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云南省高校IT类本科生的就业情况及其培养策略

2018-01-12 05:29孔彩灵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毕业生学院人才

孔彩灵

(云南师范大学信息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高考是人生的重要转折点,专业的选择更是每位考生未来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据“2014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国教育在线”数据显示,最受理科生青睐的十大高考专业就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通信工程和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无论是重点大学还是一般大学,与计算机相关的专业(即本文所指的IT专业)都属于热门专业,成为招收理工科考生人数最多的专业之一[1]。但随之而来的是就业率的急剧下降,有的排行榜统计甚至把该专业就业率归入倒数之列。

根据《云南省教育厅关于2015年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的统计分析》资料统计,2015年,云南省有包括云南大学等10所高校、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等6所二级学院和楚雄师范学院等7所地州院校共23所学校有IT类专业毕业生,这些学校共有毕业生83228人,其中IT类毕业生有4992人,占总毕业生人数的6%,2015年云南省本科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为87.5%。据统计,有43%的IT专业没有达到云南省的平均就业率水平,其中有7所高校的所有IT专业都没有达到,更有甚者,个别专业的就业率低至49.4%。上述现象,值得我们每位IT教育工作者深思。笔者在云南某高校信息学院学工办负责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1年,在工作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梳理分析如下。

一、近年来云南师范大学IT类本科生的就业情况分析

云南师范大学信息学院专业设置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非师范)、教育技术学(师范)、网络工程(非师范)和软件工程(非师范)等专业,其中软件工程专业于2012年开始招生。2015年之前的师范生基本占所有毕业生的50%左右,但自2016年以后的毕业师范生仅占30%左右,从在校生的情况来看,师范生的比例呈下降趋势。2011―2015年信息学院师范生的就业去向趋势如图1所示。

从图1明显看出,13年是师范生就业趋势变化的关键点,到2015年,仅有20%左右的师范毕业生到中小学就业,但到非国有企业和公司就业的人数在逐年上升,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发生了一些变化,他们更愿意和其他IT类毕业生共同竞争IT岗位,来实现自己的价值。这也是IT师范类生源逐年减少的原因之一。在这期间,非师范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也悄然发生了变化,如图2所示。

图1 信息学院2011―2015年师范类毕业生就业去向趋势图

从图2所示,非师范毕业生到非国有企业就业的比例持续增长,到国有企业工作的比例呈减少趋势。自主创业比例有一定波动,整体比例较少,不到10%。可以看出,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已有变化,他们不仅仅局限于公务员和国企等相对稳定的工作单位。

图2 信息学院2011―2015年非师范类毕业生就业去向趋势图

这些统计结果,为学院的就业指导工作提供了一定的思路,根据社会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应多与IT企业合作,开拓更多的IT就业渠道,为将来的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还需要加强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在IT人才培养方面,应多考虑开设应用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另外,针对近五年来毕业生就业所在地区的统计如表1所示。

表1 信息学院2011―2015年毕业生就业地区统计表

数据说明:省外就业比例=省外就业人数/已就业总人数*100%;省内就业比例=省内就业人数/已就业总人数*100%;在昆就业比例=在昆就业人数/省内就业总人数*100%。

以上数据是初次就业统计的数据,可以看出,IT专业毕业生的就业主要集中在省内,其中在昆就业人数较多;到乡镇基层就业的较少。学院应开拓新的就业市场,多与地州企业单位合作,通过社会需求和成功案例,引导学生到地州为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做出贡献。

二、近年来IT行业的就业需求分析

“互联网+”时代,IT行业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具体分析如下:

(一)IT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基础产业

国家大力推行信息产业建设,企业的信息化程度要求越来越高,电子商务越来越普及。任何人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已离不开信息技术,IT产业对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并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

(二)IT产业是人才和技术密集型产业

IT产业作为知识密集和技术密集的产业,发展日趋迅猛,必然带来更多的人才需求。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14年大学生就业蓝皮书》从就业率及毕业半年后收入分析,IT类专业2014年就业位列前10名,IT行业每年依然以超过15%的增速在发展[2]。

(三)IT产业是新兴产业

IT产业作为一个新兴的高科技产业,涉及各行各业的方方面面。可以预见,未来在工业化、信息化和国防现代化等领域对IT专业人才的需求将更加旺盛。不论是空间和时间上都离不开IT技术,从而使IT专业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比较强的就业优势。IT行业是变化最快的一个行业,可以说每天都有不同的功能在上线,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

(四)国家政策对IT行业的推进

在2015年的“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就对互联网发展,IT行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做出了重要阐述。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等健康发展。

