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雅静,李超杰
(1.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素质教育中心,河南 郑州 450000;2. 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 国际合作交流处,河南 郑州 450000)
“堪,天道也; 舆,地道也”[1]163,堪舆学即研究天地之学,又被称作相地术,风水术,它是根据阴、阳宅的地形、环境、结构、坐向等测断吉凶休咎的方术。 “风水”一词最早由东晋郭璞所撰《葬经》提出:“葬者,乘生气也。 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 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 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2]111-112古人将“风生水起”作为挑选阳宅住所和阴宅陵墓的根据,并用以考察住宅、村落、城池、宫殿、坟冢、陵寝等的地理形态,判断它们给人类带来的吉凶利弊。 风水的好坏取决于不断流动的“气”,它“乘风则散,界水则止”,道教将“气”的变化与阴阳八卦结合起来,形成了独特的堪舆道术。 彭祖的弟子青衣曰:“内气萌生,外气成形,内外相乘,风水自成。 察以眼界,会以情性,若能悟此,天下横行。”[3]112可见风水是由内、外气相乘而生,由此还形成了道教实地堪舆的五个地理秘诀——寻龙、察砂、观水、点穴、立向。
“寻龙”也就是辨识周围山脉的走向和形势,道教认为山势如龙,变幻莫测,堪舆首先要找寻龙脉; “察砂”是指对除主龙脉外周围环境的勘察,“砂”谓主龙脉外犹如砂石一般的小山或小坡; “观水”是观察周围水流的方向和形势,道教认为水乃龙之血脉,山水相伴的地方才是吉地; “点穴”是选定墓穴的最佳营建地点; “立向”是根据五行八卦确定墓穴的布局朝向等。 “道教认为,只有那些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的地势,才能使地气凝聚,众妙氤氲,凝结而不滞,活动而不流。 这种风水模式能够引外局之吉气、入内局之生气、避内局之凶气,成为趋吉避凶具有‘佳吉气’的风水宝地。”[4]248这种地方能让“丧制人”的后代在生活上顺风顺水,事业上步步高升,家庭和睦繁荣,权柄日益隆盛。
“风水宝地”虽多,但也并非人人皆可穴而葬之。 地有上、中、下三等,也应与不同类型的人相配合。 《张三丰先生全集》中言:“地居三才之中,言地理而天人之理即相应焉。 人欲相地,天亦相人; 人欲择地,地亦择人。”[5]378无赖奸诈之人若是不择手段得了风水皆聚的宝地,其后代非但不会昌盛,反而更可能落败。 因为“地亦择人”,地上的“气”是流动的,原本风水宝地,被奸诈之人占有后,便没了“气”,变成贫瘠之地。
