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千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南宁市作家协会会员。2006年开始行走南方,作岭南田野考察。现旅居广西南宁,从事岭南文化研究。系《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资深作家。代表著作有《岭南文化三部曲》《像麦子那样金黄》《中国美女地理》《三沙人文地理》《家山何处》等十余部。荣获首届朱自清文学奖。
2016年10月11日。浙江图书馆孤山古籍部。我专程来此寻找一本书。我来得早,是第一个阅读者。不一会,管理员将一册民国版《西江上》递到我面前。
这部书的作者,在20世纪30年代初来到广西南宁,在一中教书为生,前后生活了五年。其间娶一位百色女子为妻,生有一男一女。作者在课余之际常常泛舟邕江,创作小说。1933年,《西江上》出版后,作者从广西寄给鲁迅一本,寄给浙江图书馆一本。这是世上仅存的两本了。那天,我花了一千元,影印了全部内容。
打开书页,我惊讶地发现,有片小小的枯叶,其颜色与书页的黄色几乎融为一体。
我一下子就认出,这就是灵香草,却未闻见气息,也许早已散尽。此灵香草是原书中遗存,还是古籍部工作人员为保存旧书而存放的呢?据我所知,全国多家著名图书馆档案馆都用灵香草护籍防虫,一般都用纯棉布袋包装灵香草。那是一种神奇的香袋,闻之有中药房散发出来的淡淡药香,又有些山间野花的清香,总之能让人悬想半天。
来岭南之后,所遇奇香异草甚多。诸如迷魂草、钩藤草、见血封喉之类,皆收入《岭南田野笔记》书中。若说印象最深刻者,首推灵香草。这是一种很奇异的植物,早在宋代就已广为人知。南宋文献《岭外代答》中称为零陵香,并记述其特性、采摘与制作过程。
至少在一千年前,灵香草已被发现并在岭南民间广泛使用。但是在这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里,被誉为“至香”的灵香草未能普及,一直以低调的姿态藏于深山,即使现在,大家都在倡导绿色生活,纯天然的灵香草本该大有作为,但也只有很少的人知其妙处,属于小众。
我去大瑶山数次,其他特产都没有买,只买灵香草,一是轻便,几乎不见重量;二是货真价实,绿色香料,防蛀驱虫,放在哪里都可以享受山野的气息。
很多人都未见过灵香草是什么样子。这种神奇的植物在广西境内多有生长,以大瑶山所产灵香草品质最佳。据《岭外代答》记载:“凡深山木阴沮洳之地,皆可种也。逐节断之,而裁其节,随手生矣。春暮开花结子即可割,熏以烟火而阴乾之。”这一段描述与千年之后我实际所见的基本一致。
灵香草是一种喜阴植物,大瑶山深谷老树的树荫下,溪水边石缝间,最适宜生长灵香草,且容易成活。稍有不同的是收获方式,书中记载的是“割”草,而我看到的是“拔”草。
长期在大瑶山的摄影家张小宁老师是我的好友,拍摄了大量的灵香草。他告诉我,灵香草很有灵性,当地瑶民视之为仙草,且不能大片种植,在一个地方种植时间不能超过十年。瑶民认为仙草就是在当地吸天地灵气,吸完就没了。事实上,在瑶民中间,灵香草曾经是男女之间的秘密:用灵香草的新鲜茎叶煮水喝,可以避孕。不管真假,大瑶山是著名草药库是真,被瑶民称为药王山。
除此之外,在当地还有一个更神秘的故事:大瑶山里有个村子,工作人员进行人口普查时发现,这个村子有个惊人的现象,瑶族允许生二孩,奇怪的是,第一孩都是女孩,而第二孩都是男孩。最后怀疑这个村子里的瑶民掌握了某种控制性别的秘密。因为当地风俗,女人怀孕时都要喝一种草药水,而其中一味就是灵香草。
大瑶山地区关于药材、瑶王、仙草的故事传说太多。灵香草的传说几乎可以写成一本书。灵香草也开花结果,每年在五六月间开花,色如南瓜花,因花倒悬枝间如小铃,又名铃铃香。花谢果结,灰白色,果熟蒂落,次年又能发芽新生。
