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师范学院“课堂教学技能与班主任工作”的 实施现状及对策

2018-01-12 05:29鞠晓梅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技能评价课堂教学

鞠晓梅

(楚雄师范学院教育学院,云南 楚雄 675000)

教师是应用型人才,教师教育实践类课程在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的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实践课程的改革与创新是教师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1]“课堂教学技能与班主任工作”是楚雄师范学院在对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中,作为一门教师教育实践类的课程,在2009年版人才培养方案新增、2011年版人才培养方案中继续开设的师范类专业必修的教师教育课程,课程教学的目的主要侧重于师范生的中小学课堂教学基本技能的学习和训练,同时兼顾班主任工作基本技能的掌握。2009年版人才培养方案执行中我们选用冯伟强、张洁主编的《课堂教学与班主任工作技能》[2];2011年版人才培养方案运行中,与学校“整合连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相一致,选用罗明东等主编的师范类专业“整合连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系列教材之《课堂教学技能——基础教育教学技能训练与测评》[3]。在学校加大教育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基于上一轮教学,我们在2011年版的本课程教学中加大了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力度。在课程课堂教学的组织实施中,我们以教育部2011年10月颁布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为依据,不断加大课堂教学改革的力度,以“教育信念与责任”“教育知识与能力”“教育实践与体验”[4]为课程教学的目标;在教学内容上紧密联系基础教育实际。基于课程设置和教材内容的实际,我们在教学中又参考上一轮选用教材增加班主任常规工作技能的内容。在教学组织实施过程中,我们在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上积极尝试改革,突出教学的实践性,加大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程度,增强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性,注重学生学习与训练的过程性评价。实际教学实施情况如何、教学目标达成的情况如何?其中存在什么问题、后续教学中应注意什么?为了解课程实际课堂教学的现状,我们设计进行了本次调查,力图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调查与研究,为后续教师教育实践类课程课堂教学组织和实施提出改进性依据,以期进一步推动教师教育课程改革。

一、调查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调查对象

本研究以我校2013级师范类专业学生为调查对象,在我校2013级师范类学生中随机取样,涉及10个师范类专业,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200份,有效问卷192份,有效率96%。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调查采用自编《楚雄师范学院教师教育课程课堂教学实施现状的调查》问卷,主要从课程的学习兴趣与动机、课程三维目标达成情况、课程教学内容的特点及呈现设计、课堂教学的组织实施、学生课堂学习状态、课堂教学评价、课程教学效果等方面,在2013级学生该门课程结束之际实施问卷调查。问卷设计封闭性问题为主,兼有开放性问题。

2.访谈法。分别对承担教师教育课程的教师和学生进行访谈,了解教师和学生对课程的期望、满意度和课程价值认同感,听取他们对教师教师公共课课程实施现状的意见和建议。

(三)统计方法

本研究所收集的数据主要用EXCEL2007进行数据管理和分析。

二、结果及分析

(一)课程的学习兴趣与动机

绝大多数学生对教师教育课程“课堂教学技能与班主任工作”有较强烈的兴趣,学习动机表现出多重性。

图1 对本课程的兴趣(单选题)

图2 学习本课程的动机(多选题)

总体上,绝大多数学生对本课程有着较强的兴趣,但也有少数学生表示不感兴趣,见图1。学生学习课程的动机和目的是多重的,部分学生学习动机带有明显的功利性,见图2。说明大三学生已经清楚地意识到具有较扎实的教师工作技能是非常重要的,现在的学习要为将来从事教育工作做准备,因而对怎么上课、如何上好课以及开展班主任工作带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访谈中有学生明确表示这门课程应该很实用。

(二)课程目标落实情况

教师教学中注意落实教师教育课程的三维目标,单纯知识教学为主的情况有了极大改善。

依据教《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教师教育课程的目标设定在“教育信念与责任”“教育知识与能力”“教育实践与体验”三个维度。从图3看,教师在教学中注意落实教师教育课程的三维目标,单纯知识教学为主的情况有了极大改善。

图3 课程目标的落实情况(多选题)