“道教以‘气’为本的风水观念大约在三国时期传入朝鲜半岛,与朝鲜原始宗教中的山岳信仰相结合,形成了只有靠山川风水之荫佑,人才能获得福寿的观念。”[4]249新罗末期,桐里山祖师道诜曾入唐学习中国地理之法,返回朝鲜半岛后,著有《道诜秘记》,详细讲述了地理风水之法,道诜和其著作在政治和文化上给古代朝鲜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韩国的风水说主要应用于墓地、部落等的选址以及都城、寺刹、住宅等建造方面。 就墓地而言,中国道教风水学说传入朝鲜半岛后,古代朝鲜人民也认为如果把祖先葬在藏风纳气的风水宝地上,这种“佳吉气”就会感应到子孙后代身上,让子孙繁衍昌盛; 如果祖先所葬之地没有“气”,则会出现天壤之别的情形。
为了让祖先所葬风水宝地的“气”长久保持,古代朝鲜人民还创造了守墓神。 守墓神在朝鲜半岛被视为能带来丰收和富裕的山神或大地神。 这种“地赐恩德”的观念,成为朝鲜民族风水说的主旨,并受到上至帝王将相,下至贩夫走卒的信奉,“藏风得水”的风水宝地学说不但影响了古代朝鲜人民的日常生活,更是浸染着古代朝鲜的汉文小说创作。
受道教风水学说的影响,古代朝鲜创作了众多堪舆主题的小说,在这些小说中,堪舆成为小说叙事的主线,贯穿故事始终。 如《定名穴牛卧林间》中,讲述了湖西士人为得名穴,诚意侍奉地师朴尚义,无奈朴尚义恃术骄纵,千般推辞,湖西士人一怒之下剥掉朴的衣服,将其紧缚于松树上。 恰巧遇到尹氏搭救,朴尚义才幸免于死。 朴感念尹氏的再生之恩,遂帮助尹氏相地,但终未告知吉穴所在。 后来尹氏遍请地师占正穴,仍然求之不得。 一日,竟在牛卧之地得到正穴。 移葬亲山后,家族逐渐显赫起来。
韩国堪舆主题的汉文小说多采用“主家行善——地师相地——吉地应验”的框架结构全文。 如《占名穴地师报恩》中,李懿信在饥荒之年,周恤地师家属,地师为报其恩德,替李懿信已丧的亲属占定吉穴,其后李懿信家族果然枝繁叶茂,簪缨不绝。 再如《伤玉童转灾获福》中金尚书偶遇衣衫褴褛、行乞于路旁的中国阁老之子金童,遂收留其在府中,待之如子。 十年后,金童即将返回中国,临行前,帮金尚书占吉地改葬,“其后尚书子孙自金相国构为始,连世入相,果符五相之数”[6]428。 小说均以主家施恩救助地师,地师用吉地报答主家恩德以致主家绵延长盛的叙事方式演绎故事。
韩国堪舆主题的汉文小说中既有主家施恩于地师,也有主家在未知地师的身份前主动行善的描写。 如《占吉地奂游石函》中,李判书见一饥寒云游僧乞食,遂留僧人数日,馈以吃食,赠以新衣,后李判书殁,云游僧吊丧,为其占吉地。 《得美妻居士占穴》中,李氏祖先见星居士没有鞋子穿,担心其脚部会受到伤害,遂赠予他鞋子; 安秀才兄弟见星居士无处避雨,遂留宿他多日,并供以馔食,星居士感念其德,一一为其亲祖占穴。 《救四命占山发福》中,金生在归家途中,见到河边有三人争相跳水,便上前制止,后又得知其家独子即将被问斩,为解救这一家人,金生将自己的千金悉数赠予他们。 当然,金生也受到这一家人的回馈,为自己的亲祖寻得一处上佳墓穴。
韩国堪舆主题汉文小说还对地师相地的过程以及堪舆术士所占之地进行了描绘。 如《得美妻居士占穴》中,星居士感念秀才兄弟的留宿之恩,为其亲祖占穴:“居士先上主山,观其龙势与水口,次登穴处,察其入首与明堂,乃曰:‘局势则甚美,可谓吉地,而但失穴如此,安得免贫贱乎。 大抵此穴甚广阔,乃是扫荡土体也。 如此之穴,不可当中而窆,当中则凹矣,土空则陷,理之常也。’” 这里,星居士运用道教堪舆的寻龙、察砂、观水、点穴、立向五个地理秘诀,实地勘察了安秀才家的亲山墓穴,并得出“可谓吉地”,但免不得贫贱的结论。 随后,星居士运用理气派五行风水学说给出了补救之法,“凡土者,用其角。 角者,火也,经不云火生土乎,乃更占一角之头,定坐向,择吉日,而当开井时”[7]291-292。
