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民,郝兰春
(1.内蒙古包钢医院(影像科),内蒙古 包头 014010;2.内蒙古包钢第三医院(放射科),内蒙古 包头 014010)
医学技术不断完善,磁共振扫描技术在许多领域得到使用。肩关节损伤是损伤性疾病之一,其结构的治疗比较复杂,所以,诊治时,需精确掌握解剖结构所以,需扫描重要部位,查看发病部位,有效反映病情状况,指导早期诊断[1]。常规检查使用X射线、CT造影,拍摄迅速,而这两种方法的使用受到一定影响,无法直观显示软骨、韧带、肌肉等。本院诊治45例肩关节损伤患者全部接受核磁共振扫描取得了获得良好的软组织对比度,现将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研究对象为2016年5月~2017年8月本院收治45例肩关节损伤患者,全部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并参与本次研究。纳入标准:理解能力正常者;肩关节疼痛者。全部肩关节损伤患者中男女比例25∶20;年龄15~66岁,平均(55.5±8.5)岁;外伤史16名,不明原因肩关节疼痛29名。排除标准:外院已经核磁共振检查者;不愿参与本次研究者;患侧肩关节处无法取出金属异物者。
本组全部患者行核磁共振扫描。检查中使用GEl.5s i gma超导核磁共振机。让患者仰卧,患侧肩关节最大限度接近扫描床中线;先双肩放松,微宣手臂,;接着对准肱骨头处于线圈,扫描中心与线圈中心在同一平面,且对准。采用320×192矩阵FSE、256×224矩阵STIR及FIR、抑脂序列,扫描平面轴位、斜矢状位和斜冠状位。扫描区域包括视野中的轴位、斜矢状位、斜冠状位。采集获得采集信息,且对检查结果做出分析。
结合影像诊断标准,分析核磁共振扫描图像质量,肌腹两端的索状或膜状致密结缔组织内部、起自锁骨的外侧段三角肌下关节囊四周软组织信号消失或中断,划分为优质、良好、不合格,①优质:影像无伪影,图像清晰呈现;②良好:影像略有伪影,而诊断不受影响,图像可以相对清晰呈现;③不合格:影像有伪影,且诊断受影响,图像不清晰呈现,合格影像率=优质率+良好率[2]。分析肩关节损伤诊断情况,按照临床病理诊断标准,集并处理三个层面信息,把肩关节损伤划分为三个等级,①1级肩关节损伤:旋转袖水肿或出血,冈上肌肌腱的连续性中断,T2WI高信号;②2级肩关节损伤:旋转袖部分变细或撕裂,冈上肌肌腱的连续性中断,T2WI高信号;③3级肩关节损伤:旋转袖全部撕裂[3]。
记录相关数,将本次研究数据输入统计学软件SPSS 18.0表格中,以百分数(%),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该次研究中患者均接受核磁共振扫描,39例扫描结果图像优质,4例肩关节损伤患者扫描结果图像良好,2例肩关节损伤患者扫描结果图形为不合格。合格影像率95.56%(43/45)。
该次研究当中肩袖损伤、盂唇损伤、肱二头肌腱损伤、其他损伤各为25例,9例,6例,5例。损伤分级:1级肩关节损伤、2级肩关节损伤、3级肩关节损伤各为13例、15例、17例。
肩关节属于球窝关节,构成包括肩胛骨和肱骨头,它在关节中最灵活。肩关节损伤损伤部位包括肩关节与退行性病变而产生的损伤,一般表现为肩袖损伤,该部位性状如同袖口[4]。骨关节中肩关节作用非常大,肩袖部位病变会很大影响肩关节稳定,产生严重的并发症,如颈肩部疼痛,上举运动时疼痛严重,伴有“无力感”,在临床诊治过程中,需要对影像进行准确检查。
以往肩关节损伤检测均是使用X射线、CT检测,尽管在一些条件下会收到不错的成片效果,医疗人员参照成效结果,准确评估发病区域,分析发病症状,但在一些条件下,这两种检测手段均受到一定限制,影响效果欠佳,这无疑影响了实际诊治效果[5]。核磁共振具有自身特性,能够非常好地呈现软组织结构,同时能对当前磁共振仪器做出调整,实施全方位及多参数的扫描,所以,在视野当中清晰地看到肩袖和关节囊、肩关节周围软硬组织、肌肉等[6]。另外,患者所受电离辐射比较小,不会造成太大的身体危害。
相比传统检测方法,磁共振扫描技术的优势表现在下述几个方面。首先,核磁共振扫描为患者检查营造了良好的舒适性。磁共振仪由于存在充足的磁场空间,使操作更为灵便,同时患者,检查时,较为舒适,明显提升了检查效果。其次,核磁共振扫描具有非常不错的信噪比。因为磁共振仪所用空间非常大,如此可让表面线圈从不同角度进行摆放,且这些线圈能够无误地接近检查部位,如此,便获得较好的信噪比,继而提升了检测综合精度。再次,核磁共振扫描具有普遍较高的图像质量。因为磁共振仪四周具有较强磁场,如此影响患者检测姿势,但扫描中心也可大面积移动,如此使扫描覆盖面得以加强。且将重点扫描区域放到扫描中心,如此让测试部位与磁体中心产生良好的磁场叠加效果,获得的磁场较为均匀,保障了磁场综合检测水平,明显提高图片质量[7]。
在本次研究中,扫描结果图像优质情况良好,合格影像率95.56%,同时能结合有关分级,逐步划分关节损伤。在本次研究需注意的事项是准确判断采像位置,设置好采像位点,且还需消除伪影,利用特殊肩部束带予以固定,为防止伪影,可采用通过相位无卷积伪影技术。
总之,核磁共振扫描应用在肩关节损伤中,具有突出的临床诊断效果及价值,能够多平面成像,在视野当中清晰地看到肩关节软组织的对比度及解剖异常形态,便于操作,其成像质量较高,可普及推广使用。
[1] 王毓佳,冯晓荣,梁 韬,等.磁共振成像在肩关节周围炎的病情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CT和MRI杂志,2017,15(10):125-127.
[2] 叶富建.核磁共振扫描在肩关节损伤中的临床诊断价值研究[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1(01):109-111.
[3] 尹建华,尹 姗.MRI检查在肩关节损伤中的应用价值[J].江西医药,2016,51(5):472-473.
[4] 孙英彩,崔建岭,石俊岭,等.肩袖撕裂磁共振成像与直接法磁共振关节造影的对比研究[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5,36(8):898-901.
[5] Sebro R,Oliveira A,Palmer W E.MR arthrography of the shoulder:technical update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s[J].Seminars in Musculoskeletal Radiology,2014,18(04):352-364.
[6] 侯建明,任彦玲,芦中庆,叶添生,吴绍安.常规低场MRI诊断肩关节外伤32例分析[J].人民军医,2016,59(03):292-2933.
[7] 王 永.肩关节磁共振螺旋桨采集技术与常规扫描技术的对比[J].医疗装备,2017,30(18):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