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吕慧文
摘 要:中国装备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亟待提升,但其升级势必伴随着与发达国家的冲突,因而受到阻碍。从广义虚拟经济视角出发,构建冲突分析图模型,对“中国装备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升级”中的冲突问题进行识别,认为其升级过程中受技术冲突、市场冲突和治理冲突的阻碍。自主创新的意识和能力是解决技术冲突的重点;“让利换市场”是目前解决市场冲突的有效路径,但不是长久之计;通过技术创新、品牌构建和服务完善带来附加值的提升才是摆脱发达国家价值链治理的根本之策。
关键词:装备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冲突分析;图模型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9448 (2017) 02-0005-07
Conflict Analysis of Upgrading in Global Value Chain of Chinas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WANG Ying LV Hui-wen
(College of Economic and Management,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Nanjing 211106, China)
Abstract: The global value chain status of Chinas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needs to be improved, but its upgrading has been blocked because of conflicts with developed countries.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are divided by producer-driven or buyer-driven in this pap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eneral-ized virtual economy and based on the Graph Model for Conflict Resolution (GMCR), identify the conflicts of technology, market and governance. Innovation is the key of technology conflict. “Profit in exchange for market” is the strategy for market conflict for now but its not the solution in the long run. To enhance the added value by innovation, brand building and service is the fundamental strategy to get rid of governance of developed countries in GVC.
Keywords: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global value chain, conflict analysis, graph model
一、引 言
制造業是国民经济的主体,“中国制造2025”更为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奠定了高端、智能、绿色、创新等基调,立志将我国从工业大国转型为工业强国。中国装备制造业的研发制造实力不断增强,但同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更需要注意的是,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是在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价值链分工不断深化的环境下进行的。在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中,和其他制造业一样,中国装备制造业也可能面临“低端锁定”的危险。以价值链升级为导向实现中国装备制造业的长足发展,便成为重要的战略选择。