小说《李措大学岘访地师》还对“形势派”堪舆之术也进行了诠释。 所谓“形势派”堪舆术,即是将山的形势看做某一种动物或其他物体来论吉凶。 在此文中,李书房为馈己白粥之人占了一块吉地,十年后有客从地理“形势”的角度出发与李师进行了辩论。 “客曰:‘此伏雉形也,雉不得久伏。 若遇十年,则势将飞去。 故如是言之矣。’李师笑曰:‘君之所见亦非凡矣,然徒知其一,未知其二。’仍指前峰曰‘此狗岘’,指后峰曰‘此鹰师峰’,又指前川曰‘此猫川地形’,如是相应,雉虽欲飞,其可得乎。’客因无语而退。”[7]235-236李书房和客人就墓穴周遭的地理形态比拟为形象生动的动物造型,并指出其与墓主及其后世的潜在关系,可见古代朝鲜人民与中国古代人民共有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理念。
小说中堪舆地师所占之吉地、名穴,无不一一应验,甚至连应验的时间也极为精准。 《占吉地奂游石函》中,云游僧为报李判书馈赠饭食、新衣之恩,在李判书殁丧之时他前来吊唁,并为其占地定穴。 云游僧在林樾荒乱山石之地占得一美穴,并安排李家人将李判书安葬于此。 但李家族戚见吉地在荒草乱石之间,甚为疑虑,认为不能在此定穴。 为打消李家忧虑,云游僧带着李家人“入其圹内”,证其风水。 在吉地得证后,云游僧说他本想亲眼见证恩人家发福荣达,但“不幸吉气少泄,当于四十年后吉气复完聚,然后始可发福,当出三科而荣显矣”[7]58-59。 四十余年后,“李之孙兄弟三人皆登科升运,官至玉堂,鼎运益达,皆至正卿”[7]59。
《占名穴地师报德》讲述了一地师因受村舍主翁“一饭之德”,便请为主翁占地,主翁说:“吾家计稍饶,无他所求,而年过五十,尚无一子,若占得得嗣之地,毋至绝祀之境,则幸也。”他希望地师通过占地让他得嗣。 地师领其至村后一处,占穴曰:“此是连生三子之地,君其用之。”并相约“十年当复来”,预言“其间必生三男”[7]345。 果然,主翁之妻死过三年后,主翁续娶一少妇,后来连生三子。
由上可知,韩国以堪舆为主题的汉文小说,往往与“报恩”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无论是地师为报他人恩德为其占地,还是婢女奚得吉地后报地师或主家的恩德,都体现了古代朝鲜人民对个人品德操守的看重以及对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价值理念。
韩国堪舆主题汉文小说中,地师报恩的所占篇幅最多,俨然已成为堪舆小说的“经典款式”。 在此类小说中,堪舆师往往因为主家的“一饭之恩” “一衣之赐” “一履之馈” “投宿之谢” “恤妻之德”等行为,感恩戴德,为其占地择穴。 如《占吉地奂游石函》中,云游僧因受李判书供食赠衣之恩,为李判书择一“极吉之地”; 《定名穴牛卧林间》中,地师朴尚义因感念尹氏“再生之恩”,为其指点吉佳之地; 《贤妇放婢受报恩》中,新妇私自放走稍犯过错的厥奴之妻,得其子报恩占地选穴; 《星居士》中,星居士为报村人“赐履之厚意”,遂为其占名穴,使其子孙昌盛。
