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琪
摘要:作为金庸笔下唯一一个从少女时代写到中年妇人的角色,同时也是最负盛名的女性人物之一,黄蓉的古灵精怪、神采飞扬早已深深地印刻在了读者的脑海中。本文通过对《射雕英雄传》中少女时代的“妖女黄小邪”以及《神雕侠侣》中嫁为人妇的“侠女郭夫人”两种形象进行探究与对比,旨在深入挖掘这一变化中蕴含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金庸 黄蓉 形象变化 文化内涵
真正文学巅峰之作的光芒是任历史的尘埃滚滚也掩盖不了的。两百三十多年前,一艘具有丰厚文化底蕴的情感扁舟被曹雪芹造了出来,流传至今,芳华不减,堪称经典。无数文人学者神迷其中,沥血钻研,于是,便有了“红学”。无独有偶,在武侠小说的江湖中,金庸的小说同样独树一帜,在酣畅淋漓的仗义情侠中蕴含了许多深沉的人生哲理,引得无数文字工作者忍不住提笔撰写感想、书评,甚至终其一生而致力于研究金庸笔下的江湖生活和人物。于是“金学”也应运而生。 值得一提的是, 在每一个“金迷”的心中,都不免有这样一个困惑:《神雕》既是《射雕》的续集,金庸又以对读者心理把握准确著称,他为什么会创作出来一个不为人们所喜爱、完全不似少女时期黄蓉一般可爱的郭夫人形象呢? 匠心独运必有其可鉴之处,通过深入挖掘这一人物前后形象变化背后所隐藏的时代因素以及所蕴含的文化道理,相信能够对当今的生活产生一定的教化功能与现实意义。
一、金庸笔下黄蓉形象分析
(一)“妖女”黄小邪
甫一出场,黄小邪的形象便已奠定。“手里拿着一个馒头,嘻嘻而笑,露出两排晶晶发亮的雪白细牙……眼珠漆黑,甚是灵动。”这时候的“她”还是“他”,狡黠机灵的样子却已早早地刻在了读者心中,牵动着人们的心情跟随她的一举一动跌宕起伏。有一个号称“黄老邪”的父亲,精灵古怪的她便自称“黄小邪”。她的“邪”虽不似她的父亲那样肆意狂妄,张扬诡谲,却也令人捉摸不透,百思不解。在《射雕英雄传》中,少女时期的黄蓉亦正亦邪,聪慧过人,行事往往出人意表,在六王爷府被侯通海、梁子鹤等多个武林高手同时为难,却也能一一想出破解脱身之法。她本性纯真却不盲从正道,有自己独立的判断,佩服一灯法师这样的真正胸怀坦荡的英雄,对坑蒙拐骗、虚张声势的“铁掌水上漂”裘千仞却不甚尊崇,甚至在其诡计被拆穿后“蛾眉钢刺一晃”,便要叫他“水上漂”变成“水底钻”;同时对说她是妖女、命她的靖哥哥娶穆念慈的江南六怪亦不吞声忍让,反而愤其清高,笑其迂腐。
她的“邪”,不是阴险恶毒,诡计多端,视人命如草芥,她的心中,自有一番对正义的计较:她在赵王府听到武穆遗书的秘密时会在心中痛骂;在太湖泛舟唱起《水龙吟》时眼中会隐隐含泪;在为求富贵认贼作父、漠视家国之仇的杨康中毒毙命之际,冷笑其是“第三条鲨鱼”…‥.她的“邪”中,不无家国之心,豪情之志。
如此率性潇洒、敢爱敢做、善良正直的黄蓉,自是圆了众多读者的一个江湖侠女之梦。这样的“妖女”黄小邪,自是让人心生喜爱。
(二)“侠女”郭夫人
相比于少年时期的黄小邪,成了亲的郭夫人似乎稳重了不少。
初離桃花岛,踏上刀光剑影的江湖时,这里的一切在天真烂漫的黄蓉眼中都是那样的可爱、有趣。但在这片充满快意情仇的大陆上辗转了几年时光之后,她的心中也多了几分顾忌,平添了不少挂念。结婚前,她费尽心思,唯一的目标便是帮助靖哥哥“招揽”更多更厉害的武功,一心一意辅佐他在武功上登峰造极,称雄武林。结婚后,她的一颗心思便扑在了家庭身上,尤其在有了女儿郭芙之后,天生的母性更是羁绊住了她。昔日的肆意妄为,成了如今的思前想后;往时的敢做敢为,如今却尽是瞻前顾后。