(三)课程教学内容特点及呈现设计

大部分学生认为所选教材难易适度,教材内容体系紧密联系中小学教育实践和学生实际,实践性强,能较好激发学习兴趣。教学内容借助多媒体呈现、有设计感。

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时数安排见表1。就课程实施主要载体的教材而言,84.9%的学生认为本课程所选用教材难易适度,4.7%的学生认为太难,4.2%的学生认为太容易,5.7%的学生不清楚。就课程内容体系而言,63.5%的学生认为理论知识紧密联系中小学教育实践和学生实际,实践性强,能较好激发学习兴趣。其余学生认为教材在理论联系实际、实践性与激趣方面不尽如人意。

表1 课程教学内容*关于课程教学内容的第二章《备课技能》、第三章《说课技能》、第四章《上课技能》、第五章《评课技能》、第六章《评学技能》详见罗明东等主编《课堂教学技能——基础教育教学技能训练与测评》。课程教学内容的第一章《课堂教学与班主任工作技能概述》、第七章《班主任工作基本技能》、第八章《班级活动设计与组织技能》详见冯伟强、张洁编《课堂教学与班主任工作技能》(第4―25页、第127―173页)。及教学安排

按照课程教学大纲,除去第一章,其余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课时总比例为1.1∶1,几近1∶1。调查结果见图4,在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时间比例上,64%的学生认为是合理的。少部分学生认为不合理,其中27%的学生认为实践教学即技能训练的课时比例需要加大。

图4 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时间比例(单选题)

从调查结果来看,课程实施中就教学内容的呈现,通常情况下教师借助多媒体,图文、动静结合多种形式呈现教学内容,有一定新意。从表2看,教师在教学中比较注重对教学内容的设计,依序表现为“正确把握和处理教材,教学内容选择典型,有助于学生举一反三,挖掘课程中的思想教育因素”“根据教材内容及教学需要,引入中小学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实际,课程资源丰富”“注重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实用性突出,有助于学生掌握教育教学技能”。仅少数学生“感觉不到有以上设计,教师课堂教学中基本照本宣科”。但也存在着在内容设计上难以照顾到各类学生的学习需要的情况,这应引起教师的重视。

表2 本课程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设计(多选题)

(四)课堂教学的组织和实施

1.教学方式的主导是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参与和探究。

调查显示,课堂教学最主要的教学方式是组织学生“以小组讨论、协作方式开展合作学习,并在全班交流分享”。其次是“围绕有价值的问题,鼓励探究性学习,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究精神”和“指导学生独立阅读教材及推荐书目,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教师的教建立在学生学的基础上”。可以看出教学方式上的主导是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参与和探究。值得注意的是仍存在着与课程实践性不符的“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放PPT——学生看、教师问——学生答为主”的情况。结果见表3。

表3 课堂教学教与学的方式(多选题)

2.教学方法。教师较少采用单一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但讲授仍然较多。学生总体在课堂上还是依循被动的接受式学习,习惯以听讲为主。

图5 教师常用教学方法(多选题)

图5表明,讲授法、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法、案例学习法等四种方法是教师教学中主要采用的方法,教师较少采用单一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但调查也显示出一定的问题:教师讲授仍然较多。就课程的实践性而言,显然“观看中小学教育教学视频”要比“案例教学法”更直观可感,有较强的示范性及可模仿性,但明显的显得不足。而“创设教育情境”“指导阅读教育类书籍名著”“辅导学生自学为主”几种方法在教学中普遍较少用。

图6 学生学习方法(多选题)

对学生“在课堂上你经常以哪些学习方法来完成学习任务”的调查见图6,依序在前三位的是听讲、讨论交流、记笔记;在45.8%以下的方法依序是问题探究、自学思考、观摩教学视频、练习(含教育情境下的角色扮演、技能训练)、读书法。从学习方法上可以看出学生总体在课堂上还是依循被动的接受式学习,习惯以听讲为主。讨论交流之所以排序第二,主要是因为该门课程采取了分小组组织技能训练并作组内互评的缘故。