尽管小说中主人翁的家境一般,生活拮据,但他们心地善良,遇到受难之人,仍会倾其所有,伸手搭救。 这样的行善之人,往往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成全了自己。 当他们需要吉地葬亲时,得救之人便会把吉地名穴送上。 如《救四命占山发福》中,金荩祚因奴婢券得数千金,在持金归家途中,遇见欲投水自尽的一翁二妇,问其缘由,方知其独子因犯官,明日处死。 金荩祚见状,便把数千钱尽数给了这家人,助其救出了独子。 其后金母丧葬,金荩祚请地师相地,地师所择吉地竟是金荩祚之前搭救人家的土地,此户人家感念其恩德,便将吉地让于他。 后来,金家果然“子孙繁衍,冠冕相承”。 小说将吉地作为对善良之人奖赏的一种方式,彰显了宣德扬善的社会观念。
在韩国堪舆主题汉文小说中,还有女婢偶然得到一处佳穴,发迹后却不忘旧主的内容。 小说中这些佳地吉穴原不属于这些婢女奚,但婢女奚偶然得之后,凭其聪慧伶俐、果断敢为的个性,倾其所有改变了命运,反过来又报恩于原主家,使主家和其共同昌盛。 如《占名穴童婢慧识》中,郭生家的奴婢听得主人与堪舆地师一番关于墓葬的议论,主人抛弃福地后,奴婢心中暗喜,连夜与其母掘其父旧塚,移葬于福地。 后来奴婢逃遁主家,产业日盛,择簪绅后裔而嫁,生三子,皆玉树芳兰,才识出众,而其三子又次第登科,各占清要。 家族隆盛显赫的婢女并未忘记主家之恩,她吩咐已身为权要的三子,眷顾原主家郭生。 郭生诸子在婢女子孙的帮助下,食禄至郡守。 这里,奴婢因为吉地的缘故改变了被奴役的命运,一方面表现了人们寄希望于堪舆术,渴望凭此能改写人生的心理,另一方面,女婢翻身跻身于两班阶层,也是当时李氏王朝社会变革的真实写照。
韩国堪舆主题的汉文小说中塑造了众多“有血有肉”的人物,这些人物经作者寥寥几笔,刻画得生动形象,活灵活现。 其中,恃术骄纵的地师,聪慧机智的童婢和心地善良的士人等,无不令人印象深刻,他们在整个故事情节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定名穴牛卧林间》开篇就刻画了一个恃术骄纵的地师形象。 湖西一士人为亲山缅礼,听闻朴尚义是当世有名的风水师,便将其请入家中,“奉以别堂,厚其供馈,水陆之珍,山海之错,惟令进排,稀异之物,难得之种,极意求索,以副其请。 一言一事,未尝少咈。 其意思殆同燕丹之奉荆轲,务积诚意,三年如一日,不敢小懈”[7]448,湖西士人对朴尚义礼待有加,只为让他占一吉地。 而朴尚义却自恃有术,恣意妄为。 一日,朴尚义对湖西士人说可以占地,但是在途中却诈称腹痛,他一会说食生芹菜才能医得此病,一会又说士人所骑白马是良药,非要当场杀掉士人的白马。 士人忍无可忍,悉数朴尚义的罪状,并剥去他的衣服,将其绑在松树上,以示惩戒。
《痴·随衲得发福》中的性智,善于堪舆之术,并与奉化人士金某交好。 金某生前,二人曾一同出游,但性智却自恃通晓堪舆之术,“颇傲待金”。 金某生前托性智在其死后为之占穴,性智也爽朗地答应了。 然而性智吊唁金某,为金某定穴,却不诚心尽力。 走穴途中,性智遇到一处极佳之地,但他却不愿让金家占有,便对随同的金家女奚女说:“佳城当有化鱼为龙之祥,岂汝主家之寒门薄祚所可享受者耶。”[6]418性智的品行由此可见。 外史氏在评论傲慢的堪舆师朴尚义时言:“以术名世者,多骄傲于人,必致颠沛乃巳。 朴之风水未尝非大方,而恃才慢蹇,终底无限困辱。”[6]410可见在当时社会,善于堪舆的地师,多傲慢怪蹇,为人所憎恶,也难怪在小说中骄纵地师的形象被刻画得如此传神。
韩国堪舆主题的汉文小说不仅描绘了骄纵傲慢的地师,还刻画了聪明机智、灵活敏锐的厥童、婢使、女奚女形象。 尽管他们出身低微,但胆识和智慧令人敬佩不已。 他们的聪慧,也推动了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