费孝通曾在大瑶山考察,他在《四上瑶山》中记载:“解放之初到大瑶山,看到瑶女头上佩戴银板,光亮夺目,就问偏僻山区里哪里来这么多银子让妇女顶在头上。老乡告诉他,瑶民会种灵香草,可以卖钱换银。”
距金秀县城十多公里,有个名叫美村的峡谷,是大瑶山支脉。在山间小道上前行,古树参天,藤蔓攀缘,有世外桃源之感。这样一个偏僻地带,盛产灵香草。一大片一大片的灵香草出现在眼前。正是三月时节,灵香草花开了。瑶女数十人,歌啸山林,寻药挑菜锄草。
这是一个遍地香花的瑶家山寨。当地瑶民称此地为香草山,把种灵香草的瑶家女称为香草女。有一条源出大瑶山的小河,叫金秀河,水里出产一种小鱼,吃起来有一股芳馨的香草味儿,当地人把这种鱼叫做香草鱼。
灵香草生长缓慢,茎叶不甚健壮,给人营养不良的感觉。此草种植并无特别要求。凡深山林阴湿濡之地皆可种植。次年秋季收获香草。收获时,连根拔起,扎成小束,熏以烟火,慢慢烘焙,干之。然后将它们堆积,覆以青树叶,洒清水少许。数天后叶色褐黄,醇正的草香扑鼻而来。
这是灵香草的奇特之处,生无香气,需烘焙后才有。一经干燥,香味越浓。此香草之所以为珍稀之宝,实因香之恒久,非寻常香料可比。它留香能力强,长年香飘,久存不散,可维持三十余载。
一册在手,一支土沉香。读书走笔之际,我已养成焚香的习惯。来岭南之后,痴迷各种异香。我为《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写过《莞香》《桂香》《药香》等数种香料选题。焚香于古人是件雅事。与琴与书有关。一部《中国文学史》,有一半以上的文字离不开炉香静袅作背景的烘托。
焚香不是做派,实在是因为喜欢香烟的轻柔幽远。香点燃后,烟如薄纱向空中散去。青烟若有若无,柔软细长,此时你会产生灵感和幻觉。
写作时很需要这种感觉。我常取两片灵香草置放案头。这是山野的清香,气息绵柔,让人心慈,性格也变得温和,仿佛置身于大瑶山的万千香草之中,迷途忘返。
文人有时无聊,尤其寂寞的时候极容易生出幻觉。蒲松龄笔下的许多美丽女鬼就是这样来的。焚香也是这样。香烟是青的,也有洁白的。在清素的房间里,如同翠叶丛中绽出一支飘逸的白兰花。更多的时候你会遇到一个朦胧清丽的影子在庭院,浮在影壁。她才过笄年,初绾云鬓。一袭香风淡墨白描,沁人肺腑。你仿若乘着一叶扁舟逐水而行,看见远方水天相连,孤帆远影。你会在这样的日子中变得恬淡与闲适,变得安静、气沉、妙不可言。直至梦中,还残留着淡淡的余香在缭绕。
灵香草本是一味中草药,但它名扬天下的主要用途,是做去秽避虫的高级香料。我们所说的书香之家书香子弟,这香并不是墨香,而是香草的香。香草在历史上为保护古籍防止虫蛀,立下了汗马功劳。在著名的宁波天一阁,陈列室里就放有几枝草茎,草色淡绿,几近枯黄,枝叶间已经破损。这就是来自大瑶山的香草。
灵香草防虫护书,功莫大焉。时至今日,国内许多大型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等文献收藏处,大瑶山的灵香草仍在使用。书是保住了,也保住了书生那点微弱的气息。百无一用是书生。有时想想,天下最没出息的就是文人了。手无缚鸡之力,落魄潦倒,苟活于世。且不说徐渭那样的疯子,就是金农那样的大师到最后还不是寄住僧舍,卖灯度日?曹雪芹又如何?满径蓬蒿,举家食粥。
是玩物丧志吗?也不是。生活中落魄潦倒,种种不得志种种不如意种种郁闷,寄情草木成了唯一的救赎途径,从屈原时代就已经开始。他们在精神上依赖于这些植物和香气,就像染上鸦片。这样的香草与救命稻草在本质意义上并无二致。寄情宗教山水棋琴书画文字,寄情鬼怪草木花竹。陶潜采菊周敦颐爱莲。蒲松龄荒落的庭院里收养了那么多美丽的女鬼。
若干年后,有个书生在一个偶然机会,于南方大瑶山深谷里采了幾把灵香草,如获至宝,晒干了放入枕头。从此夜夜香梦,一事无成。缠绕在文人心头几千年的香草情结,何时才能解开?
责任编辑 蓝雅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