3.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教师有着鲜明的课堂师生互动的意识和积极的互动行为。

表4的调查结果显示,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情况比较好,反映出承担该门课程的教师有着鲜明的课堂师生互动的意识和积极的行为,受到学生们的广为认同。这与对教学方式的调查结果是互为印证的。从对学生的访谈中也可以得到反映。

表4 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与互动(多选题)

4.大多数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是积极主动的。表5的调查结果说明,绝大多数学生的课堂学习的基本状态是积极主动的,而且学生有自己一定的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尝试,并且能与同学进行交流、相互启发。这也与教学方式的调查结果是互为验证的,教师们在课堂上的努力被学生肯定。但存在着学生在学习中少有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或所提问题的质量不高、缺乏对问题的探讨;技能训练存在有少部分学生没有参与进学习活动的情况。

对学生实际的课堂参与情况作进一步的调查,结果显示,50%的学生“积极主动参与”,54.7%的学生“按老师要求去做”,少数学生被老师点名后才参与,个别学生甚至几乎不参与。从对真实课堂的观察来看,实际情况是第二类学生居多,很多学生不是不主动参与,但是怎么参与课堂学习、如何与同学合作学习,更多学生实则是依靠老师,学习上显得较为被动。

表5 学生课堂学习状态(多选题)

就教师对课堂教学过程的组织而言,表6表明,总体上教师对教学设计与组织的意识很强,教师所做出的努力也得到72.9%以上学生的认同,但是论到“课堂管理有效”,却只有51.56%%的学生认为是有效的。进一步调查“您认为本课程的课堂教学气氛是怎样的?”,则54.7%的学生认为课堂气氛“很轻松活跃,同学学习参与性高,上课发言积极主动”,其余34.4%认为“课堂气氛比较安静平和,少有同学积极主动发言,一般是教师点名才回答问题”,9.4%的学生认为“课堂气氛沉闷压抑,基本是教师讲学生听”,1.6%的“学生很少参与学习,基本在做其他事情”。这一结果反映出“教”与“学”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分离。学生一方面认同教师的教学组织,一方面也很清楚不少同学包括自己在内的真实课堂学习状况,因而在数据上显示出不太一致的一面。

表6 教师对课堂教学组织的总体情况(多选题)

(五)对学生课堂学习的评价方式体现了过程性评价的特点

调查结果见表7,可以看出在本课程教学中,教师把学生分组以保证技能训练,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很重视过程性评价,这样的评价方式普遍得到了学生的认同。

表7 课堂教学评价方式(多选题)

具体的评价方式见图7,主要是通过技能训练及展示、小组讨论发言、根据教材布置书面作业。其余辩论、读书笔记、撰写小论文、社会调查报告等几种方法都在21.9%以下。

图7 学生学习评价方式(多选题)

从具体的评价方式看,以技能训练与展示和小组讨论教学技能的运用与效果为主,而书面作业主要由学生在技能训练和展示前编写教案或是微格教案完成教学技能的设计,教师在学生教学技能训练之前或之后要进行批阅指导。评价方式体现了这门课程的性质和特点。

进一步对教学评价的内容做调查,结果依序为“注重考核评价教育教学基本技能技巧和分析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能力”(80.7%)、“偏重于学生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侧重于测试学生的短时记忆能力”(41.1%)、“既注重教育基本理论、教育实践能力,又注重教师的专业信念与责任”(37.5%)、“说不清楚”(3.1%)。可以看出我们教师的教学中存在着比较重视教学技艺评价,没有明显的偏重知识的情况,但教学中教与学带有明显的功利性期望——提高从教的技能。而在教师的专业信念与责任的培养方面明显有待加强。

(六)课程教学效果

1.课程的学习对学生的教师综合素养的培养是有明显成效的。学生课程学习的收获见图8。调查结果显示,没有收获仅有1%,在感受、亲历、反思学校教育实践方面的收获在39.6%;其余方面都在69.3%以上。这说明通过课程的教学,一定程度上达到了教学目标,课程的学习对学生的教师综合素养的培养是有明显成效的。不仅强化了原来心理学教育学的相关教育教学观念、知识;同时较好的掌握了教育学生的知识与技能。但从结果上也可看出,课程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明显缺乏由对学校教育实践的感受、亲历和反思而获得的收获。访谈结果表明,教学中的这一个环节主要是通过课堂上让学生观看教学视频来进行,而且观看的时间也有限。