《慑骄客痴童施术》中,痴童原是“亲知士人”家的童仆,虽出身低贱,但却颇晓堪舆,深藏不露。 小说讲述了亲知士人曾周恤朴尚义,其死后,期望朴尚义念平日之情,为其占得吉地。 但朴尚义恃术傲物,亲知士人的三个儿子三番五次去请他,每次他都回答明日即赴,却都未曾动身。 其子无奈,骂朴尚义背恩蔑义。 痴童听闻主家骂朴氏,便主动请求去邀请朴氏。 痴童见到他后,也被辱骂驱逐。 痴童心生一计,持刀威胁朴,朴才束手就擒,与童驱马而回。 途中,痴童指着路旁一处新葬之坟试探朴说:“彼葬地何如?”朴回答说:“可。”痴童说:“此是倒葬,凶莫大焉。”[6]402-410后经朴实地勘察,该墓地果然上下倒置。
小说中塑造的女性婢女奚也颇为聪慧,如《痴女奚随衲得发福》中的女奚女,在随同地师帮主家堪舆时,谨记了地师占得的两块福地,归告主人以次福之地,首福之地秘而不说。 待自己储聚三四年的米粮后,便归家央请邻居移葬其父于首福之地。 为掩藏身世,她逃遁到江陵,自愿成为流落于该地的家贫鳏居的宰相之子为婢,后来得宠,生二子,“兰姿玉骨,俱是抱送之麒麟”[6]420。 未及十年,家境丰饶,为进一步提升自己家的地位,此女奚女劝丈夫纳其为正室,并移居京洛,在京洛拣门当户对之家为其二子成婚。 后来,其二子相继攀莲折桂,女奚女家显赫一时。
在韩国以堪舆为主题的汉文小说中,塑造人物最多的是善良的士人,这些士人的施恩行善行为,正是小说故事情节发展的开端,是小说的引子。 如《占吉地奂游石函》中李判书见云游僧深冬乞食,便供给其饮食,馈赠其新衣; 《得美妻居士占穴》中村人见星居士无鞋而足伤,便赶忙赠予其鞋袜; 安秀才见星居士无处避雨,便留宿星居士数日; 《地师报恩》中村舍主翁见地师饥肠辘辘,便馔食款待; 《伤玉童转灾获福》中金相国见衣衫褴褛之童乞食于路旁,便收留其家,教以识字断文。 小说开端即交代了他们的施恩行为,正是由于他们善举,才使后来的“地师报恩” “吉地应验”等情节得以顺利推进。 由于朝鲜汉文小说的作者和读者多为士人的缘故,因此,其小说主人公多以士人发端,反映士人阶层渴望官运亨通、封妻荫子等愿望也不足为奇。
小说的要义不在于准确无误地临摹生活,却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社会现实。 自道教的风水学说传入朝鲜半岛,与当地流传的萨满信仰结合后,形成了具有朝鲜民族特色的民俗文化。 这些民俗文化和人文观念在以堪舆为主题的汉文小说中也可见一斑。 朝鲜半岛的堪舆风俗和社会观念影响了其小说创作,致使大批以堪舆为主题的汉文小说应运而生,同时,这些堪舆主题的汉文小说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朝鲜半岛的丧葬民俗和人文观念。
韩国堪舆主题的汉文小说其实就是朝鲜半岛丧葬文化的写照。 朝鲜半岛人民相信将祖先的遗骨埋葬于风水聚集之地,可以荫佑他们的后代吉祥如意、富贵平安。 假若祖先遗骨不幸埋于风水欠佳之地,则会给子孙招致灾祸。 所以,韩国汉文小说中的人物,无论富贵与贫穷、尊贵与低贱,都想为丧亲觅得佳地美穴,甚至为此不惜“叨扰”先人,把他们移葬、改葬于风水俱佳之地。 在小说中,上至相国,下至村翁,都信风水,他们希冀通过堪舆改变或延续命运,于是贫穷者请地师占地,希求能得富贵荣华; 低贱者,期望移葬、改葬亲墓,翻身成为人上人; 鳏居者,希望通过调理丧亲墓葬风水,得美妻成婚配; 无嗣者,盼望葬亲于吉地,生子嗣继承家业; 富贵者,更祈望寻觅到“吉气”之地,以延续家族的荣华。
