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健
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这一方面反映出了目前社会信仰缺失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思想道德建设开始引起了国家的重视,提升人民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将会成为我国精神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课题。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关键在教育,而道德与法治课堂就是极为重要的教育阵地,利用好这一载体和平台,更好开展德育工作,从而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以及法治意识,这成为思想品德教学领域的一个重要任务。文章基于问题导向,依据探究学习方法,对当前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如何构建高效的课堂,从而实现教学效果的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问题导向;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20X(2018)33-0096-02
初中生正处于“三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加强道德与法治教学,对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以及法治意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目前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性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这一课程逐渐边缘化,教学效果因此大打折扣。面对道德与法治教育方面的问题,需要聚焦课堂,在把握这一课程教学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的基础之上,来探寻问题的解决路径,以提升教学效果。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在对相关研究文獻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之上,围绕高效课堂构建这一中心目的来进行教学策略的探讨。
一、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目的
道德与法治是初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对这一课程的教学目的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关键。道德与法治教学目的是多维度的,本文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1.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道德与法治学科最重要的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中学生心智还不成熟,受限于生活阅历以及人生经验,在思想品德形成的关键阶段,很容易受到一些不良思想的影响,而出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一些问题。
比如,一些初中生很容易出现盲目攀比、自私自利等不良品德。基于这种情况,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去引导学生,让学生对什么观念、做法是错误的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做到自觉抵御不良思想的影响,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2.增强学生法治意识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时代背景下,法治教育任何时候都不能够松懈。初中生自我约束、克制能力较差,容易意气用事,很多时候因为冲动而做出一些违法犯罪的事情。初中生不知法、不懂法,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目的就是让初中生对法律有更多的了解,让其意识到违法犯罪的危害,这样才能够提升其法治意识,在冲动之前考虑后果,从而让自己的行为更加理性。
3.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初中生全面发展的含义非常丰富,传统意义上的“三好学生”,并不能够涵盖全面发展的内涵。举例来说,有的学生学习好、身体好,但是思想层面有问题。因此思想品德不好、法治意识欠缺的初中生,肯定不是一个全面发展的学生。从这一角度来说,借助道德与法治教学,可以让初中生各个方面的发展能够做到齐头并进,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
二、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实践性、理论性都很强的课程,在教学实践中很容易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从而导致教学目的难以实现。笔者结合具体的案例,将目前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归纳如下。
1.教学脱离生活
从目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来看,教学内容往往局限于教材,脱离初中生的生活,导致学生在体会教学内容方面比较吃力。中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知识储备有一定的欠缺,在学习道德与法治中,会有一些困难,如果仅仅局限于教学内容来设置教学问题,学生会因为没有切身的体验而难以较好地了解教材。
例如,人教版道德与法治《敬畏生命》章节,对于中学生来说,探讨生命的意义显然是比较抽象的,很多时候,教师在这一章节的教学中,很多教学问题的设置都是套用课本中的问题,即为什么要敬畏生命以及如何敬畏生命。上述这些问题更多地侧重于从哲学角度出发对生命进行理论层面的探讨,却没有结合学生身边的一些生活案例来发问,导致教学效果受到影响。
2.教学缺少案例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缺少案例探讨的问题比较突出。道德与法治这一门课程的特点就是要通过大量的案例资料,来让学生从案例中去领会、体悟教学内容,但是从教学实践来看,案例教学法却没有得到较好的应用。
例如,很多教师在《少年有梦》这一章节的教学中,案例往往就是集中在课本上涉及的几个案例,没有将一些伟人、名人的有梦以及有追求的案例穿插其中,结果影响到了教学效果。还有就是在“少年有梦”的案例选择方面,很多时候局限于一些伟人案例,却没有将一些平凡的、发生在人们身边的一些梦想案例介绍给学生,这导致学生缺少共鸣。毕竟伟人太遥远,对于绝大多数的人都是“可望而不可即”的。
3.教学缺少互动
