044kg/hm2,再生季实产2169kg/hm2,两季单产合计9213kg/hm2(相当于一季中稻产量)。
2 水稻“一种两收”单产不高主要原因分析
2.1 选用组合不当 5年生产实践认为,丰两优香1号、Y两优系列、两优6326、玖两优黄华占等组合头季单产+再生季单产大都低于准两优608组合。笔者2014年对庐江县同大镇4个杂交组合“一种两收”试验再生季田间测产看,准两优608组合再生季单产也高于其他杂交组合(见表1)。2015年安徽省农科院组织准两优608、丰两优香1号、五优308等9个杂交组合在怀宁马庙镇作“一种两收”组合筛选试验,其中准两优608组合头季单产位居中等,但再生季单产(产量5230.5kg/hm2)位居参试组合第1位。
2.2 传统的栽培方式 准两优608组合头季以手栽方式为主,较机插、抛秧方式单产低(见表2),多年生产实践证实这个趋势,影响全市水稻“一种两收”单产水平的提高和其发展。但准两优608组合头季不同栽培方式年际间单产波动较大;头季稻机收时间早迟与再生季单产水平呈正相关。
2.3 良法不够配套
2.3.1 头季稻大田用种量、栽插蔸數偏少 大部份大户为了减少播种量、生产成本,头季稻手栽方式大田用种量11.25kg/hm2左右,机插、抛秧方式大田用种量19.5kg/hm2左右偏少;部份大户头季稻手栽21万/hm2、37.5万/hm2左右基本苗偏少。
2.3.2 头季稻育秧成苗率不高 安庆市头季稻以湿润育秧为主。由于早春雨水较多,秧床土壤含水量大,防病不力,导致部份育秧绵腐病危害、成苗率不高。
2.3.3 传统的灌溉方式 有些头季稻大田一水到底浸灌方式,成穗率偏低;有的迟烤田;大户普遍忽视头季稻灌浆结实后沥水硬脚作用,机收时泥土水份过大,轮压稻桩入泥、稻桩再生母芽死亡面积约占45%。
2.3.4 有些头季稻成熟后迟收 准两优608组合头季稻8月20日以前成熟机收,再生季单产都高,但有些稻农头季稻8月20日之前已成熟却不能突击抢收,而是延迟到8月下旬。试验总结分析认为,头季稻8月20日以后机收,每推迟2d机收、再生季每hm2少收稻谷375kg左右。
3 水稻“一种两收”高产栽培技术
安庆市种粮大户、种粮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实体不断发展。截至2016年12月,这些新型农业经营实体承包耕地面积18.53万hm2,占全市全市耕地面积48.1%,位居全省首位。这些新型经营实体以水稻生产为主、向规模集约化、品种布局统一化、耕种收机械化方向发展。为了缓解新型农业经营实体种植中稻集中期劳力、农机紧张压力,错开中稻种植高峰期,调整部份田块种植再生稻是大户种植模式的有益补充。因为种植再生稻具有省秧田、省种子农药化肥、省人工、单产高、再生季大米品质优销价高、增产增收等特点,头季稻机收稻草覆盖行间肥田,再生季连作种植绿肥—头季稻循环耕制。生产目标:头季稻产量9000kg/hm2,再生季产量3000kg/hm2以上,2季产量12000kg/hm2、纯收入7500/hm2元以上,较稻—麦耕制中等生产水平2季产量10500kg/hm2增收3750元/hm2以上。
3.1 选用再生能力较强的杂交组合 从安庆近5年来准两优608组合示范、推广种植实践看,该组合主要表现抗病、抗倒伏(茎秆粗壮)、抗(耐)高低温能力较强,穂大粒多,结实率较高,特别是头季稻稻桩再生母芽能力特强,头季稻稻桩1个母茎平均分蘖成穂1.5个左右,目前其他杂交组合无法与准两优608组合抗衡。近阶段坚持宣传推广准两优608组合不动摇。
3.2 变革栽培方式 普及应用旱育秧、半旱育秧机插、抛秧技术,能根本解决大田密度偏稀、基本苗偏少问题。
3.3 头季稻播种期与大田用种量 (1)趋利避害安排播种期。为确保头季稻在8月20日以前成熟和再生季9月15日以前安全齐穗,机插、抛秧适宜播种期3月中下旬。(2)大田用种量。机插或抛秧方式:大田用种量不少于30kg/hm2。
3.4 头季稻育壮秧