图8 课程学习的收获(多选题)

2.课程提供给学生的专业支持明显。

“学”要以致用,对现实中中小学教育教学的问题,调查结果表明,46.4%的学生表示能较好地运用所学理论联系实际去看待和分析教育问题、解决教育问题,就熟练程度而言,仅有23.4%的学生能达到。29.7%的学生表示初步会用,根本不会者几近没有。总体看,课程在分析、解决中小学教育教学问题方面能提供给学生比较明显的专业支持,但支持程度有待提高。

3.学生对本课程课堂教学的满意程度、课程价值的认同程度较高。结果分别见图9、图10。

图9 课程教学的满意程度(单选题)

图9的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学生对本课程的教学持满意态度,满意率较高。图10显示,学生普遍认为作为教师教育课程的“课堂教学技能与班主任工作”对教师专业素养的形成价值比较高。

图10 本课程对教师专业素养培养的价值(单选题)

三、结论及建议

(一)教师教育课程“课堂教学技能与班主任工作”课堂教学的改革是有明显成效的,在教师专业素养培养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从课程教学的组织和实施情况来看,任课教师在教学中注意落实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明确了课程目标的基础上,教学内容偏重于技能学习和训练,从课时比例上保障教师课堂教学技能和班主任工作技能的训练,着重从课堂教学方式、教学方法、课堂教学评价方面进行了积极改革,课堂教学的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总体上,学生对课程教学满意程度较高,学习在某些方面获得了明显收获,课程对教师专业素养的形成价值比较高。

(二)课堂教学组织和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学习的动机和目的是多重的,部分学生学习动机带有明显的功利性。

2.课程目标落实中在教育实践和相应的体验方面存在明显欠缺。尽管教师能积极创造条件为学生创设观摩、参与、研究中小学教育实践的机会,丰富教育实践的体验,但主要是让学生观看教学录像、教学视频、案例评析、学生做技能训练及展示来进行角色演练和角色体验,几乎没有到中小学去见习和实战的机会。从学生所提意见来看,不少学生不满足于观看教学视频,明确提出了到中小学观摩听课、身临其境感受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希望学校能提供见教育实习的机会。因而课程教学目标的达成是有欠缺的,学生缺乏教育实践和相应的体验。

3.课程教学中的实践环节仍存在着明显的不足,理论教学仍然明显挤占了实践教学的时间,技能训练的量不够,尤其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的实践量没有得到很好的保障。在教学设计上难以照顾到各类学生的学习需要的情况,这应引起教师的重视。

4.课堂教学方式主要是小组讨论与协作方式开展合作学习、在全班交流分享。但存在着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及管理有效性问题。学生学习中所提问题的质量不高或是思考价值不大,缺乏对问题的探讨。很多学生不是不主动参与,但是怎么参与课堂学习、如何与同学合作共同学习,更多学生实则是依靠老师,学习上显得比较被动。教师对学生的指导难以有效指导、点评到每一个小组和每一个学生。

5.就教学方法而言,教师较少采用单一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但教师讲授仍然较多。就课程的实践性而言,显然“观看中小学教育教学视频”要比“案例教学法”更具有直观可感、有较强的示范性及可模仿性,但明显的显得不足,反映出教师教学中提供的视频材料不够充分。从学生学习方法上可以看出存在着明显的问题,尽管教师在教学方式和方法上积极做出改变的努力,而且这种努力也是学生认同的,但是学生做出的积极回应并不是很明显,总体上在课堂上还是依循被动的接受式学习方式,习惯以听讲为主。“教”与“学”存在着明显的分离。

