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杰
小小琼英舒嫩白,未饶深紫与轻红。无言路侧谁知味,有寻芳蝶与蜂。
——〔南宋〕朱淑真
一丝一丝的细雨,飘落在嫩嫩的李花瓣上,晶莹的雨水像泪水一般凝聚、滴落。是谁家的别离,又是落在谁家的伤心?
昨夜春雨淅淅沥沥地下了起来,仅一夜,窗外便盛开了一大片李花。白色如一团又一团的雪,悄悄地绽放。多数都还是隐隐的花苞,却每一点,每一朵都是那样的美丽。头伸向窗外,一阵暗香扑面而来,只觉清新、幽雅。嫩绿的花托紧紧地拥着白色的花苞,不舍得让它绽放。那自然的绿色正正好衬着那洁净的白色,正正好托着那含苞待放的白色,像翡翠拥白雪般娇羞。此时此刻,虽没有雪的降落,却又见到雪白的李花精心点缀着微寒的空气。
风伴着李花的幽香吹过,吹过我的脸颊,脸颊微凉;凉透了眼眶,眼眶微红,红得让眼泪凝聚,像晶莹的雨水一般。静静悄悄地,又到了与故乡说再见的日子,又到了与外婆道别的日子,又到了愁思缕缕的时候。前不久外婆告訴我:“今年的李花开得晚,恐怕要到散宵前几天才看得到了。”我心里生忧,元宵之前我就要走了,如此怎能见到李花的开放——于是昨夜的春雨带给了我惊喜。我从未见过如此好看的李花,不像梨花的纷纷,不似海棠的珍贵,不比棉花的悠悠。李花又开了,可不知不觉,我却又要走了。心像被什么东西牵着,绊一下就硬生生地疼,走一步就隐隐作痛。是舍不得这花也罢,是舍不得这故土也罢,是舍不得离别也罢。我不懂得人们为何能够那么淡然地去面对离别,那是我最想做到,却怎么都做不到的。
昨天看到外婆外公在找着什么,却未曾上心,现在才恍然明了。“来,把这个给你带到学校去吃啊,很甜的。”外婆将一个被保鲜袋包裹了很多层的玻璃罐递给我,据说是去年李花酿的蜂蜜。外公笑着对我说:“去年的李花开得不太多,也就这么多蜜了。”我呆呆地望着手中握得紧紧的罐子,心里悄悄地落泪。
“好了,该上车了。”爸妈催促着。我一手拿着蜜罐子,一手拖着行李箱到了车旁。那李树枝轻轻地摆动,落下唯美的白色花瓣。李花落在游子的肩上,送出好一段路。我一坐上车,便急忙打开车窗,只愿目光能再停留一会儿。可非但停不住,心里反而更堵——外婆皱纹之上的眼眶,是点点泪光,可我却无力抹去她眼中的黯淡。车开了,外婆外公和那老屋旁的李树朝后退着,仿佛又退到了等待花开的原点。我毫不犹豫地用手指划开保鲜袋,伸手触了李花蜜,塞到自己嘴里,甜甜的味道回荡在唇齿间,咸咸的眼泪却首先冲击了味蕾。
那李花又开,是我对故乡故土的依恋;那李花又开,是我对故乡故人的思念;那李花又开,是我对故乡气息的留恋。如今离愁变成花蜜般的甜,酿在心里,若是思念了就翻找出来,品一品它的甘甜和温暖,萦绕在唇齿间,永久不散的,是爱的滋味。
肖尧留言
从题目就知道本文应该是借景抒情的,看内文确实如此。通过写微雨后的李花,来写对故乡,对外婆外公的留恋。景附情色,景便格外迷人。我们读之,不由得融进其中,产生美好的想象。但缺点也有,景色着墨过多,开篇两段大篇幅描写李花,给人入题较慢的感觉。进入正题后,只写了一件事——送别,虽所有细节都紧扣李花,但还是稍显单薄。丰满的情感呈现,需要借助物象有层次地去表现。比如,李花开时离去,李花落时归来。书写几个不同的场景,文章的情感表达会更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