《得美妻居士占穴》中的安秀才兄弟,“早孤无亲,年过三十未有家室”。 一日,安秀才见一居士无处投宿避雨,便延至其家,供给床铺和食物。 居士感念其德,遂帮安秀才占地。 居士问安秀才想最先得到什么,秀才说:“吾为人子,将至废伦绝嗣,不孝大矣,得配最急矣。”[7]290,292秀才相信风水之说,想让居士帮他调理亲山风水,以期能够娶妻生子。 其后,安秀才移葬亲山于星居士所占之穴后,不多久就有郭女携数千金来聘,两兄弟俱得娇妻麟儿。 《定名穴牛卧林间》的尹姓士人对风水更是深信不疑,千方百计想获得吉地。 尹士救得朴尚义后,朴尚义感其再生之恩,遂帮尹士占地,他虽指点了福地的大致范围,但却不肯占穴。为得正穴,尹氏遍请地师,但最终也未得到。 一日,尹氏率领众多地师骑牛去福地,又想定正穴,地师们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正在辩论之际,所骑的牛不知所踪。 四散搜救后,发现牛卧在树木之中,牵打都不起,尹氏遂悟到牛卧之处即是正穴之地。 于是尹氏力排众议,移葬亲山于牛卧之地。 其后尹士连举五子,“不但为鲁城甲族,遂为国内大族,人鲜与匹”[7]451,452。
中国道教风水学说与古代朝鲜萨满信仰结合后形成的具有古代朝鲜特色的堪舆术,经由术士、僧侣和巫师功利性的推行,逐渐在朝鲜半岛蔓延开来。 尤其是在高丽时期,堪舆术一度左右了国家的命运。 由于统治阶级的大力倡导,致使朝鲜半岛出现了一大批风水术士,如道诜、监千八元、无学等堪舆名家,他们精通地理要义,定城护国,祈福禳灾,受到当时高丽王朝统治者的欢迎和追捧。
南师古即是一位堪舆大师,《海东异迹》中载述了他帮人选择葬地的情节。 南师古为退溪先生挑选吉地,认为这座山“来头二百二十余年,子姓始盛,而科甲名宦出矣”,“其后李世师果应期,以文科入王堂。 而世泰、世泽,连代继之子孙,殆数百人,世泽之叔守贞为东”[8]90。 南师古无论是为别人,还是为自己家族挑选吉地时,都主张遵循天命。 南师古临终时,他的儿子法说:“您平日为他人卜葬吉地,为什么唯独不为自己也挑选一处好地方呢?”南师古微哂曰:“世之葬师,只知地理,不知天象,可乎?吾观天象,知我南家世世不过正兵耳,何可妄恃小术,要逆天命耶?”[8]91这反映了南师古对道家顺天知命、道法自然哲学的吸收与应用。 柳梦寅《题收税官李璈卷帖》言:“向也有士人南师古,善望气观天测地之术,百不爽一二。”[9]《南师古东国选十胜》也描写了地师南师古在朝鲜舆图上所挑选的多处倭寇抵达不到、方便人民避乱的圣地。
再如《海东异迹》中的成居士,也曾凭借风水秘术,自食其力,专为定州人卜葬为生,本州经他选定葬地的这些人家,中科举者三四十人,因此而声名大振。 此书还记述了古代朝鲜堪舆术起源于中国,认为明清交戈之际,明朝败局显露,一些有才之士唯恐华人的文章书画、律历算数、阴阳星命,以至太乙奇门六壬、鞱钤秘法等为清所用,纷纷东渡朝鲜,传于朝鲜人,连同道家、兵家之学,都一并口授于朝鲜人。 朝鲜人学得秘术后,往往深藏不露,所以,如今朝鲜半岛上所存活、流传的中国文化,也当不止风水这一派。 