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纪建 李明君
摘要:通过对塞罕坝机械林场近几年人工林的调查和数据汇总情况,分析了华北地区人工林资源的现状和存在问题。为满足对人工林的多种功能,从强化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优化林业管理措施和加强基层林区的科学研究等方面提出相关经营对策。关键词:塞罕坝;人工林资源;可持续发展
塞罕坝林场是河北省面积最大的人工林场,20世纪60年代以来,该林区集中连片营造了大面积落叶松人工林,这对绿化国土,改善生态环境乃至增加林业副产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塞罕坝有林地面积7.24万hm2,森林覆盖率76.14%,林木总蓄积462万m。平均年生长率9.8%。其中人工林5.74万hm2,天然林2.1万hm2,人工林占73.2%,且人工林面积还在不断地继续增长,大力发展人工林成为恢复森林增长、抵减林木消耗的关键措施。因此,研究塞罕坝林场人工林的资源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的解决对策,不仅对塞罕坝人工林的发展,也对河北省人工林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1塞罕坝林场人工林资源的现状
1.1树林结构多为中幼龄林 目前,塞罕坝林场的人工林主要以落叶松、樟子松、云杉为主,按龄组分:幼龄林为2.78万hm2,中龄林3.45万hm2,成熟林0.85万hm2。中幼龄林占总林木的86.9%。成熟林占得比重较小,主要原因是塞罕坝地形复杂、土壤贫瘠、气温较低、年降水量偏少,导致树木生长较慢,40年的落叶松的平均胸径才达到22cm左右。
1.2树种结构不丰富 塞罕坝林区人工林5.74×104hm2,其中华北落叶松4.9×104hm2,占人工林面积的85.3%。树种结构比较单一,没有乔、灌木与之伴生混交,是华北地区比较大的纯种落叶松林。结构单一的主要原因是地形、土壤的复杂性不太适合其他树种的生长。
1.3人工林质量还不高 据中国林业第8次调查目:人工林单位面积蓄积量52.76m3/hm2,仅为天然林的一半,平均胸径12.0cm左右,低于天然林和森林平均水平,森林资源质量的提高有很大潜力;塞罕坝人工林也存在着同样问题,人工林中纯林占85%,混交林占15%,这一比例较天然林低很多。人工林质量综合指数为0.56,与天然林的0.60相比略低,而北美洲的人工林综合指数为0.58,因此人工林质量还有待提高(表1)。
2塞罕坝林场人工林发展问题的分析
2.1人工林数量不断增长的同时也应注重质量提升
目前,人工林数量持续增长,但近几年增长的速度日益缓慢、跳动区间比较大,以阴河林场为例,如图1所示,大致趋向是每年造林面积都在增长,但增加速度逐渐缓慢,主要原因是可造林土地的限制,目前造林土地多为荒山和土坡,造林土地越来越少。且造林主要还是以落叶松、樟子松为主,树木栽植质量和技术需更加改善,注重恶劣造林地树苗的成活率。所以不仅仅只看造林面积的多少,更应该看重林地单产和森林质量的提升。
2.2人工林抗逆性弱、不稳定 塞罕坝林场人工林树种比较纯,中幼龄林比较多,结构和功能比较单一。所以生态稳定性较差,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不足。对于树种单一的林区,树木进入中龄后,容易受到大面积的病虫害等自然灾害,比如落叶松的松毛虫病等,一旦暴发,对于纯种的松木林很难抵抗。纯种的人工林很难形成生物多样性,落叶松使土壤产生酸性,不再适合灌木、乔木等植被的生长。同时,森林地表覆盖物少,且多为酸性针叶及其分解物,土壤的透性差,无法形成较强的储蓄水源能力,难以达到良好的生态防护效果。
2.3人工林材承担供給的压力 由于我国人口的增加,木材消耗量在不断的增长。目前我国木材供应除进口外,逐渐往人工林转移,人工林采伐量不断提升,人工林产材的作用不断增强。一方面,全面停止天然林的商业采伐,使得人工林进一步成为未来商业采伐的主要供给者,加大了木材供给压力;另一方面,国内供给不足和国际市场更严格的贸易壁垒,势必使人工林培育周期缩短,使原来的结构性矛盾更显突出。同时,人工林还肩负着维护生态安全的责任,有限的人工林要满足经济社会的多种需求,压力较大。
3塞罕坝人工林经营的建议和对策
3.1坚持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 实现从“面积的比拼”到“以提高人工林生态系统服务能力和综合产品产出为主”的战略转变。具体的综合措施有:对现有的人工林进行必要的自然改造,尽量恢复人工林的生态系统;用生产力较高的混种林逐渐取代生产力较弱的同龄纯种林。技术层面上:一是采用人工抚育间伐,降低人工林的密度,提升林间阳光的通透性,促进林下元素的积累和应用。二是种植混造林,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土壤微生物含量。三是封山禁牧、注重防火,恢复人工林生态系统。
3.2优化各项林业措施 一是保护林权,完善林地管理制度,有效解决林地纠纷,攻坚造林。二是强化财政补给,提高公益林补偿标准。三是促进林业资源可持续经营措施,多渠道增加林业收入。四是政策性扶持,在防火和森林保险方面加大投入。增加人工林的市场化和公益化,提高林地产出率,增加林业工作者收入;同时,理顺公益林生态供给关系,增加出售生态产品的收入,逐步实现公益林生产者的全成本补偿。
3.3增加基层林区的科学研究 为使塞罕坝地区适应多种混种林的生长,必须加大科学实验力度,根据不同地点、不同气温、不同土壤展开实验,探索不同树种的种植和经营。基层林区近几年不断招录大学毕业生,可自行安排组织科研,同时加大对基层的科研投资,充分调动毕业大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学到的知识充分应用到科研中。没足够数量的标准地,配备先进的工具和仪器,以最足够的样本,多次重复定位测试结果分析材料,为塞罕坝林区人工林的经营和管理提供科学有力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