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软暴力的不良影响及其对策研究

2018-01-11 22:47张丽茜
东方教育 2017年24期
关键词:施暴言行暴力

张丽茜

摘要:在中小学教育中,教育暴力现象不断发生,在硬暴力现象被遏制的同时,教育软暴力行为正在滋生,一些教师将显性的肉体惩罚转化成了隐形的精神虐待,他们采用粗暴的语言、冷漠歧视的态度以及不公平对待学生的行为教育管理学生,对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侵犯和伤害。针对教育软暴力在中小学教育过程中的频发,本文对此进行一定的研究,了解教育软暴力带来的不良影响,对症下药,具有针对性地从教师专业素养、教师工作环境以及相关法制建设和管理三个方面来探讨消除中小学教育软暴力的对策。

一、教育软暴力的内涵

Straus(1979)对软暴力给出了如下定义:“以语言或非语言行为为表征去伤害其他人,或使用威胁的手段去伤害他人”。玛丽·伊夫·克莱门特将软暴力分为“谩骂、威胁、侮辱、恐吓”等类别。教育软暴力又称教育冷暴力,是教育暴力中的一种隐性表现形式,是指教育者有意或无意、经常性或习惯性发出的任何影响学生人格正常发展,伤害心理健康的言行。教育软暴力与身体惩罚的“硬暴力”相对应,是非肢体接触而从心理上使受教育者受到伤害和侵犯,属于精神虐待,这种精神暴力摸不着、看不见,教育软暴力可以说是“看不见的灾难”。

二、教育软暴力的不良影响

(一)对学生学业的影响。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爱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当教师向学生表现他的爱和尊重时,学生会从教师身上感受到一种积极的期望和尊严感,在这种期望的驱使下学生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提高自己使自己能和这种期待和尊重的地位相符合,证明自己没有辜负教师。反之,如果教师向学生实施软暴力,有意无意的表露出冷漠、歧视甚至嘲讽,学生会感受到教师对他的低期望甚至是蔑视,从而失去自我实现的信心和动力,学习动机也随之消失,甚至对教师以及他所讲授的课程产生反感、抵制的情绪,最终导致学习成绩越来越差,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业。

(二)对学生心理和人格的影响。首先,教育软暴力充斥着教师对学生的否定,影响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在教育软暴力中,学生得不到教师对自己的认可和尊重,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对事物经常性回避,从而形成回避性人格;其次,在教育软暴力中丧失自尊人格的学生容易产生心理疾病甚至彻底否定生命的价值。一个被老师长期否定的学生,丧失了人的自尊,丢失了青春期独有的活力和对世界的兴趣,他们内心充满痛苦,长此以往,他们会精神崩溃,要么自暴自弃,要么抑郁自闭,甚至走向极端结束自己的生命;最后,教育软暴力容易加剧学生的暴力倾向。由于教师的权威地位容易成为学生的榜样,加上中小学生喜欢模仿他人的行为,教师软暴力的言行给学生起到一个示范作用。与此同时,无论是被施暴者还是其他学生都会在教师软暴力行为中直接习得某些不文明言行,转而对他人进行攻击,从而加剧学生的暴力倾向。

(三)对教师形象和身心健康的影响。教育软暴力现象不仅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造成伤害,而且对教师本身造成不良影响。首先,破坏教师的职业形象。在暴力实施中,粗暴恶毒的语言无不暴露着施暴老师的人品、素质问题,直接打破了教师原有的道德形象和人格形象,使得他们在学生心中的崇高地位直线下降。其次,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教师希望学生成才,但是在教育过程中由于教学技能缺失、自身情绪不稳定等原因,他们会对违反纪律的学生实施软暴力,施暴后看到学生受伤的表现又会愧疚,但是下次遇到同样情况可能还会施暴,这样陷入一种施暴——愧疚——再次施暴的死循环中,教师的负面情绪反复出现得不到宣泄也会造成对教师身心的伤害。

(四)对师生关系和教学效果的影响。新时代教育要求和谐的师生关系,倡导两者之间的地位平等、互尊互助,但是现实中教育软暴力却严重破坏了这种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采用软暴力对学生进行心理惩罚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够认识自己的错误并加以反思改正,但是中小学生正处于心理不成熟、情绪敏感时期,如果教师总用粗暴、严厉的言行压制学生,让学生改正错误,即使达到了目的,也是暂时的,他们很容易再犯错误。而且在经历这种暴力压制之后,有些学生会逃避,不愿意、不敢甚至厌恶与老师交流,久而久之师生之间就会产生不可逾越的鸿沟,师生关系将会处于紧张甚至是对立状态。

三、消除中小学教育软暴力的对策

教育软暴力是多方面作用的结果,要想有效消除教育软暴力现象,需要教师、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一)提高教师职业素养。首先,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提升教师道德形象。教师自身应该重视道德形象,自觉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师德不仅仅只是敬业爱岗、乐于奉献,更是对学生的爱。当教师全身心的爱护学生时,他们不会歧视孩子,不会对学生做出不文明言行,教师的软暴力也会随之消失;其次,规范教师言语行为,提高语言的艺术性。作为一名教师,应该严格规范自身的言语行为,有意识地提高语言的艺术性,其中特别要注重批评语的策略和艺术。艺术性的批评能够帮助学生进步,过度的批评则会伤害学生的心理。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多鼓励少批评,同时批评要有度。

(二)改善教师工作环境。首先,加快推进素质教育,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在应试教育体制中,家长、学校都用分数的高低来评价教师和学生,在高分的压力下,教师和学生的个性和活力都受到压抑,情绪难以保持稳定,这样一来,教育软暴力的发生就在所难免。因此,我们要加快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将学生和教师从分数的高压中解放出来;其次,引导社会更新教育理念,制造适当自由的环境。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社会大众的教育观念比较落后,家长和学生都将教师放在权威地位,教师也产生了错误的自我定位,在无形中默认和纵容了教育软暴力的存在。因此,要引导大家对教师的权利有一个清楚本质的了解,给教师和学生一个适当自由的社会环境。

(三)加强教育软暴力的法制建设和管理。第一,完善相关法规制度,规范教师言行。目前我国针对教育软暴力方面的法律法规基本上属于空白,缺乏教师软暴力的定义划定、限制和惩戒。所以,国家应该加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教师言行的监督,切实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第二,加强学生权利意识教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首先,指导学生认识自我的主体地位,教育学生尊重教师的同时不能盲从教师的权威,树立师生平等观念;其次,要培养学生判断是非的能力,懂得明事理、辨是非;最后,学校要设立法律课堂、开展法律知识讲座,让学生在学法、知法中学会守法、用法,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王祥修.教育软暴力现象分析[J].中国市场,2009(05): 150-151.

[2]李长庚,白素英.中小学教育“软暴力”现象探析[J].江西教育科研,2005(11):32-34.

[3]钟星.小学教育“软暴力”现象的伦理思考[D].湖南工业大学,2013.

[4]鄒萌.教育软暴力在小学阶段的表现、归因与对策[D].东北师范大学,2011.

[5]牛利华,周琳琳.教育软暴力的主体诱因与现实消解[J].中国德育,2012,7(21):15-19.

[6]钟星,王皓.小学教育“软暴力”定义特征简述[J].群文天地,2012(09):236.

猜你喜欢
施暴言行暴力
反性别暴力
正当防卫不捕不诉典型案例
许鞍华的三次“施暴”
言行就像种子等
语录
暴力的班长
暴力和痛苦
“疆独”暴力袭击我驻外使领馆
漫画论语(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