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月琴
乌海市乌达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中医科,内蒙古乌海 016040
补阳还五汤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病临床观察
王月琴
乌海市乌达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中医科,内蒙古乌海 016040
目的探讨并观察补阳还五汤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病的临床作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5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差异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前列腺素E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肢体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临床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的ABI变化,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在基础治疗上加用补阳还五汤,效果显著,值得应用与临床推广。
补阳还五汤;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病;临床观察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是血管科常见病、多发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多伴有下肢发凉、间接性跛行以及肢体疼痛的症状,主要发病人群是中老年人群[1]。当发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时,最明显的就是患肢有发冷、麻木、疼痛、间歇性跛行和趾或足发生溃疡或坏死等临床表现;如果任由病情继续发展,患者会变得无法行走,安静时尤其是夜间腿也会疼痛。心血管临床有关报道显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在我国主要发病人群集中在60~75岁之间,发病率占到17%,还具有较高死亡率。尽管医疗技术发展较为迅速,但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截止到目前为止尚无有效治愈方法。该次研究为探讨并观察补阳还五汤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病的临床作用效果而开展,干嘛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0月间该院收治的5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选取该院收治的5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差异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年龄在55~82岁之间,平均(60.21±2.65)岁;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4例;单侧肢体动脉病变14例,双侧下肢动脉病变16例。对照组年龄在54~82岁,平均(60.21±2.65)岁;其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单侧肢体动脉病变16例,双侧下肢动脉病变14例。治疗组与对照组一般资料相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入组患者均接受抗血小板聚集、抗凝以及调整血脂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前列腺素E治疗,静脉注射。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方剂:基础方:黄芪 25 g、川芎 25 g、红花 20 g、桃仁 20 g、当归尾 15 g、丹参 15 g、三七 10 g、柴胡 10 g、瓜蒌 10 g、薤白8 g、地龙8 g;对血脂高患者加用山楂20 g、桑寄生10 g;对血糖高患者加用天花粉10 g、淮山药20 g;对心悸患者加用党参20 g、枣仁20 g;对小便不利患者加用茯苓10 g、泽泻10 g。用煎药机浓煎,取300 mL药剂,1袋/次,1袋 150 mL,2次/d口服。
观察患者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测量踝-肱指数,评定该次治疗效果,参考1995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修订的近期疗效标准[2],显效:经过治疗后,患者各项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可步行1 000步以上,有效:经过治疗后,患者各项临床症状相较于治疗前有所减轻,可步行300~500步以上;无效:未达到上述治疗效果。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6.0分析数据,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 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临床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对照组治疗前与治疗后ABI数值分别为 (0.67±0.22)、(0.79±0.23),治疗组治疗前后 ABI数值分别为(0.70±19)、(0.94±0.26)。 对比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的ABI变化,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以肢体缺血及微循环障碍为表现的慢性疾病,主要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斑块导致动脉狭窄、闭塞,引起血液供应不足而形成,好发于中老年人,并伴有遗传倾向,呈现出低龄化趋势,以患肢末端发冷、麻木及间歇性跛行为主要临床表现,病情严重者伴组织坏死感染[3]。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重要疾病,因而,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疗逐步发展为现代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目前,受我国人口老龄化影响,再加上人们饮食结构的不断变化,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病率明显升高[4]。我国近年来,各大医院收治下肢动脉硬化的病人逐年增多,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已占到血管外科疾病的50%~60%,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已经成为血管外科动脉疾病中最常见的病种。随着血管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临床上也越来越重视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为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做出努力。
中医学认为下肢动脉属于“脉痹”范畴,发病机制在于机体内氧气不足致使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起机体血行阻塞、脉络不通,然后发生血流受阻,并产生局部疼痛,出现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王清任《医林改错》中的补阳还五汤,方中选用的中药多具有补气、活血、通络之功,对气不能行、血不能荣、瘀滞脉络具有平衡气血的作用,经常被认为是治疗因虚致瘀的经典方剂,将其应用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中,当归、丹参、川芎,且黄芪善壮卫气,当归善入营血,两者相配又有调和营卫之用;再加上归尾、川芎、三七、柴胡等起到活血和营、通络止痛的作用,配合瓜蒌、半夏、石菖蒲理气化痰,发挥赤芍行淤止痛、凉血消肿的作用,多种中药药性联合,效果较为显著[5]。此次研究的治疗结果也证实了这一论断,治疗后结果显示,加用补阳还五汤的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临床疗效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的ABI变化,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说明补阳还五汤联合常规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可改善临床症状、血管功能以及降低血脂,适合患者临床应用。
综上所述,对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在基础治疗上加用补阳还五汤,效果显著,值得应用与临床推广。
[1]王庆凯,姚玮,王庆利.补阳还五汤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观察[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4,11(1):29-30.
[2]王奇奇,刘源,马君龙,等.补阳还五汤干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腔内介入治疗后疗效的研究[J].湖北中医杂志,2015,23(6):15-16.
[3]吴刚.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44例[J].河南中医,2015,44(9):2217-2219.
[4]王萌,洪阳春,李珍.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临床观察[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9(3):226-231.
[5]赵瑾.下肢动脉硬化闭塞介入治疗并发症相关因素的分析及护理干预[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3(4):37,41.
R271
A
1004-6569(2017)07(a)-0160-02
王月琴(1967-),女,河南上菜人,大专,中医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中医大内科。
2017-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