伴随着行业的发展,IT人才的短缺现象将会越来越严重。目前国内的IT教育主要是高等学校计算机、电子、电信、信息技术等相关专业的学历教育,每年培养的IT类大学毕业生约为5万,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3]。其次,真正有实力的IT技术人才极为短缺,使得IT公司只能以优厚的待遇来吸引人才。但是,目前学校培养的IT人才与企业需求还有一定距离,进而形成IT行业人才紧缺,高校IT毕业生存在就业困难的怪圈。

三、近年来IT类本科生的学习和就业需求分析

为了更好地了解IT类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就业意向,笔者在信息学院2016届毕业生中进行了问卷调查,希望调查反馈的数据能为学院学生的培养和指导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问卷实施过程

图3 学院IT毕业生对专业 满意度统计图

根据学院专业的特性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该研究使用“问卷星”设计了“信息学院2016届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表”,通过班主任将调查问卷的链接地址发班级QQ群和微信群,并尽量督促学生完成问卷填写,问卷填写时间从2016年6月17日到30日,共14天。问卷回收情况如下:2016届毕业生共有288人,问卷回收249份,回收率为86.5%。该统计结果基本能代表本学院学生的基本观点和想法。

(二)问卷统计分析

文章从学生对IT专业的认可度、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和就业障碍等几方面进行分析。

1.学生对IT专业的认可度统计如图3所示,结果基本符合正态分布,但对于IT专业的学生,竟有10%以上的同学表示不满,这一现象值得IT教育工作者深思。新生调剂,对专业不了解,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和后期的培养教育,来改变学生对专业的看法,甚至爱上它,这才是教育的真正意义所在。学生对专业的认可就是对学院教育工作的认可,我们应该反思专业教育、过程培养、课程设置和就业指导等环节出现的问题,目标满意度应达到80%以上,否则实属遗憾。

2.学生获取就业信息的途径分析

在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新媒体成为IT毕业生就业信息获取的主要途径。所谓新媒体是指建立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基础之上,延伸出来的各种媒体形式[4]。目前,在大学校园里新媒体传播的主要形式有网页、电子邮件、QQ群、飞信、微信等,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便捷的新媒体应用于生活和学习。新媒体成为信息获取的主流方式,如图4所示。

图4 信息学院毕业生获取就业信息方式统计图

调查结果启示:首先,IT就业指导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及时研究新媒体的功能和特性,合理应用,才能服务好学生。其次,学生通过就业信息网获取信息的人数最多,学校应及时更新就业信息网,网站的维护及就业信息的甄别尤为重要。再次,应加强云南省和学校就业微信服务号的宣传力度,让所有毕业生和即将毕业学生都加入并有意识地使用,确保就业信息的及时性。最后,班级QQ群的维护和管理必须到位,不要让过多的口水信息淹没了就业信息,错失良机。同时也要充分利用毕业生的人际关系网,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就业服务。

3.学生求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障碍

常言道“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如果大学四年没有虚度,那么求职过程就会较顺利,否则就会困难重重,到处碰壁。对信息学院毕业生主要求职障碍的调查结果如图5所示。

图5 影响毕业生求职的主要障碍因素统计图

学艺不精,在求职过程中就没有足够的信心应对,开始抱怨招聘岗位与所学专业不对口、公司门槛高等。其实,这只是为自己开脱的借口而已,只要你足够优秀,或者有一技之长,就不怕在IT企业没有你的立足之地。从“大学四年最遗憾的事”调查结果看,大部分同学最遗憾的事是看书太少、逃课太多、动手能力不强和没有参加专业实践训练等,这也印证了专业知识不扎实的原因所在。另外,知识结构相对滞后,也是全国IT类大学生面临的普遍现状,成为就业相对困难的直接因素。还有,毕业生自身定位不清,好高骛远,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等,都造成了IT类学生的就业困难。

四、近年来IT类本科生培养模式的调整

招生和就业是高校的两条“生命线”,而对人才的培养是保证其生命活跃的基础。据了解,IT企业需要的人才应当是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较强的动手能力以及对新知识,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能力。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各大领域都离不开互联网与信息技术,因此“互联网+”时代的高校人才培养也要适应新形势。兰州财经大学郭冬梅提出了“互联网+”时代高校PSI型人才培养的能力结构模型如图6所示。

图6 PSI型人才能力结构模型

PSI型人才主要是指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信息技术能力,并能将三种能力较好地融合运用于社会实践、具有较强综合应用能力的人才;他们知识面广、实践能力强、工作效率高、有丰富的跨学科知识、情商高、能够较好地适应“互联网+”时代对人才的要求,是未来人才能力培养的最高形式。但是,并非每个人都能具备良好的PSI能力,因此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可以采用分层培养的方法——将人才按照基础型人才(P、S、I)、初级复合型人才(PS、PI、SI)和高级复合型人才(PSI)三个层次进行培养[5]。