许是受了从小母爱缺失的缘故,郭夫人对女儿是极尽的宠爱,这一点从郭芙养成的刁蛮性子上就可以看出来。小“公主”行事鲁莽不计后果,一时激愤便砍去了杨过的一只胳膊,其母郭夫人却并未过多责备。郭芙得救,其他人包括父亲郭靖都只是淡淡的惊喜欣悦,郭夫人却难抑激动,冲上前,将郭芙前前后后看了个仔细。
郭靖能仗义江湖与友举酒论英雄,这与郭夫人坚守后方的默默付出是分不开的。靖哥哥与芙儿,是她的牵挂,是她行一切事情的底线和出发点。这一刻的黄蓉,已经有了为人妻为人母的关怀与温暖,渐渐懂得了现实,沉淀了一颗心,真正有了一代侠女的风范。
二、黄蓉形象变化背后的文化根源
(一)读者理想与作者创作观的冲突
吴霭仪曾指出:“许多人不喜欢黄蓉,特别是《神雕侠侣》中的中年黄蓉,嫌她聪明得过分厉害,有点几乎深沉。”这么说其实是不错的,《神雕》中的郭夫人,似乎霎时变得让人不大敢相信了。她不看好女儿郭芙和杨过的婚事,过分溺爱女儿,亦反对杨过与小龙女的“师生恋”,甚至两次“唆使”小龙女离开杨过……如此种种,无一不恰是一个传统的封建妇女的所想所为,半丝不见少年时代的黄蓉离经叛道、无拘于礼教的影子。
身为作者,金庸无疑是深沉地爱着自己笔下的人物的,甚至比读者的爱要多得多。至于黄蓉,则更是偏爱。金庸在创作少女时期的她时,几乎是集尽了所有讨喜的形容词,以至于这个角色可以说是惊为天人。而在塑造郭夫人这个形象时,金庸的创作方向,似乎是想要将之描写为一个“成功男人背后的女人”,一个平凡化、世俗化的家庭主妇。任何作品的创作都离不开作家的主观意识,黄蓉前后形象有如此大的变化自然与作者当时的创作背景和创作动机密不可分。
金庸生于二十世纪的江南名门旺族查氏家族,当时的中国正面临着内忧外患。少年时期的金庸想要成为一名外交官,为家国效力但最终梦想破灭。但他找到了另一种实现自己报国情怀的方式,即通过办报来教化世人,与鲁迅弃医从文的选择恰有异曲同工之妙。金庸的武侠小说,最初只是他办报的副产品。
《射雕英雄传》结束之后,对于下一部要开始的小说,金庸需为其名下的报刊发展考虑,迎合读者的阅读期待。《射雕英雄传》小说以及同名电影的巨大成功,郭靖、黄蓉两个角色的深入人心,使得金庸确信若是写《射雕》的续集,利用《射雕》的影响力,必定可以吸引一大批“射雕迷”读者。
但对于一个骨子里渗透着儒学礼教、胸怀中包有家国天下的金庸来说,他更希望自己创造的小说与自己所创办的报刊一样,具有教化世人的作用,而不仅仅是娱乐大众的工具。因此对于黄蓉这个他心中异常喜爱的角色,金庸以严谨的创作态度,脱离传统通俗武侠小说人物性格类型化和单一化的特征,从人物的性格出发,创造出一个更加真实、形象更加立体复杂的黄蓉。《神雕侠侣》中的黄蓉的性格虽与少女时期的她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这些变化是她作为妻子以及母亲的身份所带来了。她依旧聪慧美丽,只是少女时期一人的无拘無束,变成了妻子以及母亲对于丈夫和爱女的关心与婆妈。同时作为一个妻子和母亲,作为镇守襄阳城统帅的头号参谋,她必须“多疑猜忌”以确保自己和家人的安全。此外她对女儿的过分溺爱、无奈,只是表明她遭遇了同世间千万母亲一样的难题。这样的黄蓉,性格更加的真实,只是少女时期的黄蓉太过于美好,人们对于这样世俗化但却真实的黄蓉形象难以接受罢了。
(二)现代女性观和男权思想的冲突
