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金发、宋永研 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广东深圳 518031
本项目用地位于越南东北部的海防市安阳县,总规划用地面积为196.1ha,本次规划设计为经济贸易合作区的一期,简称(自建区),包含产业服务中心和生产加工区两个地块。(见图1)
图1
产业服务中心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用地面积:51467.9㎡;总建筑面积:96440.89㎡;容积率:1.87;
建筑高度:≤54米;绿化率:30%;建筑覆盖率:34.25%;机动车车位:102辆
生产加工区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见图2)
用地面积:129581.09㎡;总建筑面积:90326.52㎡;容积率:0.7;建筑高度:≤24米;绿化率:20%;建筑覆盖率:14.20%;机动车车位:169辆;摩托车车位:1998辆。(见图2)
图2
合理高效的场地布局,打造国际化、清新现代、整体统一的园区界面,营造轻松活泼、绿意盎然的园区体验,创造绿色环保、生态可持续的新型园区。
合理安排办公楼和厂房的功能布局,强调建筑与环境的协调统一。合理组织货运交通流线,使合作区交通线路方便、快捷,减少重复、迂回,降低运输成本。
项目用地位于海防市安阳县,东邻河连河,南接10号国道,西邻208公路。海防市拥有越南北方最大的港口,与中国海口湛江隔海相望,相距约380KM,与深圳香港相距约800KM。
合作区紧邻野村工业区、长裔工业区,三个工业区紧密呼应,成群式发展;周边延遇村、黄楼村等村庄密集,为合作区未来产业带来大量的劳动力;合作区周边河流密布,自然景观资源优越。
1)规划结构:“一心、一区、多廊道”的功能结构。
一心:产业服务中心,位于合作区东南方向,作为形象展示的重要区域。主要为合作区筹建运营、日常业务管理以及设计生产、销售等行政服务中心机构的管理服务用房。并且在产业服务中心区域,形成以A区(一期办公楼)为发展核心,引领带动B、C、D区域的发展的宏观规划结构模式。
一区:生产加工区,主要建筑类型为一层、二层和四层厂房,建筑规整排列,高度呈规律上升。
多廊道:构件多条绿化廊道:生产加工区形成以摩托车棚为景观节点的线性绿化设计,产业服务中心则以一期景观为核心、各个分区形成独立的集中式景观布置模式。
2)空间布局:注重建筑周边的环境设计,从使用者的视觉、感觉、心理角度出发,营造一个绿色环保、生态的可持续新型园区。
3)根据规划设计原则进行规划、组织交通,创造良好的园区秩序,形成和谐统一的合作区环境。生产加工区每栋厂房均集中布置摩托车位与自行车位,方便员工能就近停车;产业服务中心区则设置集中的地面停车位。
一期为一栋4层办公楼,建筑面积为6087.96平方米,首层层高6.0米,2-4层层高均为3.9米,包含办公、展示、会务、培训、招商、ATM、邮政、便利店等功能。
商业、展示、会议及公共配套用房设置在一楼。展示区域为相对独立的单层建筑,主入口设置大片前广场,具有较好的视觉形象。同时,配置独立的可容纳200人的会议厅。(见图3)
图3
厂房设计总建筑面积约30696.14平方米,包含单层、二层、四层三种建筑形式,以满足不同企业的需求。其中,单层厂房总建筑面积为3521.47平方米,建筑层高为11.1米;二层厂房总建筑面积6678.79平方米,建筑层高为15.6米(首层11.1米,二层4.5米);四层厂房总建筑面积9931.47平方米,建筑层高为19.5米(首层6米,二-四层均为4.5米)。
单层和二层厂房主要采用9M x 9M 的柱网尺寸,四层厂房主要采用8M x 8M的柱网尺寸,有统一的柱网的经济性建筑模数,方便施工,跨度越大,其使用功能的灵活性大。
公共空间:规划设计了不同层次的公共空间系统,将建筑与城市,建筑与环境,建筑与人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停车棚:采用8M x 9M的柱跨尺寸,采用混凝土结构形式。设计运用折线造型,以白色涂料为主,并在车棚顶部及侧向斜构建的外侧覆绿,使摩托车与自行车棚既实用、美观、生态,又兼顾经济性。
变电所:生产加工区设置两间单层变电所,每栋建筑面积约为336㎡。造型简洁,以白色涂料为主,与整个园区建筑风格相协调。
采用白色铝板和浅蓝灰色的玻璃,用富有现代感的材料和构图,营造简洁大方的现代高端园区;展示区域通过木色吊顶与舒展的屋顶构件相结合,营造出高端的氛围;会议厅外形像钻石,造型充满张力和时尚动感,建筑立面轮廓呈现出令人印象深刻的形象。同时,三个不同功能空间之间,通过连廊的联系,创造更多灰空间,提升建筑的趣味性。(见图4)
图4
采用前卫的设计手法,充分展示企业的形象面。而在生产区域,则采用简洁的立面手法,并且前后两部分的衔接过渡自然,整体性强。园区内厂房整体色调采用以白色为主的基调,给人以清新、爽朗的感觉。多层厂房办公区域采用白色铝单板为主(除单层厂房局部为棕色铝单板外),与蓝色玻璃相间的形式,厂房的生产区域则以白色涂料为主,灰色涂料点缀。(图5)
图5
在绿化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运用层次丰富的植物配置手法;通过采用屋顶花园(办公楼)和环绕每栋厂房单体的绿化设计以及厂房之间摩托车棚花棚式的设计手法,营造一个被绿色环抱的生态园区。(图6)
图6
[1]曾雅,黄于穗,叶国.广州:筑建“国际人才港”[J].国际人才交流.2011(05)
[2]郑力璇.试述中国开发区的转型与发展[J].经济问题.2011(09)
[3]郭晶.低碳目标下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与空间结构优化的协调——以杭州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 2010(07)
[4]杨宇振.巴黎的神话:作为当代中国城市镜像——读大卫·哈维的《巴黎:现代性之都》[J].国际城市规划.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