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亮宇++万守付��
摘要:大数据分析促使隐性知识的显性化。而作为隐性知识传递纽带的中国网络组织治理秩序——人伦关系的作用被弱化,出现了中国网络组织治理秩序的解构。在此过程中,人伦资本被社会资本所取代。
关键词:人伦关系;隐性知识;显性化;社会资本
中图分类号:D9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8.02.064
1人伦关系及其作用
中国网络组织秩序是指在中国经济社会中的人际关系,强调以个人为核心,以血缘、情感和地域为基础形成的治理秩序。人伦关系是指基于情感或血缘纽带衍生而来的朋友关系。中国网络组织间关系理论不同于社会网络理论(social network theory)。社会网络理论强调以利益为纽带,而纯粹的讨论利益在中国网络组织中是行不通的,追求短期的利益反而会损坏中国网络组织的长期竞争力。
人伦关系在中国的经济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从古至今,中国的生产活动和经济活动都是重私情,强调关系和人脉。中国的经济活动很重视人伦关系,并且会影响交易成本。费孝通教授在《江村经济》中提出同心圆圈的说法,认为中国的经济活动无法脱离人伦关系独立存在,通常的经济行为都必须在熟人之间进行,如果有陌生人进入圈子,必须通过熟人引荐,经过一段时间熟悉才能进行。而在进入圈子之前,陌生人之间贸易的成本是很高的,很大一部分用于承担信用风险。
中国网络组织中人伦关系通常扮演传递隐性知识纽带的角色。隐性知识最早是Michael Polanyi提出的,指的是那些无法用言语、文字、数字和公式表达的知识。这些知识需要学习者通过日常参与和沟通获得。在中国网络组织的封闭式网络中,很多的隐性知识来自于圈内人士,而要与这些圈内人士沟通交流,就必须与圈内人士建立强联系,进入圈子。所以构建人伦关系成为获取隐性知识的前提。
2大数据对中国网络组织治理秩序的影响
大数据时代,随着数据挖掘和大样本分析的深入应用,很多行为的规律被发掘出来。通过对数据进一步的分析,其中蕴含的隐性知识变成了显性知识。以往需要长期沟通和观察的隐性知识变成可视化的显性数据。人们不用为了学习这些知识而必须与相关人士建立强联系。而人伦关系作为传递隐性知识的纽带作用也就被弱化。
与此同时,基于人伦关系的中国网络组织治理秩序发生了改变。在封闭式结构的中国网络组织下信息流通常来自网络组织的中心位置,而通常网络组织的中心位置也是资金流和物流的中心,所以中心位置将较可以控制资源并获取较多的利益。越是处于网络中心的位置,就越可能提供与网络组织中其它成员较好的联系。中心位置所传递的要么是正式的权力,要么是非正式的社会影响,因此中心位置也被作为测量聲望和权力的指标之一。而由于隐性知识显性化,信息流传递的方向改变,以往的结构洞不再是组织网络的中心位置。与此同时整个网络呈去中心化的趋势。
3中国网络组织治理秩序解构的结果
在中国的经济活动中人伦资本逐渐被社会资本取代。人伦资本存在于特定的人伦关系之中。运用于组织间交易中,表现为人伦关系对促进组织间交易的实现、并能够节约交易成本所带来的价值。组织间交易中需要有一种建立在人伦关系之上的信任、承诺、认同、规范、合作与互惠,而这些因素导致了资本增值。需要指出的是,由于人伦资本存在于人伦关系之中,可能会出现对存在这种关系的双方价值不对等的情况,也就是说,交易双方各自的人伦资本带来的价值不对等。然而随着人伦关系强关系带来的作用的弱化,人们在交易过程中更趋向于建立相对较弱的关系来实现互惠双赢,这时候通常我们实现价值是社会资本。它是基于互惠互利的短期关系。在大数据时代,信用的显性化也促进了弱关系之间的合作。
在弱关系下交易让双方交易的频次减少,交易持续时间缩短。基于人伦关系和人伦资本导向的中国网络组织间交易是一种长期导向的关系式交换。而短期导向通常带来的是短期行为,如利益最大化。而这与长期导向是相悖的,长期导向更着眼长远发展,强调竞争力提升、风险互担和强化隔离机制等。
4总结
信任会强化经济活动中的人际关系,也产生于人际关系之中。而且能影响经济活动的发生,降低组织中的交易成本。随着大数据应用的深入,信任显性化程度更加明显,也就降低了人际关系与经济行动之间的关联程度。这必然带来中国网络组织的解构。
参考文献
[1]罗珉,高强.中国网络组织:网络封闭和结构洞的悖论[J].中国工业经济,2011,(11):909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