在外资驱动主导的代工模式和国际生产分割条件下,存在许多影响中国实现全球价值链升级的障碍因素,比如微观层面的企业技术能力和生产规模(于明超,2006)[1],劳动力素质、产业基础生产能力、服务配套设施(高越和杨明,2011)[2],以及政策制定和市场需求(张慧明和蔡银寅,2015)[3]等。在这样物质需求已得到极大满足,存在多种阻碍和冲突的背景下,应当如何实现价值链升级呢?要想扩大市场、在全球范围内提高竞争力、增加产品附加值,装备制造业不仅要满足实用性,更要注重产品的创意、品牌、营销与售后服务,产品能否在实用的基础上进一步满足消费者心理需求也成为一大挑战。广义虚拟经济是同时满足人的物质需求和心理需求(并且往往是以心理需求为主导)的经济,以及只满足人的心理需求的经济的总和,它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基于生活价值论的经济(林左鸣,2011)[4]。随社会物质财富的丰富,产品在满足消费者实用性的物质需求的同时,也要考虑到不断上升的设计、外观、体验 、服务等非物质性需求,广义虚拟经济的提出也使得这一需求更为明确。同时,、设计研发、品牌服务也是价值链两端的高附加值环节,广义虚拟经济具有高附加值的特性,有助于中国装备制造业突破全球价值链低端锁定的困境。
二、广义虚拟经济视角下的冲突识别
林左鸣(2016)[5]在其提出的“魔方经济”中认为,产业集团的全方面发展要注重三个维度,即技术与科研的全生产链维度、营销与服务的全品牌文化链维度和资本运营的全价值链维度。其前两个维度所强调的内容也是全球价值链两端的主要环节,提高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广义虚拟性与其全球价值链升级有异曲同工之处。从驱动力类型来分,全球价值链分为生产者驱动(producer-driven)和购买者驱动(buyer-driven),还有一些行业二者兼而有之,属于混合驱动型(张辉,2006)[6]。生产者驱动价值链由生产者的投资推动市场,其核心是研发生产能力;购买者驱动价值链由品牌营销优势来推动市场,其核心能力是设计营销。因而,本文选取了研发强度(研发经费投入比生产总值)和出口依存度(出口总额比生产总值)两个指标,以研发强度作为横轴,大于制造业平均研发强度的视为生产者驱动,在全球价值链中更注重资本和技术的投入;以出口依存度作为纵轴,大于制造业平均出口水平的视为购买者驱动,在价值链中应更加注重市场推广和品牌营销。而二者兼具的行业视为混合驱动型价值链,要兼顾两方面的强化。根据《中国工业统计年鉴》的数据,计算了2014年我国装备制造业七个子行业和制造业整体的研发强度和出口依存度。我国制造业整体的研发强度为0.0874,出口依存度为0.1084,以此作为原点,装备制造业七个子行业的分布如图1:endprint
由图1可见,我国装备制造业无论是研发强度还是出口依存度大体上都高于制造业的整体水平,其中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的研发投入高于制造业平均值,但是出口较低,应属于生产者驱动价值链;而通用设备制造业、电器机械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制造业都位于第一象限,研发强度和出口均高于制造业平均水平,属于混合驱动价值链。
我国装备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升级的过程中,受到了发达国家在技术、市场、价值链治理等方面的制约,与发达国家有着一系列的利益冲突,进而阻碍了升级过程的正常进行。基于冲突分析图模型(The Graph Model for Conflict Resolution,简称GMCR)对装备制造业价值链升级过程中的冲突问题进行分析和求解,可以为之提供思路。冲突分析之前,首先要进行冲突的识别。从生产者驱动或是技术与科研的全生产链维度考虑,我国装备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升级的一大制约因素就是技术创新;从购买者驱动或是营销与服务的全品牌文化链维度考虑,市场是我国装备制造业升级面临的一大冲突点,具体冲突分析如下:
① 技术冲突。发达国家装备制造业的技术研发基础雄厚,掌握了高端核心技术,尤其在一些高端装备制造业领域,一些核心零部件中国几乎没有自主研发能力。发达国家技术垄断和中国核心技术创新能力缺乏之间的冲突,导致中国装备制造业的研发设计能力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使得中国装备制造业被锁定在全球价值链的低端。而对于国内企业来说,有多少具有自主研发的意愿和能力,以及为技术创新提供的政策环境都是这一冲突的影响因素。
② 市场冲突。近年来我国已有一些高端产品通过自主研发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装备制造业的全球价值链中,发达国家控制着品牌运作、市场营销和服务体验等高附加值环节,与市场中的买方有着密切的联系,垄断着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市场。在市场需求既定的情况下,中国装备制造业试图通过拓展销售渠道、强化品牌运作与售后服务以实现全球价值链的升级,势必会引发装备制造业的市场冲突。
③ 治理冲突。发达国家往往充当装备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的治理者角色,因而掌握着设计、研发、品牌和市场渠道等以高门槛和高回报为主要特征的无形竞争力;而中国的本土企业扮演的则是被治理者的角色,大都从事治理者规定的生产加工等以低门槛和低回报为主要特征的有形事务。这种俘获型的全球价值链治理模式,使得本土企业与跨国公司之间产生了治理冲突。而要摆脱这种俘获型的治理模式,归根结底还是要解决技术冲突和市场冲突。因而本文基于冲突分析图模型,对这两个冲突进行主要分析,以求突破这种价值链治理,提出不同驱动力类型的装备制造业企业升级路径。