学生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为培养出更符合时代需求的人才,高校应当重新审视对学生相应能力的培养目标。首先,学院应对IT类学生的培养目标有清晰的定位,让教师明确学院IT人才的能力培养标准,从而为教师设计课堂教学提供参考标准,为学生的学业指导指明方向,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其次,为学院新生指明大学阶段所应达到的能力标准,明确学习方向,提供学习动力。根据学院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信息学院PSI人才能力培养分层目标思考如下:

基本目标:基础型人才目标作为IT专业的最低培养要求,所有学生必须达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性格特征和兴趣爱好,选择P、S、I能力之一作为自己的主要发展方向,其他两项能力达到学校规定的最低要求,目的是让每位学生能顺利毕业并拥有一技之长。培养时段主要集中在大一学年,可以一直持续到大四毕业。

进阶目标:根据基本目标的达成情况,在老师的引导和学生的积极参与下可以实现初级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比如,学生对P、S、I中的两项能力发展较好,可以采用组建专业学习小组形式实现PS、PI、SI等能力目标。

理想目标:进阶目标达成后,在老师引导和学生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可以进行PSI高级复合型人才的实践训练。但这在本科阶段,基本不能实现,需要在工作实战中不断修炼方可提高。学习是一项终身的事业,要想适应社会的发展,上述能力将伴随IT追随者终身不移。

图7 信息学院学生分类培养阶段性目标示意图

信息学院主要招收师范类和非师范类学生,毕业后他们将到教育教学单位、企事业单位工作,也有部分同学选择考研,继续深造学习。所以学院根据学生的未来去向,将人才培养分流为教学型、应用型和研究型人才。根据近几年学院的学生招生和就业情况,目前各类型的学生比例约为2∶7∶1。基于上述思考,构建学院PSI人才能力分类培养如图7所示。

大一阶段所有学生完成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大二大三阶段,采用“做中学”的思想,让学生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教学型和应用型学生可以设计制作IT类作品、参与开发项目,提高知识应用能力;研究型的学生可参加大学生科研项目训练,撰写科研论文等。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学院积极搭建实践平台,专门设置了学院竞赛办公室,组建各种专业学习兴趣小组,定期组织多种不同级别的竞赛活动,带领学生设计开发研究,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学院现有的专业学习兴趣小组有以下类型。

第一种:设计类,包括微课教学设计组、Web网页设计组、电脑动画设计组、数字媒体设计组和DV影片设计组等。

第二种:开发类,包括嵌入式系统开发组、Android应用开发组、智能机器人开发组等。

第三种:创新创业类,包括数学建模学习组、创新创业设计组、软件服务外包组等。

专业学习兴趣小组还是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如果学生对上述主题都不感兴趣,也可以自己探索新的领域,重新组建学习团队。

近年来,学院带领学生设计和创作各类的作品,参加全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电子设计大赛、智能机器人大赛和数学建模大赛等,获得奖项颇多。从就业情况来看,凡参加学习兴趣小组的同学,找工作都有较大的优势,特别是获奖的同学,工作还有自己挑选的余地。

通过上述学习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二元复合能力,今后要加大此项工作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同学参与进来,提高学院学生的整体应用能力。

总之,加强在校学生的能力培养是为了向社会输送合格的IT人才,也是为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数量打基础,值得学院师生用心做好。

五、近年来IT类本科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培养环节保证了人才质量,学生能否顺利就业,学院就业服务工作也不容忽视。在新媒体环境下,信息学院依托网络,拓宽就业信息获取和发布渠道如图8所示。

图8 信息学院毕业生就业信息获取渠道

专职就业辅导员和毕业生本人的角色非常重要,是信息汇聚的中心节点。用传播模式的要点分析,要获得有效的信息传播效果,每个环节都非常重要。具体分析如下。

(一)专职就业辅导员

作为就业信息的传播者,其工作的主动性和责任感非常重要。就业信息的主要来源有被动转发和主动搜集两种类型,如学校就业处下发、用人单位提供、学院教师转发等就业信息,属于被动转发类型。值得注意的是,用人单位的就业信息真伪辨别是辅导员很费神的工作,这直接关系到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责任重大。

主动搜集就业信息是辅导员的创造性工作,需要每天关注最新的就业信息,并进行筛选,哪些信息适合哪个专业哪位同学,有针对性的为学生推送和提供就业信息服务。主要渠道是从“云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服务网”微信订阅号的庞大数据库中筛选所得,也可关注其他各类就业信息网,获取相关专业就业信息推送给毕业生。

