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职美术教育改革及专业人才培养

2018-01-11 20:24陈霁蕾
新一代 2017年16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改革

陈霁蕾

摘 要:高职美术教育的目标是向社会输送专业技能型与实践能力的人才,然而在当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陈旧、教育改革目标不明确的情况下,毕业生与社会需求存在较大差距。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高职教育承担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任,美术教育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本文主要分析高职美术教育改革现状,提出专业人才培养策略,为高职院校美术教育培养具有本校特色的专业性人才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美术教育;改革;人才培养

一、高职美术教育改革现状

(一)教育目标定位不明确

高职教育经过20年的发展,已经初具雏形与规模,大多数院校已经摸索出自身的一套发展模式与人才培养目标。然而高职美术教育作为其中一门学科,处于不受重视的地位,在经历了扩招改革后,在师资方面并未及时补充,且在人才培养目标上直接沿用普通高等院校,实际上,高职美术教育是让学生掌握美术技能,具备审美意识与创造能力,能够满足社会对美术人才的需求。然而,因教育目標定位不明确,导致毕业生不能满足市场所需。这主要是因为教育改革观念落后。大部分高职院校受传统教学影响,对改革的认识程度不高,甚至在实施过程中,缺乏主动性。

(二)教学方法单一

高职美术教育受传统教育教学观念影响,在教学方法的应用上,形式单一,并未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到课堂中来,造成学生缺乏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教学达不到目标。主要表现为:第一,过多使用传授式教学方法,强调教师的讲解与示范,忽视个性化教育。第二,教学过程互动性差。大多数美术老师围绕教材,在课堂上仅限于让学生了解国内外画家的优秀作品,或学习一些常识跟理论。在课堂中,缺乏与学生的互动、交流。第三,忽略现代信息手段的应用。

(三)师资力量薄弱

随着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对于各专业的教师需求逐年增加,美术教育老师需求量同样增加,然而教师人数并没有得到扩充,整体师资力量薄弱。主要原因如下:第一,不少高职院校是由中专升格而来,学生人数在扩招,并没有及时补充教师人数。第二,教师对自身定位不足。第三,美术教师缺乏专业技能。由于受教育资源的限制,美术教师在高职院校无法接受专业的培训,因自身缺乏专业技能,很难在教学中将理论与实践融合。

(四)课程体系不完善

教材是教学的基础,当前高职院校美术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才培养。主要表现为:第一,课程设置缺乏专业性与系统性。美术类的学生每年都在扩大生源,但是课程设置方面的不完善,对教学产生较大影响。教材陈旧,有些沿用了普通高等院校教材,缺乏针对性。第二,课程设置缺乏实践性。高职院校教师在课堂设置中,实践环节比重较轻,忽视了它的重要性,学生只注重理论课知识,这造成学生在毕业以后就业困难,难以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第三,课程缺乏完善的评价体系。当前评价方式单一,造成课堂质量较差。

二、高职美术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策略

(一)明确美术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对于高职院校美术教育人才培养提出更高要求,学生不仅要具有创造能力、审美能力,还需要具有实践能力、专业应用能力等。因此,高职教育在改革中首先应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即以就业为导向的综合型专业技能人才,教学目标应紧紧围绕这个进行,在培养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水平基础上,强化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达到社会对人才输送的要求。高职美术教育具有更强的专业性,因此在美术教学中,贯彻落实人才培养目标,让学生制定学习规划,并未未来就业做初步规划,这样能够培养学生成为一名素质高、专业的美术人才。

(二)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

在当前教育发展趋势下,应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打造高效课堂,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发挥他们的个性。高职教育目标是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因此,在教学方法上,要以系统理论为基础,融合实践性与职业性。美术教学方法包含多种形式,如案例教学法、小组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在实际教学中,要能够根据课程内容灵活应用。艺术本无好坏标准,每个学生对于美的理解各不相同。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感受到艺术的灵魂。

(三)加强美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直接决定了教学效果目标能否实现。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也直接决定了人才培养目标能否实现。鉴于当前的教育改革现状,需加强美术教师师资队伍建设。第一,补充优秀教师资源。当前教师资源分配不平衡且数量缺少,学校应引入人才竞争机制,带动整个师资水平的提升。第二,聘请高水平企业人才为学校教师开展培训。高职院校可聘请美术行业优秀的从业者,为学校教师讲解实践经验。第三,美术教师应加强自我学习,提升技能。作为新形势下的教师,首先应自身作则,秉承正确的教育理念,不断加强学习,提升自身的技能。

(四)构建完善的美术课程体系

在市场经济下,社会人才需求变化较快,对高职教育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因此,以职业岗位能力为中心构建完善的美术课程体系尤其重要。首先,教材建设要突出对职业岗位专业能力的适应性。教材的编写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及实用性,了解职业岗位对知识的实际需求,再编入教材。对于普通高等院校的美术教材,要取其精华,再根据职业教育特点进行编写。其次,增加实践课的比重。高职美术教育以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为目标,在课程比重上,应加大实践课比重。再次,构建配套的评价体系,完善评价主体、评价形式。

三、结语

在新的经济形式下,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变化较快,要求较高,高职教育应顺应新环境进行改革。美术教育作为高职院校的重要专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高职院校应探索一条适合自身院校发展的美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高职美术教育从大方向上来说,都承担着一样的重任,兼顾素质教育与职业教育,然而每所院校都具有自身的特色,文中观点仅供参考。在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的路上,希望后续工作者能够继续深入研究,推送高职院校美术教育学科发展,为社会培养匹配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平光.高职美术教育改革创新的原则与途径探究[J]. 大众文艺,2016,(15).

[2]谢笑添.我国高职院校美术师资人才培养策略探究[J]. 中国成人教育,2016,(17).

[3]鹿杰.高职美术教育改革及专业人才培养刍议[J]. 中华少年.科学家,2016,(21).endprint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