三、基于图模型的技术创新冲突分析
冲突分析是一个系统的研究战略冲突及其重要特征的结构体系,能够描述不同决策者(Decision Maker,简称DM)之间可能的战略互动,进而来探知可能的均衡解。冲突分析属于博弈论中亚对策论的一种,根据决策者的相对偏好信息,将难以定量描述的问题模型化,很好的解决了多人多目标的决策问题(Fang和Hipel,1993)[7]。冲突分析图模型的建立包含以下四个基本元素:决策者(N)、可行状态(S)、偏好(P)和状态转移图(G)。其理论假设每一位决策者都会进行理性的策略选择,并且决策行为相互独立,依据这一研究假设和我们设定的偏好,可以预测最终均衡的结果。
(一) 决策者及其策略选择
技术创新冲突中决策者有三,即跨国公司(DM1)、本土装备制造业企业(DM2)和我国政府(DM3)。其中主要冲突有两个,一是国外装备制造业企业与本土企业之间,无论国外企业通过FDI或是其他合作方式,其主要目的仍是获得利益,如国内劳动力、资源或是市场,而国内企业选择合作的目的主要是通过技术溢出等方式获得先进技术,但往往核心技术不可得;二是国内在面临技术创新这一话题,在国家政府号召下,行业内领头大企业为保持自身的竞争优势会投入研发,而一些小企业和不具有开拓精神的老牌大企业或因为资金问题或因为风险问题,不愿加入自主创新的行列,一味追求模仿,亦步亦趋,安于现状。
在技术创新冲突分析中,国外装备制造业企业(DM1)面临着的策略是:是否提供先进技术(A);本土企业(DM2)面临的策略选择有两种:(1)依靠FDI技术溢出效应、人才流动效应等渠道,通过模仿提升创新能力(B);(2)面临竞争压力和利润最大化的动力驱使,进行自主创新提升技术水平(C);政府(DM3)面临两个选择:(1)是否号召和宣传自主创新(D),(2)是否提供优惠政策支持或补偿机制等实质性措施来鼓励创新(E)。
(二) 可行状态及其转移
从理论上来讲,应该存在25=32种状态,但我们假定每一个决策者必须做且只能做一个选择,加之考虑到部分状态逻辑上的不可行,比如政府不可能不支持自主創新(D为N)却提供政策优惠和保障机制(E为Y),因而将其中的不可行状态予以剔除,最后得到12种可行状态,如表1所示。S1的含义是,跨国公司不提供先进技术,本土企业选择自主创新,政府不支持,也不提供补偿机制。
图2体现了技术创新冲突中DM1、DM2、DM3的状态转移。其中圆圈及圆圈中的数字表示可行状态,有向弧表示相应决策者控制下的状态转移,弧的箭尾表示初始状态,箭头表示转移到的状态,分别用不同的线型表示三个决策者DM1、DM2、DM3。endprint
(三) 偏好信息
上文已经提到,国外装备制造业企业(DM1)面临一个策略选择,即是否提供先进技术。在我国装备制造业价值链升级过程中,国外企业倾向于通过FDI的方式以最大化利用我国丰富的物产资源、廉价的劳动力、巨大的市场潜力和良好的投资环境,由于外资企业的逐利本性,一般采取对本土企业的技术锁定战略,即更加偏好于不提供先进技术。并且,国外装备制造业企业为了保持其对价值链地位和利益分配的掌控,不希望本土企业有突破性的技术创新,也不希望政府对本土企业有过多的支持从而削弱其在我国的优势。综上所述,可得外资企业的偏好向量为:
本文利用冲突分析软件对“技术创新促进全球价值链升级”冲突分析图模型进行求解,得到了简单偏好下的四种稳定解。按照不同性质的企业对均衡解进行分析,发现对于具有企业精神的大企业来说,状态2是所有条件下的均衡解,即政府鼓励自主创新,本土企业能够独立自主创新而不是依靠外资企业的技术转移或者政府的补偿机制;而对于追求安逸的小企业来说,状态3、4、5是所有条件下的均衡解,状态4和5均为本土企业模仿创新,而由于技术差距的减小或者国外企业对核心技术的封锁已经不能为其提供足够的技术溢,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政府大力号召自主创新依然改变不了本土小企业对模仿创新的选择(S5),而只有在政府提供了补偿机制的情况下,为小企业的技术研发提供了一定的风险补偿和保障,才可能达到本土小企业选择自主创新的均衡解。由此可以归纳出装备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冲突分析的主要路径(如表2所示):
DM2a路径(见表2实线)的含义是,我国装备制造业企业由初始的S10状态(跨国公司提供技术溢出,本土企业模仿创新),由于本土企业的不断学习和跨国公司对核心技术的保护,技术溢出效应不复存在,变为S4状态;因而我国政府和企业为了装备制造业的持续发展,逐渐意识到自主创新的重要性,开始大力宣传和支持自主创新,变为S5状态;由于前期模仿创新的大量积累,加之人力物力财力的不断投入,最终转变为S2,即政府支持自主创新,企业也加大研发投入进行技术研发。而针对小企业DM2b来说(见表2虚线),其最后一步是S5-S3,即在政府提供补偿机制的情况下,由模仿创新转变为自主创新。S5-S2是技术创新促进我国装备制造业价值链升级的关键步骤,只有真正的达到自主创新,才能不在技术上受制于人,满足跟高要求的市场需求,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实现装备制造业在价值链上游地位的提升。而这一路径的主要承担者是国内领先的具有开创精神的大企业,同时,可以通过构建国内价值链的方式,先由大企业承担研发设计的重任,取得成果后通过技术转移的方式将新技术溢出给中小企业,实现装备制造业整体国际地位的提升。
