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军
(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内蒙古 通辽 028000)
目前在临床上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手段是介入疗法,其能让患者自身的预后疗效得以科学合理的改善,提升其生活质量的同时,显著提高患者相应的临床治疗效果[1]。为分析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临床效果,本院展开相关研究,现报告如下。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2月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50例,采用入院顺序奇偶数随机分组,各75例。实验组患者中,男43例,女32例;年龄73~94岁,平均(80.6±1.7)岁;常规组患者中,男41例,女34例;年龄72~92岁,平均(80.7±1.5)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不存在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两组患者均与冠心病诊断标准相符合,并且在治疗前均已签署本次研究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具有恶性肿瘤、药物过敏以及精神异常的患者给予排除[2]。
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前均服用氯吡格雷以及阿司匹林药物,需要持续服用3天,常规组患者实施股动脉介入进行治疗,实验组对患者实施桡动脉介入进行治疗,在整个穿刺期间,对患者实施利多卡因药物,对其进行局部麻醉,穿刺成功后,将相应的桡动脉鞘植入患者体内,同时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将所需的肝素与硝酸甘油注射于鞘内,当患者出现基础冠脉造影时,则对患者正确实施冠脉介入治疗。患者在手术结束后,相关医师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将动脉鞘加以及时拔除,同时用双手进行压迫止血,并且术后需要制动1天[3]。
并发症发生率:统计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主要包括动静脉瘘、肺栓塞以及出血三项,并发症发生率越低越低,治疗效果越显著。
临床治疗效果:痊愈:患者全都成功穿刺,并无发生相关并发症;显效:患者成功穿刺率在80%以上,出现少量出血并发症;有效:患者成功穿刺率在60%以上,患者出现肺栓塞和出血的并发症;无效:患者成功穿刺率在60%以下,出现的并发症较多。治疗总有效率越高,治疗效果越显著[4]。
以SPSS 23.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t检验。对比有统计学意义参照P<0.05。
实验组(75例)患者的动静脉瘘:肺栓塞:出血并发症所占据比例为4:5:1,并发症发生率为13.3%;常规组(75例)患者的动静脉瘘:肺栓塞:出血并发症所占据比例为11:7:6,并发症发生率为30.6%,x2=7.45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实验组(75例)患者的痊愈:显效:有效:无效临床疗效所占据比例为43:22:9:1,总有效率为98.66%;常规组(75例)患者的痊愈:显效:有效:无效临床疗效所占据比例为28:17:19:11,总有效率为85.33%,x2=9.05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口老龄化现象愈加剧烈,相应的冠心病发病率逐渐增加,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传统治疗冠心病方法是股动脉介入治疗,其主要在患者腹股沟右侧的位置进行合理穿刺,同时对患者实施局部麻醉,切开患者相关部位的皮肤(2~3 cm即可),等待一段时间,穿刺成功后,将相应的股动脉鞘植入患者体内,同时将实际所需的肝素注射于鞘内,当出现冠脉造影时,则对患者正确实施冠脉介入进行治疗。随着医疗事业的深入改革,目前治疗冠心病主要是在股动脉介入治疗的基础上不断优化,结合患者实际情况,改善病症,采用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显著提升手术穿刺成功率,降低相应的血肿发生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在本次研究中,实验组经过治疗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证:对冠心病患者实施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能有效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提升临床治疗效果,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促进其自身病情康复,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1]谭尚郎.高龄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的疗效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11):51.
[2]李永华.探讨高龄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的临床特点[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2):89-90.
[3]杨体霞,程昭栋,张 军.高龄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的临床特点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13):1632-1634.
[4]李永华.经皮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7):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