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下的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践案例研究

2018-01-11 09:25陈莹季孟雪江西杨絮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8年24期
关键词:素质评价教师

陈莹 季孟雪 江西 杨絮

● 我国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概述

传统“应试教育”片面重视智育,轻视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造成学生片面发展,它以考试为目的,以成绩高低衡量学生好坏,以升学率高低检验教师工作业绩,其教学模式和方法单一,扼杀学生个性化发展,限制学生创造力(马跃,2015)。为解决上述问题,我國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综合素质这一概念。但实施至今,对于综合素质而言,我们目前很难找到一个共同的界定,当前主要有以下几种定义:所谓综合素质是作为一个独特个体所呈现出来的内在、有机、互融的整体性素质,它涵盖了德、智、体、美等诸多方面(刘志军,2016);是一个包括智力在内但又远远超出智力因素的复杂的整体综合性构成物;它不是各类素质的“组合”“组装”,不是“整体等于部分之和”,而是发现不同素质间的内在联系,使之融合起来,变成个性整体(李雁冰,2011);学生综合素质是除去能够通过纸笔考试或测验而进行评价的学术能力之外的素质(《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应该说,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既包含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又包含了生活能力的整体存在,学习能力注重学生在智力发展方面的素养与行为,生活能力则侧重学生在道德、身心健康、审美、生活常识等方面的素养与行为表现,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综合素质。

根据教育部文件《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教基〔2014〕11号,以下简称《意见》),综合素质评价是指以学生成长记录为基础,通过描述和记录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行为和结果、日常表现以及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综合实践活动情况等,从德、智、体、美等方面对学生素质进行分析和评价,以发现和培育学生良好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

综合素质评价是新时代背景下教育深化改革的迫切需要,是新课程改革和发展的必然需求,是保证素质教育实施的先决条件。学者刘志军、张红霞等人对我国综合素质评价目前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指出综合素质评价的未来发展方向(刘志军、张红霞,2013)。学者靳玉乐、樊亚峤对实施综合素质评价的意义及现存问题和对策进行深刻研究,并给出了综合素质评价完善的建议(靳玉乐、樊亚峤,2012)。虽然我国学者已经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有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但在实践层次仍然缺少案例,本文以长春市五十三赫行中学为例介绍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 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式和评价指标

本研究选择了吉林省长春市五十三赫行中学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方式、评价指标和实施历程进行了案例研究。该中学在综合素质评价领域开展的探索效果较好,可参考价值较大,曾获得教育部和省市级别的多项表彰和荣誉称号。

五十三赫行中学成立于1964年。现由幼儿园、小学、初中三个学部组成。共有教学班166个,教职工510人,学生8900人。学校以“学生发展为本,生、师、校和谐发展”为办学理念,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基,为社会文明进步育人”为办学宗旨,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为核心的成长动力教育”为办学特色,建立了能主动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创建了能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的评价机制,构建了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教学保障体系。

该校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始于2004年,它的提出有以下两个原因,一是2001年,国家推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当时,吉林省是国家第二批新课程改革实验区;二是学校存在学生的不良学风问题和教师的评价问题。至今,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已在该校实施推广了14年,彻底解决了学生学风问题,学校办学质量逐年攀升,社会信誉度显著提高,教育理念不断创新,办学特色日益彰显。

本文对该中学的综合素质评价的具体实施操作方法和指标体系进行了案例研究。

1.“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方式

我国学者刘丽群、屈花妮等人对学生综合素质如何具体落实进行了探索,从评价素质的内隐与外显、评价指标的分解与合成、评价标准的模糊与精确以及评价结果的软参考与硬挂钩等方面为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给出理性思考(刘丽群、屈花妮,2016)。本文结合长春市五十三赫行中学的实施实例概述出综合素质评价在中小学的具体操作办法:等级评价和积分评价。

(1)学生综合素质等级评价方法

①思想道德素质等级评价每月进行一次,实行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

②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等级评价。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等级评价,一月一评,每学期公示两次。以每天的课堂优化和学生家长听课效果评价成绩为准进行评价。

③学生运动与健康素质、审美与表现素质、实践与操作素质的等级评价。这三种素质的等级评价每学期进行一次。由学校组织专业教师,对每个学生进行相应的素质测试,给出每个学生的测试分数,并将分数转化为相应的评价等级。

(2)学生综合素质积分评价方法

①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积分评价。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积分评价采用“班级捆绑式评价”方式。学校设立“红旗飘飘,星光闪耀”红旗评比台。每个班级每周设立100分,按照“班级捆绑式评价”方案进行评价。由年级主任、干事、值周长进行评价。例如,如果一周内本班有1名学生扣1分,则本周全班每名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均扣1分,每人积分为99分。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凝聚学生每颗心,守护荣誉100分”,维护班集体荣誉感。

