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红艳
新闻宣传是现代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企业知名度和美誉度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盐业体制改革以来,盐业企业不断加强新闻宣传工作,充分利用网站、报刊、微信公众号等传播媒介,及时向公众传播企业的经营动态、发展理念及社会责任,提升了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凝聚力,扩大了企业及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但不可避免的是,盐业企业的新闻宣传报道工作也存在一些不足。
近年来,盐业企业不断探索提高新闻宣传工作的路径,通过推进宣传内容与形式的创新,切实增强了宣传工作的效果。在盐业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下,我们发现盐业企业新闻宣传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有的企业新闻观念不够解放,创新性主动性不够;有的企业宣传内容与企业生产经营中心工作结合不够紧密,针对性实效性不强;有的企业新闻报道体裁过于单一,不能满足读者多样化的阅读需求,影响了新闻报道的传播效果。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新闻报道体裁单调,影响了企业新闻的传播效果。消息类新闻的特点是短、平、快。员工通过消息报道对客观事实的描述能及时了解企业的最新动态。但消息报道的信息量有限,只告诉了读者是什么,没有告诉读者为什么,缺少事实背后的深度挖掘。目前,盐业企业普遍消息报道较多,对能体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管理理念、科技创新、企业文化等内容的调查、纪实、专访、巡礼、特写、侧记、散记等体裁的作品欠缺,不能很好地挖掘消息报道背后的故事,使新闻报道流于形式,致使一些鲜活的企业故事被埋没在新闻报道背后。
会议报道形式僵化,降低了企业新闻的宣传价值。会议报道的内容往往是事关企业发展的重要决策部署,与企业每个员工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但目前,企业会议类新闻报道模板化现象严重。诸如:某月某日某公司在某地举行了某会,某某董事长,某某总经理参加会议,某某主持会议。某某讲话强调,一是,二是,三是类的会议报道,此类新闻报道格式化严重,缺少新意和看点,让人有种产生套路的感觉。读者看眼标题,看几句内容的一二三四就失去了细读下去的兴趣。引不起读者的深度阅读,新闻报道也很难实现企业新闻上传下达的宣传价值。
报道视角不够开阔,削弱了企业新闻对普通职工的感染力。企业发展过程中会涌现出很多重大事件和关键人物,这些是企业管理的重点,也是企业理念和企业文化的体现,更是企业新闻报道的来源点。企业新闻报道必须站在一个较高的视角,关注企业的整体形象,宣传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而我们目前的新闻宣传报道往往是眼光盯着领导,过多的报道领导活动。在新闻报道中,我们不但要报道领导活动,更要报道领导现场办公,解决员工关心的实际问题,从普通员工的视角出发,通过反映普通员工身上发生的变化展示企业风采,展现企业形象。
典型人物报道观念陈旧,不利于发挥先锋模范的示范引领作用。典型人物的展示是企业新闻报道的重要内容,但不能都靠先进事迹和好人好事来堆砌。企业新闻要想抓住受众的眼球,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满足社会的需求,做好典型人物的报道,发挥好先锋模范的示范引领作用。由于一些作者新闻观念没有及时更新,没有跟上时代的变化,对典型人物的报道还停留在加强学习、忘我工作、“白加黑”“5+2”等等老旧的报道内容上,使得典型人物报道的影响力日渐式微。企业典型人物报道中,只有从关注普通员工的生活入手,用普通人的视角,从企业生产经营中,从员工身边发现典型,用平凡人表现出来的精神感染员工,写出来的稿件才能更接地气,才能增强企业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主题报道欠缺策划,不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一些人认为,企业新闻与企业生产经营密切相关,因此,新闻宣传报道自然主要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展开,领导活动多、经济指标多,获奖新闻多,会议新闻多。目前,盐业企业宣传报道在主题报道上策划欠缺,我们在进行宣传报道时,要从“供给侧改革”“三品战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角度出发,结合企业生产经营、企业管理、科技创新、安全生产、党群工作等内容,较好地展示企业理念、宣传企业文化、弘扬企业精神,见高度也要接地气,力争达到见事见人见精神。
