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栽培因素对玉米生育期土壤水分及籽粒产量的影响

2018-01-12 06:08冯乐勇郝建平梁改梅池宝亮李娜娜张贝宁
山西农业科学 2018年1期
关键词:土壤水分覆膜含水量

冯乐勇,郝建平,梁改梅,池宝亮,李娜娜,张贝宁

(1.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山西 太谷 030801;2.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中心,山西 太原 030031)

玉米是我国第一大作物,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1-2]。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膳食营养结构越来越关注,因此,玉米的经济价值和社会关注度日益提高。然而,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土壤干旱,成为限制玉米增产的重要因子[3],同时,玉米的产量也取决于光合作用效果的好坏,合理的播种密度是提高作物光合效率的关键措施,所以播种密度也成为限制作物高产的因素之一[4-8]。近年来,我国玉米育种专家经过专项科研实践,对玉米产量的提高已颇见成效,但也受到种植品种、栽培方式和蓄水措施的影响,有时还达不到预期的产量[9-10]。为此,找到适合种植地的各项综合栽培因素显得尤为重要。

本试验对比分析了不同栽培因素(品种、密度、氮肥、覆膜、补灌)对玉米生育期内土壤水分及产量的影响,以筛选出与试验地相适应的、有利于土壤保墒蓄水的栽培组合因素,为提高山西省中部玉米产量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玉米品种为富友9号和大丰30。

供试肥料为由河北大峪口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尿素(40 kg/袋,总养分≥46.4%)、磷酸二铵(50 kg/袋,N-P-K为18-46-0,总养分≥64.0%)、硫酸钾(25 kg/袋,K2O≥50%)。

1.2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在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东阳试验示范基地进行。试验地位于东经 112°34′~113°8′,北纬37°23′~37°54′,属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年平均气温为9.8℃,降雨量为418~483 mm,年均日照时数为2 662 h左右,无霜期158 d。试验田土壤为潮土,质地相对均一,土壤理化性质列于表1。

表1 试验地基础土壤理化性质

1.3 试验设计

试验于2016年4月29日施肥,4月30日播种,10月3日收获。试验因素为5个(品种、密度、氮肥、覆膜、补灌),试验共设6个处理(表2)。小区面积为50 m2(5 m×10 m),每个处理重复3次,各小区随机排列。采用条播种植,行距50 cm,株距随密度而定。6个试验处理采用相同的田间管理措施,分别在不同生育期随机测定土壤水分;成熟期随机设定固定区段1.0 m×1.0 m进行测产。

表2 试验设计

1.4 测定项目及方法

1.4.1 土壤水分的测定 玉米播种前测定耕地土壤湿质量、干质量和容重;玉米播种出苗后,每小区中部各埋设1根中子管,深度200 cm,分别于苗期(6月3日)、拔节期(6月16日、7月6日)、抽雄吐丝期(7月22日)、籽粒灌浆期(8月23日)、成熟期(9月22日)采用CPN-503中子仪测定0~2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每20 cm为一层[11]。

1.4.2 籽粒产量的测定 玉米成熟期收获固定区段测产,各个处理分别随机选取10株测定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穗粒数、百粒质量、产量。

1.4.3 成熟期植株养分的测定 分别从各处理随机取样的10株样品中抽取3株,植株烘干粉碎后,分别用半微量凯氏定氮法、钒钼黄比色法和火焰分光光度法测定各器官中的N,P,K含量[12]。

1.5 数据处理

数据采用SAS9.1.3和Excel软件处理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栽培因素处理对玉米生育期土壤水分的影响

