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宜萱
灯,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台灯、电灯、路灯、车灯……我们对生活中的“灯”习以为常的好像不再重要,这里的我们每天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环境中,麻木地追求着自己认为的理想,但我们自己的“灯”究竟是什么呢?
佛说:“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我们每一个个体,都是宇宙实体的一面“镜子”。有灯便有光,而不必神说“要有光”,便出现了光。有了光,我们便有了希望。每个人都有眼,光赋予了我们的眼睛“看”的能力。
西汉使节张骞首次打通的丝路,被后人敬称为“凿空之旅”。他历经13年,肩负出使大月氏的任务,冒险西行,一路逐水草、簧野火,躲避一切可疑的乱蹄踪迹,提防着随时可能发生的明攻暗袭,足迹遍及天山南北和中亚、西亚各地,成为中原去西域诸国的第一人。从此中国和中亚及欧洲的商业往来迅速增加:通过这条贯穿亚欧的大道,中国的丝、绸、绫、缎、绢等丝制品,源源不断地运向中亚和欧洲。沙漠、雪山、绿洲,原有的长风漫卷、飞沙走石,万里寂静,变为了炊烟袅袅,直接云天,驼铃响过。出使西域这一壮举,让西方国家认识到我们这个东方大国,看到了他们没有触及过的、遥不可及的世界,把我们的东方文化也介绍到西方国家,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融合。
习总书记说过:“年轻人要把艰难困苦作为历练,要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带我们从现实回到那个艰苦的年代,让读者了解习总书记青年时期的成长故事,他由一个16岁涉世不深的少年,经过7年的历练成为一位业绩突出的村支书。同与乡亲们摸爬滚打,投身各项劳动生产建设,把自己融入在乡村之中,年少的他在苦难中选择继续前进,在苦难中完成人生的升华。习总书记的年轻事迹告诉我们:要经受艰难困苦的考验才能锤炼坚定的意志和顽强的品质,从而能够在未来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处变不惊,应对自如。
正在奋斗中的人们往往会遇到很多的挫折和困难,在追求自己的道路上会很艰难,但仍然要坚持自己心中的那盏“灯”,坚持不懈,让自己闪耀,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达到自己所想要的世界;成功就是再坚持一下。
我们若要点亮这盏明灯,第一就是要学会坚持。坚持,使我们在挫折中一次次地爬起,不至于面对困难时不堪一击,敢于同困难作斗争。巴雷尼小时候是残疾,但是他没有因此退缩,而是坚持练习走路、做体操来弥补由于残疾给他带来的不便。因此,他常常累得满头大汗。他在维也纳大学医学院毕业后,全身心致力于耳科神经学的研究,因此疲惫不堪,精疲力竭。坚强迎来了成果,他终于登上了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的领奖台。司汤达曾说:“只有强烈地不懈追求,才能达到目标。”毛泽东说过:“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它被无数莘莘学子写在床头。然而坚持,不仅是一种意识,更是一种行动。坚持,是点燃这盏灯的必备品质。
并且,还要学会自信。爱默生曾经说过:“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我们应该改给自己多一份自信,不卑不亢;让自信犹如微笑的面容,带来成功的好运;自信犹如海洋中的航标,指明成功的希望;自信犹如闪烁的火种,点燃灯盏的要诀。
最后,要学会勤奋。众所周知,疟疾是世界性传染病,每年感染数亿人,并导致几百万人死亡。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带领科研团队,经过艰苦卓绝的一次又一次的实验,最终从中医古典文献中获取灵感,先驱性地发现了青蒿素,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世界数亿人因此受益,并获得了诺贝尔奖项这一殊荣。据屠呦呦介绍,团队中每一位年轻的科研人员都怀着“为国家做贡献”的激情與梦想,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历经无数次失败,但从没有放弃献身科学的志向。
后来,人们发现,原来自己手里本来就有一盏点着的灯。于是,每个人也都有了自己的“光”,从此,每个人也都“看”到了属于自己的世界。
[作者通联:山东日照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