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效果受到师生关系的影响。师生之间关系和谐、互动较多的话,教学效果就更好,反之教学效果就会受到不利影响。目前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不足,往往就是教师“一言堂”,教师没有通过设置一些问题来进行互动,结果导致学生专注力不够,学习兴趣不高,影响了教学效果。
例如,在《网络改变世界》中“网上交友新时空”的教学方面,因为教师对初中生网络交友的习惯、偏好、特点等掌握不够,加上师生之间存在隔阂,很多教师没有基于这种情况来展开互动,没有鼓励学生针对上述问题进行畅所欲言,这反而不利于教师引导学生更好地去认识网络。
4.教学缺少教育
教育与教学是两个概念,相对于教学来说,教育的内涵更加丰富。从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来看,不少教师对于这一课程的教学目的领会不够,教学仅仅就是书本内容知识的讲解,忽略了这一课程在学生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这种本末倒置的教学情况,自然会影响到教育目的的实现。
例如,在遵守社会规则这一节内容的讲解方面,教学重点就是在规则的讲授,对于学生来说,各种规则方面的知识都已经比较了解,但是在具体的生活中, 这些规则的遵守情况却不是很好,很多中学生并没有将尊师重道、恪守孝道视之成为自己的一种品德,这样的教学很难提升中学生思想道德水平。
5.教学评价不当
从教学评价来看,目前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评价不当,主要就是借助试卷对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进行评价,但是对学生行为方面没有评价,没有通过行为观察、具体走访等方式来进行行为层面的评价。从评价主体来看,则主要就是教师评价,学生以及家长这一群体缺失,这两大重要的评价主体缺失很容易导致评价的不全面。而评价结果的失真将会导致教学反馈不够全面,无法进行全面的教学反思,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的调整,从而导致教学得不到及时的改进。
三、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
道德與法治信息量大,教学难度也大,要想利用好道德与法治课堂,提升教学效果,关键之举就是要做到坚持问题导向的教学,从而在解决学生疑惑的同时提升教学效果。
1.教学要做到生活化
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需要做到生活化,即课堂教学一定要联系生活与实际,让教学内容带有更加浓厚的生活气息,贴近学生的生活,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感同身受,更好地去了解教学内容。
例如,在《做守法公民》这一章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列举一些发生在学生周边的一些犯罪案例,让学生更好地去了解犯罪带来的惨痛教训,从而自觉树立法制意识。笔者在教学中,就将发生在本校多年前的一起恶性斗殴事件给学生进行了警示:多年前的那起恶性斗殴事件,导致一个学生骨折,多个学生受到轻伤,学校给予主要肇事者通报批评,同时公安机关介入以后,也进行了相关责任追究。通过将这些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情提出来进行探讨,学生受到了很大的触动。
2.注重案例教学法
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需要注重案例教学法的使用,将借助案例教学法来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较好结合。在这一方法的使用中,需要紧紧围绕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案例,通过案例来让学生更好地去掌握教学内容。
例如,在诚实守信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将一些拾金不昧、一诺千金等方面的案例引入课堂之上,通过对这些案例进行讨论,来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诚实守信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地做到诚实守信。笔者在诚信案例教学中,在案例的选择方面,不仅仅引入了一些离学生生活比较远的案例,同时也将学生身边发生了的一些案例引入课程之上,让学生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诚信就在身边,给学生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3.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才能够引导学生去更好地学习教材内容。师生互动方面,关键就是依靠提问题来实现,教师可以提炼一些教学问题来让学生回答,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来更加深刻地理解各种道理。
例如,在相处之道的教学中,针对朋友友谊这一节,教师就可以设问:人们为什么需要友谊?如何建立友谊?如何维持友谊等等,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在增强师生之间互动的同时,使学生更加深刻地去理解友谊。尤其是在网络普及的情况下,笔者针对网络交友给学生进行重点探讨,考虑到很多学生在网上都有各种朋友,因此重点对于如何在网络上交友,如何避免被骗,与学生进行了很深层次的探讨,通过探讨不仅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网络交友需要注意的问题,同时也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
4.优化教学评价体系
道德与法治教学评价方面,教师需要对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主体等进行合理调整,评价内容方面需要更加全面,不仅仅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也要评价学生行为;评价方法层面,不能仅仅依靠试卷方法,同时还要引入实践评价方法;评价主体方面,则是要引入学生、家长等主体。例如,以师生情谊这一节的教学评价来说,教学评价主体一定要包括教师、同学、家长等,更好地去了解掌握学生在不同的场合尊师重道的表现,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在不同的场合都能够做到言行一致。
总而言之,道德与法治教学一定要以高效课堂的构建为核心,强调用好问题导向的探究学习方式,教学中多多联系初中生的实际生活体验,穿插一些来自学生身边的案例,注重与学生之间良好互动,形成一个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同时做好教学评价工作,注重教学反思,不断去改进教学模式、方法,切实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任晓风.浅谈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速读(下旬刊),2017(12):200.
[2]孙洪雨.情境教学法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J].神州,2018(13):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