做好企业新闻宣传报道工作,首先要明确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的区别。企业追求的是健康良好可持续发展,而新闻追求的则是新奇和抢眼球。作为新闻的一个分支,企业宣传报道要响应党中央提出的“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民众、改革创新”的要求,围绕中心工作,服务发展大局,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也要围绕企业发展的热点、难点和焦点,报道企业在提质增效、转型发展、科技创新、安全环保和企业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新闻事件,起到服务大局的宣传作用。如何实现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两者的统一,发现具有新闻价值的人和事,把握企业宣传报道的方向和维度,就成为企业新闻工作者必须关注的问题。
企业的良好运行必须建立在企业管理者准确掌握国家政治经济发展大政方针、社会整体经济发展形势、行业发展态势以及企业生产经营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才能完成。消息报道是企业宣传报道的基础,通过消息报道,受众可以了解到企业的运行情况。但企业重视的消息往往很难被社会公众所关注。因此,企业新闻工作者只有在关注社会热点的基础上,不断发现和挖掘企业的新闻点,把企业的新闻点与社会热点相结合,迎合社会需求,确保新闻报道真实性,才能扩大企业新闻传播效果。
例如,2016年5月5日,国家盐改方案公布后,曾一度引起热议。针对社会上的种种对盐改的误解,如果我们仅仅是在行业自己媒体上针对盐改发一些新闻稿件,很难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5月份,中盐总公司董事长李耀强做客《新华访谈》,针对社会公众的误解,从“食盐专营实现公共卫生目标属于中国制造、盐改以食盐专营为基础是科学选择、盐改后盐价不会大幅上涨、盐业监管格局将重构彻变”四个方面对盐业体制改革进行解读。新华网以《盐改为行业供给侧结构改革提速》为题在新华网刊发。访谈报道中宣传的不仅仅是盐业改革,更包含了中盐为实现公共卫生目标、确保百姓食盐安全所作出的努力,体现了中盐的社会责任,通过新闻报道树立了企业的公众形象,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企业的新闻源相对于社会新闻来说吸引力有限,所以要重视新闻源的追踪,发现新闻背后的故事,挖掘新闻事件在发展变化中的延伸资源。这些延伸资源是展示企业形象的有效载体,通过新闻背后的新闻,在讲明“是什么”的基础上,讲好“为什么”,有助于提升企业整体形象,促进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
例如,2017年7月,中盐总公司网站发表了《中国盐业与清华大学共建压气储能技术中心》这条新闻。新闻只有短短的不到一千字,读者通过这条新闻了解的信息有限,只知道公司和清华大学成立了储能技术中心。《中国盐业》杂志社的编辑捕捉到这条新闻价值,联系金坛公司信息员挖掘了盐穴背后的故事,在杂志发表了《中盐金坛:盐穴不仅储气储油还储能》。文章分五个部分开篇以“制盐企业向能源企业发展,可能吗?”这一反问句的形式代入,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然后从“一无是处的废盐穴,其实是宝贵的空间资源”“金坛率先建成亚洲盐穴储气第一库”“服务长三角战略,建设华东储气重镇”“再接再厉,开拓盐穴储能发电新领域”四个部分阐述了中盐金坛公司践行中盐总公司提倡的“走出去”发展战略,利用自身优势,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探索制盐企业向能源企业的转型发展之路。通过这篇报道,新闻的内涵得以不断挖掘,古老制盐行业一个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企业形象在公众的视野中逐步清晰。
盐业企业有专家型技工、劳动模范和各个工作岗位的典型人物,如何在新闻采访中发现和挖掘出典型是值得新闻宣传工作者思考的问题。社会转型时期,典型人物的报道既要发挥示范作用而又不引起读者的审美疲劳,关键是要创新报道观念。报道对象就是受众身边真真实实的人物,就是受众身边的一份子,不能把典型人物报道停留在过去“5+2”“白+黑”的报道模式上,要还“高大全”的人物形象以血肉。为此,宣传工作者在采写新闻时,要转换视角,寻找材料,考虑受众的心理,拉进受众与读者的距离,这样才能写出受欢迎的典型人物报道。