3.4.1 育秧材料与育秧 机插方式塑盘旱育秧:利用旱地、水泥场地机喷灌旱育秧。按照每hm2大田塑盘(塑盘长58cm、宽28cm、深度2.5cm左右)20张、秧田面积5m2、每盘壮秧剂3g+干细肥土3kg(塑盘垫底土)、每盘盖籽干细土2kg(不拌壮秧剂)比例备足;抛秧方式塑盘半旱育秧:利用稻茬田育秧。按照每hm2大田塑盘(每张塑盘434孔)60张/hm2、秧田面积15m2、每盘壮秧剂3g+干细肥土2kg(塑盘垫底土)、每盘盖籽干细土1kg(不拌壮秧剂)比例备足;根据秧田面积备足农膜和竹片等数量。
3.4.2 育秧肥水管理 秧田底施复合肥450kg/hm2左右;调控适宜温湿度育秧;2叶1心期追施分蘖肥;栽插前3~5d追施送嫁肥、喷施送嫁药。endprint
3.4.3 适龄抛栽与大田密度 旱育秧:秧龄25~30d,叶龄4.5~5.5叶(机插);半旱育秧:秧龄20~25d、叶龄3.5~5叶(抛秧);机插行株距25cm×16cm或30cm×14cm,机插22.5万蔸/hm2、75万/hm2以上基本苗;抛秧:每hm2抛秧900盘秧苗。
3.5 大田肥水促控技术
3.5.1 施肥技术 (1)头季稻施肥技术。一是定化肥施用总量、比例。为了实现高产目标,以中等土壤肥力为例,hm2施纯氮总量195kg左右(不含育秧肥料),高低等土壤肥力相应减少或增加纯氮量10%左右。N∶P2O5∶K2O比例约为1∶0.3∶1。氮肥作底肥和分蘖肥:穗肥比例約为7∶3。二是精准施肥。面积底施45%复合肥450kg+锌肥15kg/hm2。如果土壤缺硫等要底施补足;在秧苗机插或抛秧后7d左右,追施分蘖肥尿素150kg/hm2;在水稻主茎倒3叶期前后(距抽穗25d左右)追施穗肥尿素112.5kg/hm2+氯化钾112.5kg/hm2;叶面喷肥。分别在始穗期和齐穗期,每次每hm2用磷酸二氢钾1.5kg+尿素7.5kg+水450kg喷施,延长功能叶寿命,提高结实率和粒重。(2)再生季施肥技术。(1)早施促芽肥。在头季稻成熟前10d前后每hm2追施尿素225kg+氯化钾150kg;在头季稻机收后3d内结合灌水,每hm2追施尿素112.5kg+氯化钾112.5kg。为了再生季更高产,在再生苗长出后7d前后,每hm2追施尿素75kg+氯化钾75kg。
3.5.2 好气灌溉技术 (1)头季稻灌溉技术。皮水机插、抛秧;在栽后30d内以田面湿润为主,期间多次晾脚晒田。在栽后30d排干田水烤田,以田面开细烈缝为度复水;破口期和抽穗灌浆期田间保持寸水层;灌浆结实后要排干田水。如果遇到连阴雨天气,要田间开挖井字深沟沥水硬脚。(2)再生季灌溉技术。机收后当天灌腑芽水自然落干再灌水,以此循环。破口、抽穗扬花期田间保持寸水层,灌浆结实后干湿交替到成熟机收。
3.6 头季稻病虫草害防治技术 (1)防治草害。大田旋耕前7d左右选用草甘膦杀灭老草;在机插、抛秧后15d左右选用苯噻酰胺、苄嘧磺隆拌适量化肥或拌湿润细土撒施,或选用丙草胺·苄嘧磺隆、36%二氯·苄防治(排干田水后喷施)。以阔叶、莎草科杂草为主的田块,选用苄嘧磺隆与适量湿润细土拌匀,待露水干后撒施(保水4~5d,不能淹没秧苗心叶)。如有稗草和千斤子等杂草,在杂草1~3叶期,每hm2选用稻杰900mL+10%千斤乳油900mL+水450kg均匀喷施(保水5d)。烤田后不能喷施除草剂。(2)防治病虫害。预防纹枯病:选用爱苗、何米妙收等;预防穗颈瘟:在水稻破口前7d左右,选用40%稻瘟灵、75%三环唑、稻酰胺等;预防稻曲病:分别在水稻始穗期和齐穗期,选用爱苗、己唑醇、烯唑醇、三唑酮等。同时选用对路农药防治稻蓟马、稻纵卷叶螟、二化螟、三化螟、叶蝉、飞虱等。根据本县植保站发布的病虫情报信息,及时用农药防治病虫害。
3.7 头季稻适期抢收 为了再生季高产,头季稻8月20日以前成熟的要及时机收。机收留稻桩高度35~40cm为宜(保留倒1节和倒2节)。
3.8 再生季病虫害防治技术 注重防治颖枯病、叶蝉、飞虱等。 (责编:张宏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