②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积分评价。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积分评价含多项内容:考试成绩积分评价和卷面书写、修改积分评价,假期作业积分,知识竞赛活动积分,学校在每次半月考、月考后,对年级前若干名学生,按照不同名次段给予不同分值的积分。

③学生运动与健康素质积分评价。学生运动与健康素质积分评价,主要是对学生课间操、体育课、运动会的参与和表现的评价。制订统一的评价标准,一课一积,由所有任课的体育教师进行。

④学生审美与表现素质积分评价。学生审美与表现素质积分评价,主要是对学生美术课、音乐课、图书借阅数量,相关课外活动的参与和表现的评价。制订统一的评价标准,也是一课一积,由任课教师进行。

⑤学生实践与操作素质积分评价。学生实践与操作素质积分评价,主要是对学生社会劳动实践、生物理化、计算机课的参与和表现的评价。制订统一的评价标准,同样也是一课一积,由任课教师进行。同时对学校组织的大型活动进行统一积分,如去基地、参观、军训等。

学生五项素质的学年总结性评价,由两个学期的学期总结性评价各占权重的50%构成;学生五项素质初中总结性评价,按照初中三个年级的学年总结性评价级不同权重构成:初一权重20%,初二权重20%,初三权重60%。学生学业成绩最后结果,由初中三个年级期中、期末成绩构成,权重比同上。

2.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的构建

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能够持续、深入实施的基础保障。为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避免只注重成绩而忽略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学校把学生的日常学习成绩与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捆绑起来进行综合评价,主要是基于学生的综合素质体现在日常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应该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统一,学生的学业成绩与综合素质发展目标是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陈树洪,2012)。为达成以上目标,该中学进一步将德、智、体、美、劳细化为如下多个二级指标。

①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主要表现:热爱祖国、理想信念、遵纪守法、明理诚信、关心集体、交流合作、自律自强、保护环境、心理健康、社会实践。

②学生科学文化素质。主要表现:学习兴趣与态度、学习方法与反思、学习交流与协作、课外活动与探究、学习品质与成绩。

③学生运动与健康素质。主要表现:健康生活方式、体育运动与表现、运动与健康测试成绩。

④学生审美与表现素质。主要表现:仪表服饰、美术与音乐知识、审美体验与表现。

⑤学生实践与操作素质。主要表现:社会劳动实践、生物实验操作、计算机操作。

● 综合素质评价的推进经验

每一项改革都需要历经艰难才会取得成绩,该中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实施也不出其外,其推动历程可概括为四个方面:①思想上经历了不理解到理解的过程。②技术上经历了由繁难到简便的过程。③评价方式经历了由单一评价到多元评价的过程。④评价结果经历了由参考到权威化运用的过程。

1.思想上的推动

2004年,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对学校教师来说,还是個新事物。思想上的推动显得尤为必要。当时,学校利用每周一教师例会时间,反复讲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意义,开辟专门时间,反复培训评价操作流程。在思想上让教师开窍,在操作上让教师熟悉,在心理上让教师感到工作量增加不大。

2.技术上的推动

技术上共经历了三个过程。第一个过程是纸笔评价过程,时间是从2004年到2006年。当时教师和学生一律用纸笔评价,用计算器统计数字,导致教师和学生的工作量庞大,使得教师和学生都不愿接受和使用这种评价,这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推动有一定的阻碍,学校不得不寻求改变。第二个过程是模块评价过程,时间是从2006年到2009年。学校成立了数控中心,开发了评价模块。每到月末,各班输机员到数控中心进行原始数据输入,计算机自动生成评价结果。第三个过程是网络评价过程,时间是从2009年到现在。学校和吉林省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了学校数字化管理平台(如下页图)。这个平台包含了学生评价系统,教师和学生在家里就可以登录网站,进行评价,真正实现了评价的方便、快捷、高效。

3.评价方式的推动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之初,评价只限于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素质等级评价。2005年,随着“捆绑式”班级评价制度和课堂秩序优化制度的出台,学校开始对学生进行科学文化素质等级评价及积分评价。到现在,学生五项素质,即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运动与健康素质、审美与表现素质、实践与操作素质,全部实现了等级评价与积分评价。此外,学校还在每学期的开学典礼上,对各类优秀学生颁发奖励证书,以及在班级走廊定期给各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荣誉展示性评价。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保证了学生成长中出现的每一个亮点都能及时获得教师的认可与放大,保证了不同素质的学生都能彰显自己优秀的一面,极大地引发了学生自尊、自信、自爱、自强的成长动力,为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强大有力的动力保障。