若说金庸创作小说时半分也没受到封建礼教思想的影响,却也不尽然。“射雕三部曲”中,几乎所有女性人物的一生,都为爱情所扰,爱情是她们生命的核心,决定着她们的命运走向。获得理想中的爱情,便能够有情人终成眷属走向幸福之路,而一旦追爱不得,她们的结局不是红颜薄命,就是向自己本来的命运低头,走上既定的传统女性的轨道。
受过新式教育的金庸,在小说女性人物塑造时确实融入了现代女性观,但由于从小受到儒学礼教的浸染,传统文化中的男权思想在他的笔下亦留下了不浅的痕迹,这一点,或许他自己也没有发现。
在黄蓉的身上,现代女性观和男权思想的冲突体现得淋漓尽致。少女时期的黄蓉,因与父亲赌气离开桃花岛,女扮男装行走江湖,背离传统社会对于女性的训诫。在追求爱情上,他不顾父亲对郭靖的不喜遵循自己的心与他在一起;这正是反抗父权、自由恋爱的现代女性观的体现。而在行为处事上,她灵活机变,洒脱率性,离经叛道,敢于与传统社会秩序相抗衡,具有现代女性独立的人格和强烈的主体性。
然而《神雕侠侣》中为人妇、为人母的郭夫人,不再是对社会传统秩序提出挑战的,自由反叛的“小妖女”,她对于杨过小龙女恋情的阻挠更像是传统秩序的卫道者。同时她遵循着“夫唱妇随”的传统美德,跟随郭靖死守襄阳,以郭靖的仁义观要求自己。正如郭芙所言“爹虽肯听妈的话,但遇上大事,妈是从不违拗爹爹的。”
从少女时期的“黄小邪”到中年时期的“郭夫人”,黄蓉形象的变化体现的是原本独立性格的女性向“以夫为天”的传统女性的转变。金庸笔下的江湖是自由的,但这自由对于女性来说却并不纯粹。黄蓉的一生,以反抗父权离开桃花岛开始,以对夫权的回归战死襄阳城终结。
黄蓉作为金庸笔下最为聪明的女性之一,但纵观他的一生,并没有利用自己的天资成就某项事业。她的一生都在追求爱情,跟随郭靖的脚步。前半生,绞尽脑汁为靖哥哥从洪七公那里“骗来”降龙十八掌;后半生,相夫教子让靖哥哥没有后顾之忧。在金庸小说中,情爱之一词如同高空明月不可侵犯,但在情爱的名义之下,存在着的是千百年来以男性为中心,女性依附于男性的文化心理意识。
三、结语
黄蓉是很多“金迷”心中又爱又恨的人物,人们爱她的聪明,也爱她的成熟。尽管有时候她确实“心机深沉得叫人害怕”,但她的敢爱敢恨、敢做敢当却也令人们敬服。金庸说:“我个人写武侠小说的理想是塑造人物。”没错,他成功了。黄蓉这个形象已不再是书本纸张上、字里行间的平面的虚构人物,而是立体的、深入人心的、存在于人们梦里的一代侠女,亦是一个时代的结晶,一代人的回忆。
参考文献:
[1]严峻.金庸笔下女性人物爱情观剖析[J].前沿,2013,(14):132-133.
[2]董祥勇.试论金庸笔下周伯通和黄蓉的理想人格情结[J].文学界(理论版),2012,(10):53+55.
[3]熊婕.金庸小说爱情主题的现代性内涵[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2,(03):6-8.
[4]张伟,付满,谢琳琳.论金庸小说的女性形象和性别意识[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05):95-96.
[5]黄志刚,黄凌云.烈日下的芙蓉——从金庸小说看男权意识影响下的女性命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5,(03):69-73.
[6]唐杰.黄蓉形象变化背后的文化意义[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5):79-81.
(作者单位:河北省邯郸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