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淼+钱怀安
【摘 要】管理会计研究的核心是探究在企业管理中,盈余管理的使用在何种程度上是被允许的以及在何种程度上成为会计舞弊。本文主要阐述盈余管理和会计舞弊的概念和界定、分析两者区别以及浅析盈余管理演变成会计舞弊对企业以及社会的影响
【关键词】盈余管理;会计舞弊;影响
一、盈余管理与会计舞弊研究现状
财务报告最重要的作用是及时有效地将财务信息传递给外界信息使用者。年度财务报告中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就是盈余数字,外部信息使用者做出有效的决定很大程度上依赖这个盈余数字。企业管理者有能力和动机来管理报告出来的盈余数字,以此来实现企业或个人利益的最大化。所以,管理会计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盈余管理被允许使用的程度,以及在何种程度上成为欺诈。虽然已经有一些专家尝试创建框架来明确区分盈余管理和会计舞弊。但到目前为止,始终没有普遍的共识。这主要是因为盈余管理和会计舞弊在定义方面存在重叠。
二、盈余管理的概述
专家对盈余管理的定义不尽相同。Healy and Wahlen(1990)阐述,盈余管理是管理者通过对财务报告和交易结构的判断来修改财务報告的结果,以此误导的利益相关者对公司经营情况的基本了解,或者以其他方式来影响契约结果。这个定义强调了盈余管理的机会主义,即误导信息使用者。然而这种观点很片面,如果管理者对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选择是合理的,那么通过盈余管理反映出的会计信息则是可靠、有效的。D.Fields,Z.Lys,and Vincent(2001)指出,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者超越了法律法规限制行使自由裁量权对会计数字进行修改,这样的自由裁量权可以帮助企业价值最大化。然而这种观点没有考虑到管理者的意图是无法观测到的。
上文阐述的两个盈余管理的定义有两个突出的共同点。第一,他们都强调盈余管理是指管理者采取的有目的的、深思熟虑的行为,目的是改变财务报告的盈利情况。因此,盈余管理不同于无意识犯的错误,如会计人员错误地输入不正确的数字。第二,盈余管理可以通过会计制度或公司的业务交易来实现。
前者实际上是基于会计的盈余管理。企业管理者在会计监管允许的范围内使用会计估计,如估计固定的资产预期寿命、净残值和资产减值损失;合理选择会计方法,如存货计价方法,来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后者被称为真正的盈余管理,因为这种方法管理了与企业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流、收入以及费用,通过操纵交易来改变财务报告的收益,以此来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
三、会计舞弊的概述
会计舞弊是指当事人有意地扭曲财务报表的内容来获取非法的利益。我国对会计舞弊的定义:为了获取非法利益,企业管理层、员工或者企业外部人员利用不正当手段篡改财务报表信息的行为。会计舞弊的目的可以是为了个人不正当利益,比如故意挪用企业资产,也可以是为了企业的利益,比如逃税漏税。尽管不同国家对会计舞弊的定义不尽相同,但会计舞弊都被认定是违反会计法律法规的行为。Wells(2009)指出,会计舞弊案件中常见的四个特征是:虚假的陈述、欺骗的意图、受害人对虚假陈述的信赖以及后续的损失。
四、盈余管理与会计舞弊的鉴别
为了修改企业的财务报告结果,企业既可以在会计准则允许范围内进行决策判断,也可以运用欺诈的手段来实现。在会计允许范围内的决策判断通常被称之为盈余管理,这种观点基于会计准则以及法律法规对公司盈余管理的可接受性,并与会计舞弊进行明确的区分。然而在判断盈余管理是否向会计舞弊转移是很不容易的。原因有:
(1)盈余管理和会计舞弊在某些情况下有着相同的要素。比如他们有着相同的目的,都是管理层为了公司或者个人私利而误导或者欺骗财务信息的使用者,都存在造成资产损失或者损害股东权益的可能性。(2)盈余管理通常情况下伴随着会计舞弊的发生。Healy(1985)表示,当企业通过增加应计收入来虚增利润时,未来必定要转回多计的收入。因此,当企业在以前年度发生虚增应计收入的情况时,企业一定会通过转回之前多计的利润或者通过会计舞弊来冲减多计的收入。Lee,Ingram,and Howard(1999)指出,企业以前年度存在通过盈余管理导致盈余增加的情况时,会导致企业不能够再有效使用盈余管理。因此,虚增应计收入以及以后年度的利润转回会导致盈余管理灵活性的降低,企业管理者不得不通过会计舞弊手段来实现本应由盈余管理而实现的目标。(3)很多的会计准则、政策中没有明确规定准则运用的限制条件,即在哪些情况的运用是违反了会计准则规定的,比如对固定资产净残值的估计。如果对净残值的估计很极端,那么会计估计的使用是违反规定的;如果估计的数值是合理的,会计估计的运用则被认为是有效的、合法的。但是会计准则并没有明确哪些是极端,哪些是合理。