同时还要为毕业生做就业动员、就业技巧和就业政策解读等专题讲座,还可组织毕业生与优秀校友进行经验交流,让学生少走弯路。真正做到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

所以,就业工作属于创造性工作,需要专职老师的积极主动和较强的责任心,方可胜任。

(二)传播渠道的选择

就业信息的发布类型有网站链接、文档介绍、图片、PPT和短信通知等,不同的传播媒介具有不同的特征,所以不同类型的就业信息需要选择不同的传播方式。如QQ群,基本是学生班级使用最多的社交工具,即可以发布和接收信息,也可以支持上传文件;可以一对多“广播”,也可一对一“点播”发布信息,这是目前学院采取的主要就业信息发布方式。具体做法是,专职就业辅导员加入每个毕业班的班级QQ群,将就业信息第一时间转给到学生,以免中间环节耽误。但要想获得较好的传播效果,首先,QQ群的管理和参与同学的信息素养非常重要;其次,QQ群的容量也需考虑,辅导员不能为了工作方便,将学院几百人的毕业生重新建群发布,这样人太多,针对性不强。

现在,微信也是最受大众欢迎的社交工具之一,赢得90后学生群体的青睐,随时随地刷微信成为生活的习惯,还可将就业信息转发到微信群,作为QQ群传播的有效补充。工作中还发现,微信平台发布的就业信息,可以直接转发到QQ群,而不需要再复制粘贴,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如有特别紧急的就业信息,可通过电话直接与学生本人取得联系。另外,如有合作单位要求推荐学生,者是提高就业成功率的好机会,需要班主任参与针对性推荐。

班主任应当参与就业指导及服务的全过程,了解班级同学的就业意向和心理变化,及时向学院汇报班级同学的就业进展,真正做到为需要帮助的同学服务。

同时,在学院大厅屏幕上滚动放映最近一周的招聘信息,让低年级同学提前进入就业准备状态。在学院显著位置设置就业、创业政策宣传栏,及时张贴最新中央、省、地方、学校等各级就业创业政策,力争以创业带动就业。

由于新媒体渠道都需要网络的支持,在以后的工作中,还可以考虑QQ群发布的重要信息可以直接与学生的手机短信平台链接,让每位学生在非网络环境下,都能第一时间获知相关的就业提示信息。

(三)毕业生的就业态度

学院所做的一切服务工作,都是为了学生顺利毕业,找到满意的归宿,但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才是获得成功的关键。就业信息除了等待学院老师推送外,也可自己主动从相关就业服务网获取,如“云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服务网”和自己的人际关系网等。从2016年毕业生的调查数据来看,在已就业的同学中,有50%是自己主动联系就业单位或通过考试来获得就业岗位的。学生积极主动的就业态度,是对自己负责任的具体表现。

其实,IT行业非常适合创业,小到网站开发、微店营销,大到城市智能、网络安全,身边随处迸发着创业的机遇与思路。“全民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已经来临,广大学生要把握利用好政策,利用互联网思维,勇于创业,开启自己的职业梦想。

学院也在积极引入校外企业,进行优势互补,加强校企合作,拓宽就业渠道。同时鼓励毕业生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到基层等国家项目和艰苦地区工作,到西部省区支边、支教、支农、扶贫,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还有,学院应以适当的激励方式要求全院教师主动参与到学院的就业创业服务工作中来,以提高学院IT学生就业的质量和数量。

总之,IT行业是一个需要不断自我挑战的行业,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技能,不断充电,一步步提升自身的技能与水平。IT行业由于技术更新换代快,市场竞争激烈,因此也不断为业内人士创造了新的发展空间,催生新机遇、新岗位优势。IT发展的前景一片美好,作为IT领域人士,特别是IT行业未来的生力军,应该主动迎接挑战,激发活力,创造未来。

[1]麦可思.2014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EB/OL].(2014-06-16)[2017-08-26].http://www.eol.cn/html/c/2014jylps/index.shtml.

[2]赵振学.新常态下IT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与创业[J].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3):56―58.

[3]吴高潮,周广阔.基于毕业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的就业工作研究[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3):91―93.

[4]孟超,王刚,杜宁.新媒体时代促进高校就业工作的策略研究[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31―34.

[5]郭冬梅.“互联网+”时代高校PSI型人才的培养[J].现代教育技术,2016,(5):122―126.

猜你喜欢
毕业生学院人才
初等教育学院
人才云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海盗学院(7)
学院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