6.课程教学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但存在着学生多,并非每个小组都有展示和得到教师指导的机会,教师难以通过评价对每个小组每个学生训练及展示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书面批阅难以及时有针对性。从评价内容看,教学中存在着比较偏重教学技能和能力,而对教师的专业信念与责任培养明显不够的问题。

7.从课程实际教学效果看,学生尤为欠缺感受学校教育的实践(见习)、亲历学校教育的实践(实习),因而较为缺乏对学校教育实践的反思(反思性学习)。从开放题学生所提意见和建议以及对学生的访谈看,也能反映出这一问题的存在。

(三)后续课堂教学组织和实施的建议

1.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教学中允许并引导学生学习动机有合理的功利性。学生正是带着这种功利性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来上课的,因而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设计要能够满足学生这种很务实的实际需要,尽可能使课堂教学所学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帮助他们既学到知识和技能、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同时毕业时又能够凭借扎实的基本功去应聘谋职。由此学生也才会认同去宣传并重视教师教育类课程的学习价值,教师教育课程也才会真正体现出其价值。

2.教学中全方位落实课程目标,尤其要重视落实“教育信念与责任”的培养。对教师专业信念与责任的培养关注不够甚至不关注,这在教师教育课程教学中是普遍存在的问题。[5]着眼于教师专业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着力优先解决好目前课程教学中教师专业信念与责任的培养。尤其在案例教学、观看教育教学视频、学生技能训练及展示中要注意引导分析教师教育教学行为中蕴含的教育教学理念——教育观、课程观、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等,分析从中体现出的教师的教育信念与崇高的教育责任感并以此去感染学生,教师对学生学习和训练的评价也要紧紧地扣着教师教育课程的目标“教育信念与责任”“教育知识与能力”“教育实践与体验”三个维度来进行,避免教师技能的学习与训练走入仅仅是一种行为模仿、技艺训练的胡同。

3.在课程既定54课时基础上,合理分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在某些技能的学习上适当调整理论与实践的课时比例(由1∶1调整为1∶2),通过加大加强实践教学的力度来培养教师专业技能;在内容上必须贴近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

4.课堂教学方式要摒弃“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放PPT——学生看、教师问——学生答为主”为主的教学方式,可以借鉴微格教学的模式,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把学生分小组来训练技能。针对教学方法“教”与“学”存在着明显的分离的情况,不仅仅是教师的教改进,也需指导学生的学同时改进,即教师要掌握指导小组合作学习的技巧,在小组学习中加强指导,增强小组合作性学习的有实效性。在缺乏到中小学见习实习的情况下,大量让学生观摩优秀中小学教师教学视频是非常必要的,需要精心挑选优秀教师教学视频并使之对教学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5.对学生学习和训练过程的评价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自评、互评、教师评相结合。教师的评价要力求起到指导、示范的作用,在评价中把学生自评和互评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比如抽查学生作全班展示性训练时,可以每个小组推举一人组成评委负责主评,其他学生辅评。学生互评可使评价更具有专业学习训练的针对性,而参与评价的过程也促使学生反思自己对教学技能的应用实效。

6.教师的专业是实践的专业,教师的专业发展必须落实到“育人实践”能力的提升上。教师教育课程必须体现出对实践的关照,发展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实践反思能力,帮助学生建构实践性知识。[6](P76―84)对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学生缺乏感受、亲历、反思学校教育实践及体验的状况,一方面要加强与中小学的联系,尽可能为学生创造见实习机会,一方面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教学,通过观摩与分析优秀教师教学视频以及互换教师与学生角色进行实训来加以弥补。

总之,教师教育实践类课程在教师素养的培养中发挥着突出的作用。就本课程的教学改革而言,对教师教育其他实践类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而言也是具有启示意义的。

[1]周晓静.教师教育实践课程改革与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11,(7):56.

[2]冯伟强,张洁主编.课堂教学与班主任工作技能[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罗明东,等主编.课堂教学技能——基础教育教学技能训练与测评[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12.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S].2011.

[5]《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专家组.关于我国教师教育课程现状的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008,(9):19―24.

[6]教育部教师工作司组编.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技能评价课堂教学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画唇技能轻松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