由表3可知,140~20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相对其他土层的高,其中,180~200cm达到最大值。对比表3与图1的土壤表层(0~20 cm)含水量得知,6月3日仅处理1(CK)的土壤含水量高于播种前土壤;6月16日,处理1和处理5的土壤含水量均高于播种前;7月22日所有处理的土壤含水量均高于播种前;8月23日和9月22日仅处理5的土壤含水量高于播种前。分析图1可知,不同栽培因素条件下耕地0~200 cm土壤水分含量在玉米生育期内呈现动态变化。如图1-a~d所示,0~20cm土层土壤水分含量均表现出CK处理的较高,其次是处理5,处理3的土壤含水量最低。图1-a~c结果显示,玉米苗期和拔节期60~2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处理3的高于其他各处理,处理5的最低;140~16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相对其他土层的土壤含水量较高,且处理3的高于其他处理。图1-d结果显示,玉米抽雄吐丝期20~4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相对其他土层的较高,20~80 cm的3个土层土壤含水量均是处理5的最高。图1-e结果显示,玉米籽粒灌浆期0~60 cm的3个土层土壤含水量均是处理5的较高,0~120 cm的6个土层土壤含水量表现出处理5高于处理6和处理2。由图1-f可知,玉米成熟期20~40cm土层土壤含水量高于0~20 cm土层,40~160 cm的5个土层土壤含水量表现出处理3的土壤含水量高于其他处理,且6种处理土壤含水量差异较小,180~200 cm土层土壤含 水量各处理均高于表层土壤(0~20 cm)。

表3 5月17日(播前)土壤含水量

2.2 不同栽培因素处理对玉米成熟期籽粒产量的 影响

表4 不同栽培因素处理条件下玉米成熟期性状及产量的比较

由表4可知,处理3的玉米长势较差,其穗长、穗粗和行粒数均显著低于其他处理(P<0.05);CK处理的玉米穗长最长,处理5的穗最粗,其中,CK,4,5,6处理的穗粗均大于5.00 cm;6个处理的穗行数均在16.05以上,其中,仅处理6的大于17.00;6个处理的行粒数只有处理2和处理3的低于33.00粒,且处理3最低,仅为28.77粒;穗粒数仅处理2,3的低于500粒,其他处理均在550粒以上,对于籽粒含水量,CK处理和处理4含水量较高,均在20.00%以上;6个处理的百粒质量只有处理2的达到32.09 g,CK处理和处理5的百粒质量为30.11~30.90 g,其他处理均低于30.00 g;处理3的籽粒产量最高,达到9 031.23 kg/hm2,处理2和处理4的较低,分别仅为7 474.98,7 676.53 kg/hm2。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在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东阳镇进行,该地区属于半干旱区,年降雨量在418~483 mm,全年降水偏少,而且夏季高温天气较多,水分是制约该地区粮食生产和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13-14]。因此,本试验主要研究了5种栽培因素(品种、密度、氮肥、覆膜、补灌)对旱地玉米生育期土壤水分及籽粒产量的影响,为后期高产的研究做贡献。本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整个玉米生育期,20~40 cm土层土壤的含水量均高于0~20 cm,且180~200 cm土层的含水量也高于表层土,说明旱地土壤的表层保水能力较差,依靠降雨得到的水分较大一部分渗透到了地下深层,40~12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处理3的高于其他处理,且各个土层间土壤含水量差异较小,由于处理3的栽培方式是增加了玉米的播种密度,高密度的种植方式使得玉米叶片遮挡了一部分的水分散失,所以具有较好的保水效果。5—6月份,土壤含水量为19.11%~49.20%,此时处于玉米苗期,玉米苗需水量较少,因此,土壤中还保留了充足的水分供玉米后期生长;7月份试验地的降水较为充足,因此,在7月22日测得的土壤含水量较高,为24.73%~53.99%;到了8月份,玉米进入籽粒灌浆期,也是玉米需水的高峰期,所以耗水量较大,玉米会通过光合作用与蒸腾作用消耗土壤中大量的水分,玉米根系所处的表层土壤含水量降低,0~2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为18.22%~39.24%;玉米成熟期,0~200 cm土层整体的含水量相对变小,为15.39%~49.57%。从整体来看,对比6种处理对土壤水分的影响发现,处理3和处理6的保水效果最好,处理3是采用高密度的种植方式,这样减少了土壤的表层散失,处理6的栽培措施是覆膜处理,地上覆膜可以防止土壤水分的流失,有效地改善了作物生长的水分条件[15-19]。