五、盈余管理演变为会计舞弊的影响
正因为盈余管理和会计舞弊的定义、特点以及动机都有相似之处,很多企业管理者借以盈余管理的手段来实施会计舞弊。盈余管理演变为会计舞弊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1)误导信息使用者的决策。盈余管理是企业在会计准则、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的决策判断,对财务报表的不利影响很有限。如果盈余管理转变了会计舞弊,那么财务报表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将受到不可估量的影响。这将使得企业投资者以及债权人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甚至导致严重的损失。(2)阻碍企业的发展。相比于盈余管理,企业通过会计舞弊更能实现利益的最大化,但实际上这种所谓的利益是无法长久的。从长期来看,会计舞弊损害企业的形象,导致信任危机,最终企业的经济效益、资本以及信贷都将受到沉重的影响。(3)无法实施有效的资源配置。盈余管理的目的是实现企业的利益最大化。这表现为:企业的激励机制使得管理者为实现股东的目标而谋求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同时管理者也为了获取私人利益而谋求在职期间利益最大化。因此企业管理者会运用盈余管理手段来达到目的。但是,如果企业管理者过度的追求利益的实现,使得盈余管理演变为会计舞弊,这将影响到财务报表信息的有效性和相关性,导致会计信息失效,降低效率,最终影响资源配置的优化。endprint
六、结论
盈余管理和会计舞弊有很多共同的特点和动机,比如都是为个人或者企业获取私利达到利益最大化。因此在判断企业对财务报表的修改属于盈余管理还是会计舞弊是很难的。虽然先前的研究并没有提供一个达成共识的框架来区分盈余管理和会计舞弊。区分会计舞弊和盈余管理主要依靠判断管理者的意图以及是否在会计准则的允许范围之内。但是管理者的意图是很难观测的,除非主动承认他们故意欺骗财务信息的使用者。事实上,对照会计法律法规更容易区分盈余管理和会计舞弊。企业管理者对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运用需要自己的判断和估计,比如递延税款、坏账以及存货计价方法。然而,在很多情况下会计准则并没有明确规定限制条件,这可能会导致会计舞弊的发生。一旦盈余管理演变成为了会计舞弊,将会对企业的发展、社会资源的配置以及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都会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3)
参考文献:
[1]Healy,P.M.,&Wahlen,J.M.(1999):A Review of The Earnings Management Literature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Standard Setting, Accounting Horizons:13(4):365.
[2]Lee,T.A.,Ingram,R.W.,&Howard,T.P.(1999):The Difference between Earnings and Operating Cash Flow as an Indicator of Financial Reporting Fraud. 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16(4):749-786.[3]Healy,P.M.(1985):The Effect of Bonus Schemes on Accounting Decisions,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7:85-107.
基金項目:该论文是“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淮安市科技局“淮安市中小企业科技金融与创业服务平台”(编号:HAP201576)、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研究课题-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研究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
张淼(1990—),男,江苏淮安人,会计学硕士,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会计实务、税法。钱怀安(1991—),女,江苏沛县人,会计学硕士,助教,主要研究方向:税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