4.评价结果的推动

2007年,长春市中考开始实行推荐生录取政策。这是中考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推荐生事关学生的切身利益,学生关注,教师关注,家长关注,社会关注。学校2007届毕业生,从初一就开始实行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初中六个学期,每个学生的综合素质等级与积分都在电脑中存储,按照方案规定的初一20%、初二20%、初三60%的权重,电脑自动生成最终结果。学校按照这个评价结果确定推荐生名单,实现了最大程度的公平、公正、准确、快速、权威。我们把这种录取方式概括为“一键式”录取。

在经历了这些变革后,该中学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已融入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综合素质评价成为学校各类人员在校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从而有效避免了评价工作集中突击的情况,逐步实现了评价工作的常态化实施。

● 该案例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开展的启示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一种评价制度、不同于以往以成绩为唯一标准的传统评价方式、它更注重评价内容,评价主体,评价方法和评价结果的综合考虑。结合长春市五十三赫行中学的实施案例,未来综合素质评价的发展方向可以朝这几个方面发展。

1.评价内容综合化

综合素质评价的初衷是对学生各方面发展的“观察、记录、分析”,而非简单的测量、甄别与遴选。以前的评价体系只重视和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考试分数,而综合素质评价的对象是每一个学生的个性整体,故其从五个维度横、纵向考量学生的发展,为好学生的标准提供了多把尺子,给予学生更多的发展空间。评价已成为学生自我认识的助手、自我发展的动力、它不仅具有判断作用,更具有激励作用。

2.评价主体多元化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是综合素质评价的基本要求。评价主体全员化指评价主体不再由单一的教师——班主任或科任教师来构成,而是谁了解谁来评,谁了解哪个方面就评价哪个方面。班主任、科任教师、学生自己、同学、家长,他们每天听其言,观其行,知其心,了解学生,理解学生,他们都是评价者。评价主体多元化使评价结果趋于客观真实,让学生深刻地了解自己,从而寻求更好的发展。

3.评价方法立体化

创立“标志性发展卡片评价”“互助式荣誉班集体评价”“荣誉展示性评价”“课堂优化评价”等多种评价方法。在这里要特别强调,评价的时间对学生情绪、情感变化具有重要影响,教师应尽可能当时、当地就具体事情对学生给出实时评价,如卡片评价,即可按照需求及时地发给学生。再有,“互助式荣誉班集体评价”,是着重培养学生班集体责任感、荣誉感与合作能力的有效方法,是学生德育常规的有效策略。

4.评价结果价值化

结果价值化决定着综合素质评价的发展走向,可将评价结构分为两种:形成性评价结果与总结性评价结果。形成性评价结果,即每天、每周、每月、每学期的等级或积分,其价值是对学生日常行为与学习行为进行诊断、教育、改进和发展。总结性评价结果,则成为学校中考推荐生选拔的唯一依据。长春市早在2007年就推行了中考制度改革,把高中招生指标按比例下拨给各初中学校,由学校根据学生学业水平考试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进行推荐。结果价值化,综合素质评价对中小学而言才有价值。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EB/OL].(2017-07-15).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77/200407/2478.html.

[2]陈树洪.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教育学刊,2012(S2):148-149+155.

[3]刘丽群,屈花妮.我国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两难困局[J].课程·教材·教法,2016,36(10):95-100.

[4]高靓.从只看冷冰冰的分到关注活生生的人[N].中国教育报,2014-09-06(1).

[5]刘志军,张红霞.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现状、问题与展望[J].课程·教材·教法,2013,33(1):18-23.

[6]靳玉乐,樊亚峤.中小学实施综合素质评价的意义、问题及改进[J].教育研究,2012,33(1):69-74.

[7]王小明,丁念金.历史与嬗变: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十年[J].现代教育管理,2015(11):74-79.

[8]杨鸿,朱德全,宋乃庆,等.大数据时代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法论、价值与实践导向[J].中国电化教育,2018(1):27-34.

[9]邓志勇.构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策略研究[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0(6):16-19.

[10]馬跃.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5(6):18-23.

[11]张远增.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践的反思与对策[J].考试研究,2008(4):16-35.

[12]刘志军.关于综合素质评价若干问题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6,36(1):40-44.

[13]李雁冰.论综合素质评价的本质[J].教育发展研究,2011,33(24):58-64.

本文受到东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基金重点课题“基于数据挖掘的教师专业发展成长轨迹研究”、吉林省教育厅“十三五”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重点课题“基于数据挖掘的卓越教师能力结构与培训研究”及政府委托项目“长春市二道区集优化办学UGS合作模式服务项目”资助。

猜你喜欢
素质评价教师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公关摄影师必备素质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素质开发完全图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