分析玉米籽粒产量性状可知,处理3的玉米穗长势最差,处理3的播种密度是7.5万株/hm2,较密的种植使得植物叶片相互遮挡,互相争夺阳光、水分,因此不利于光合作用,导致不利于有机物的积累,但是处理3的籽粒产量相对其他处理的最高,应该是大密度的种植弥补了有机物积累的不足,对产量有了贡献。处理2的产量最低,与CK相比,播种大丰30没有富友9号在东阳试验基地的产量高。处理4为施加300 kg/hm2的氮肥,相比施加225 kg/hm2的处理产量较低,因此,过量施加氮肥对玉米增产不利。处理5和处理6相对于CK处理产量略低,所以在CK处理的基础上增加一定量的播种密度可以有效地提高玉米籽粒产量。

[1]张崎峰,蔡鑫鑫.高纬寒地不同玉米栽培模式对土壤水分、温度及产量的影响[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7(2):31-33.

[2]王丽华,刘正.10个玉米品种(系)的产量比较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关联度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3,29(15):103-107.

[3]刘德祥,白虎志,宁惠芳,等.气候变暖对甘肃干旱气象灾害的影响[J].冰川冻土,2006,28(5):707-712.

[4]张彪,陈洁,唐海涛,等.西南区突破性高产玉米品种育种思考[J].玉米科学,2010,18(3):68-70.

[5]TOKATLIDIS I S.A Review of maize hybrids dependence on high plant populations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crop yield stability[J].Field Crops Research,2004,88(2/3):103-104.

[6]李少昆.作物株型和冠层结构信息获取与表述的方法(综述)[J].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1(3):250-256.

[7]陈国平,王荣焕,赵久然.玉米高产田的产量结构模式及关键因素分析[J].玉米科学,2009,17(4):89-93.

[8]胡萌,魏湜,杨猛.密度对不同株型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玉米科学,2010,18(1):103-107.

[9]郭满平,刘生瑞,白宏鹏.不同覆膜栽培对玉米土壤水分温度及产量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5,33(2):50-55.

[10]马娟娟,杨珍平,苏琳琳,等.施肥处理对玉米生育期生理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山西农业科学,2017,45(2):230-233.

[11]张冬梅,张伟,陈琼,等.种植密度对旱地玉米植株性状及耗水特性的影响[J].玉米科学,2014,22(4):102-108.

[12]刘学周,蔺海明.施用坡缕石对黄绵土中尿素氮地挥发和淋溶损失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9,20(4):823-828.

[13]肖国举,王静.黄土高原集水农业研究进展 [J].生态学报,2003,23(5):1003-1008.

[14]李玉玲.旱区集雨种植方式对土壤水分、温度的时空变化及春玉米产量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16,49(6):1084-1096.

[15]王彩绒.覆膜集雨栽培对半湿润易旱地区作物水分养分吸收及产量的影响[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2:23-25.

[16]李爽,孙占祥,张莹,等.不同覆盖方式对春玉米土壤水分及生长发育的影响[J].辽宁农业科学,2010(1):1-4.

[17]王颖慧,蒙美莲,陈有君,等.覆膜方式对旱作马铃薯产量和土壤水分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3,29(3):147-152.

[18]张雷,牛芬菊.旱地全膜双垄沟播秋覆膜对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率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22):142-145.

[19]代旭峰,王国强.不同密度下不同行距对玉米光合及产量的影响[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5(3):15-21.

猜你喜欢
土壤水分覆膜含水量
苹果秋覆膜 树体营养好
成熟期玉米籽粒含水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
一次冰雹过程成雹机理的数值模拟
基于SLS覆膜砂的无模铸型快速制造
西藏高原土壤水分遥感监测方法研究
花生新品种锦花20覆膜栽培技术
杂豆全覆膜综合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基于两相混合流理论PEMFC含水量特性分析
不同覆盖措施对枣园土壤水分和温度的影响
液氯中含水量测定注意事项及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