明朝遗民为朝鲜堪舆学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与此同时,大批术士的出现,也使《道诜秘记》 《道诜踏山歌》 《神志秘词》 《九变图局》 《土亭秘诀》等大量的堪舆著作在全国传播开来,其中《道诜秘记》和《道诜踏山歌》更是被堪舆术士奉为圭臬。 整个朝鲜社会也随处弥漫着堪舆的风气,亲人死殁要堪舆,国家定都也要堪舆; 帝王将相懂堪舆,贩夫走卒亦知风水,这一点在韩国堪舆主题汉文小说中显而易见: 小说中僧侣通晓堪舆,普通士人也略知一二; 王侯将相知道风水占地,童仆婢女更是深藏不露。 堪舆术已不再是神秘之术,它已普及至社会的各个阶层。 如《伤玉童转灾获福》中,中国阁老的儿子破晓星厝堪舆之术,他离开朝鲜时为金相国择了一吉地; 《星居士》中的星居士精通“河洛星厝,五行阴阳之数,九宫八卦之法”,更是对“山行龙脉之起伏,风水之聚散,了如指掌”[10]516; 《占名穴童婢慧识》中的郭生不以地师之说为然,心中自有一套堪舆理念; 《慑骄客痴童施术》中的痴童,虽深藏不漏,但他堪舆之技颇高,当时知名地师朴尚义出门为别人占地,还得由他相伴,听他指点。
道教典籍《文昌帝君阴骘文》开篇言:“救人之难,济人之急,悯人之孤,容人之过。 广行阴骘,上格苍穹。”[11]402它告诫人们要多行善事,多积阴德,才会得到上天的眷顾。 《太平经》里讲“善自命长,恶自命短” “努力为善,子孙延年”[12]525,549,行善不仅可以使自身寿命增长,更会把福报延至子孙,让子孙也增加寿命。 吸纳了道教风水学说的古代朝鲜堪舆术,实则也容纳、吸收了道教行善积德、济世利人的博爱精神。
韩国堪舆主题汉文小说表面看似在说堪舆术如何改命换运,实则在传达“积善行德,方能得福报”的理念。 如《痴女奚随衲得发福》中地师先为金家占得一处美穴,但他却说:“此穴洵美,必当代发福,而恐非金家所有”,金家女奚女问其缘故,他回答说:“郭璞葬经云,人有福分与地之吉气相合,其理捷应,此坎龙穴,天作贵格,五星归垣,三台峦头,政是郁郁佳城,当有化鱼为龙之祥,岂汝主家之寒门薄祚所可享受者耶。”[6]418作者借地师之口表达了福地需与有福之人相合的观点,吉地须得厚福配,积累了多少福分,决定了能得到什么样的墓地。 另外,作者在《救四命占山发福》中借外史氏云也表达了劝人默默行善、积累功德的观念。 外史氏曰:“北史李士谦曰:‘阴德其犹耳鸣已,独知之,人无知者,今吾所作人皆知之,何阴德之有?’邵康节诗曰:‘人之为善事,善事义当为,莫问身之外,人知与不知。 金士人不恤自己之贫困,一倾装而救四人之命,此阴德也,善事也,何论人之知与不知,而天知,神知,宜其获报而获福也。”[13]23-24
4结语
综上所述,堪舆术不但影响着韩国汉文小说的结构框架,而且渗透于小说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同时,以堪舆为主题的韩国汉文小说还深受当时社会风气的浸染,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朝鲜的丧葬文化,宣扬了行善积德等社会观念。
堪舆术作为中国道教文化的一部分,它对韩国汉文小说创作的影响,亦可视为道教文化对韩国汉文小说浸染的一个方面。 不仅如此,道教以及受道教思想影响的中国古代小说传入古代朝鲜后,也浸染着韩国汉文小说的题材内容、叙事模式、艺术形态、美学风格等; 从中也可一窥道教对整个东亚地区文学创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