例如,福建盐业的宣传报道《福盐:30年矢志不渝 只为让你变得更好!》文章从走进莆田盐场进入,通过吴文新30年的从业经历反映了盐行业这一古老行业的艰辛,介绍了传统的海盐生产工艺和福盐产品的品牌优势。2017年,山腰盐场班组长庄扣金被授予“泉州工匠”荣誉称号。泉州山腰盐场的新闻报道《老盐工庄扣金:匠人匠心坚守39载春秋》,文章通过反映老盐工庄扣金精益求精、改革创新制盐工艺的点滴,展示了老一辈盐业匠人的风采。吴文新、庄扣金就是我们身边的人,没有距离和陌生感。记者在新闻报道中,没有凭空拔高,也没有空洞说教,就是原原本本还原盐工劳动的场景,但却写出来一个普通职工身上表现出来的企业精神。于是,这种敬业、诚信、友善的责任精神的提炼就有了宣传的价值所在。
如今,随着受众的高知化、媒体的市场化、信息的多元化,企业内部的新闻,越来越难在大众媒体上“抛头露面”了。但是,经过一番策划后,一些企业事件,却能成为大众媒体争相传播的对象。目前正处于盐业改革阶段,改革要得到社会各界支持,舆论引导至关重要。如何把宣传做成新闻,在宣传中起到“润物细无声”的引导作用,围绕事件、紧跟热点进行新闻策划,成为企业新闻宣传的第一利器。
2017年,云南盐业总公司在新闻策划上是下足了功夫,做到了重大题材,策划先行。云南盐业相继推出《云南能投借力盐改 拟打造大型盐产业供应链集团》《云南盐业全国首个PEOP证书“养成记”》《云南盐业:走出去才能有大发展》《云南盐业五大全新变革 剑指中国高端盐市场》等系列报道,介绍了公司的高原深井盐,宣传了产品优势,提升了企业品牌形象,赚足了公众的眼球,起到了较好的宣传效果。
一篇成功的通讯报道,核心就是要讲好故事,做到见人见事见精神。讲好故事,要具备故事化的手段、细节化的写作手法和情感化的表述。面对同样的新闻线索,通讯员如何做到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展现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付出的努力,能否借助这类特殊题材,讲述企业故事,塑造企业形象,凝聚企业力量,争取社会的认可和支持是广大企业宣传工作者努力的方向。
例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盐务管理局的通讯报道《我们能在企业工作太好了——73名南疆富余劳动力“安家”记》。从这篇反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盐业有限公司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维护民族团结,帮助贫困农户就业的新闻稿件中,可以看到,作者的落笔并没有围绕领导到企业看望职工的活动和话语展开,而是让让员工出来说话,通过员工自身发生的变化来反映“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给少数民族兄弟带来的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作者在反映南疆富余劳动力就业这件事件的基础上,将事件和普通人物的发展变化与企业的整体发展相结合,反映了通过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主题,讲好了盐业故事,写出了有深度和力度的通讯报道。
2016年11月,中盐杂志相继刊发《从爱心捐衣到扶贫探索》《衣暖身 情暖心——“大爱中盐”在行动》《彰显央企情怀 助力精准扶贫》三篇中盐总公司开展定点公益扶贫工作回眸的通讯报道。《衣暖身 情暖心》回顾了中盐公司扶贫工作的努力和探索。这篇扶贫文章,如果站在被采访单位的层面,就事论事写报道,没有见人,很难写出高度和深度,更谈不上打动人。扶贫工作仅仅依靠物资投入的扶贫显然过于表面化,但作者从中盐公司给宜川县集义镇几所小学捐衣入手,让读者从根本上思考进行什么样的帮扶手段能帮助贫困地区脱贫;第二部分通过中盐公司扶贫干部陈建波的驻村日常生活,表现一个驻村干部驻村工作中不为人所知的艰辛;第三部分从桌里村到波洛池则是中盐扶贫工作的深入和延续,其中“扶贫+志愿者服务”的工作模式更是反映了中盐公司扶贫工作的探索;第四部分“精准扶贫 凝聚力量”则站在一个新的高度去看待企业扶贫工作,准确地把握了采写新闻的主题,挖掘了扶贫工作的要义。这样的报道,通过还原一个新闻事件的过程,反映了企业的社会责任,做到了见人见事见精神,实现了新闻的普遍价值和指导意义。
做好企业新闻宣传报道,需要企业宣传工作者不仅具备扎实的写作功底和较强的新闻敏感度,更多地是要深入一线,熟悉企业情况,掌握一手的鲜活素材,这样才能写出来凝聚人引导人激励人塑造人的报道,达到内聚人心外树形象的目的,为行业改革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
1.王志强.浅析企业新闻宣传的策划意识[J].新闻世界》. 2012.
2.鞠义军.如何见人见物见精神[J].人民铁道报. 2014.
3.席应民.创新主题报道:从宣传到新闻[J].声屏世界.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