四、基于图模型的市场冲突分析
(一)决策者及其策略选择
在我国装备制造业技术水平日益提升的同时,国内市场和原本的国际市场将不能再满足我国装备制造业的产能,同时为了获取更多的附加值收益,我国本土装备制造业企业也会积极“走出去”开拓更高水平的市场,这样,就和之前为我国装备制造业企业提供技术转移的发达国家装备制造业企业形成了市场竞争上的冲突。市场冲突中决策者很多,为了简化成冲突分析图模型,我们将提取主要的三个决策者,即发达国家装备制造业企业(DM1)、第三方(买方)政府和消费者(DM2)以及我国本土装备制造业企业(DM3)。
在市场冲突分析中,发达国家装备制造业企业(DM1)面临着的策略有两种:(1)是否共享高收益的市场(A),(2)是否通过技术、服务升级完善等方式进一步加强其垄断地位(B);第三方(买方)政府和消费者(DM2)面临的策略選择是:是否接纳或支持中国装备制造业产品(C);我国本土装备制造业企业(DM3)面临三个选择:(1)是否把市场重心放在国内(D),(2)是否选择低定价高性价比的策略以争夺市场占有率,即让利换市场(E),(3)是否进一步提升产品品质争夺高端高收益的市场(F)。
(二)可行状态及其转移
市场冲突模型的分析与上文类似,从理论上来讲,应该存在26=64种状态,但遵循上文的原则,并将其中的不可行状态予以剔除;同时考虑到若中国本土企业选择本土市场,那DM1、DM2作何选择将没有区别,将其作为同类状态合并,最后得到9种可行状态,如表3所示。
市场冲突中DM1、DM2、DM3的状态转移如图3所示:
(三)偏好信息
发达国家装备制造业企业(DM1)面临着A、B两种策略,在我国装备制造业价值链升级过程中,国外企业为防止全球市场被瓜分,更倾向于提升技术水平降低成本,完善品牌运营和服务等方式继续统治全球装备市场。当然,也不希望中国企业通过低价方式抢占市场,不希望买方国家政府支持中国企业,甚至会利用一些政治手段影响如军用装备制造业的国际市场。综上所述,可得DM1的偏好向量为:endprint
(四)稳定性分析及路径选择
对“价值链升级中的市场冲突”进行求解,得到了简单偏好下的四种稳定解,即状态4是所有条件下的均衡解,即国外装备制造业行业领先的企业继续通过技术创新和服务提升来提高自己的价值链地位,统治高端市场;中国装备制造业企业选择高性价比路线先以打开市场为主要目的,获取市场认同度,同时买方国家愿意购买物美价廉的产品。这也是现行状态下对我国装备制造业企业而言相对切实可行的路线。如我国高铁技术虽然有自主知识产权,且已经处于世界领先行列,但面对日本新干线、法国阿尔斯通等公司的激烈竞争,在很多项目招标时只能以低利润来扩大市场;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获得市场的普遍认可之后,开始逐渐建立起品牌效应,积累了一定口碑,进一步开拓市场。由此可以归纳出装备制造业企业市场冲突分析中“走出去”的主要路径(如表4所示):
此路径表示了我国技术创新后的装备制造业产品由国内市场走向国际市场的路径,由初始S9状态(国内市场为主)开始,以低利润的方式打开国际市场(S2),受到买方消费者的认可和支持(S4),在有了一定品牌效应之后继续提高技术创新水平,完善售后服务等价值链高端环节,逐渐走向高端市场(S3),最终和发达国家大企业相比有一定的竞争力,共享全球市场(S7)。S9-S2是我国企业目前的主要途径,S2-S4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产品品质,文化习俗,政治环境等,要获得国外市场的更多认可,除了产品本身质量过硬,价格有优势之外,还应对买方的市场和消费习惯做足够了解,在运营和品牌宣传上下功夫;同时需要我国政府的政策支持及外交手段的运用。S4-S3是我国装备制造业价值链升级的关键步骤,如何扭转“Made in China”的国际形象,争取更高附加值市场,以实现装备制造业全球价值链营销服务环节地位的提升。
五、结论和建议
本文以广义虚拟经济为视角,结合“魔方经济”中技术与科研的全生产链维度和营销与服务的全品牌文化链维度与全球价值链的关系,构建冲突分析图模型,对我国装备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升级中的冲突问题进行识别与分析,旨在为我国装备制造业摆脱发达国家的价值链治理、提升国际地位、更好满足消费者对于广义虚拟性的需求提供思路和建议。结合对现有研究的总结和冲突分析图模型的稳定性分析结果,本文得到以下结论:(1)我国装备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受到发达国家的治理,主要面临技术冲突、市场冲突和价值链治理冲突。(2)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偏向于生产者驱动价值链,应致力于解决技术冲突,提高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通用设备制造业、电器机械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制造业属于混合驱动价值链,除了要注重技术研发,同时要关注市场冲突的破解,提升品牌营销能力。(3)自主创新是解决技术冲突的核心,尤其是富有创新精神的大企业对整个产业技术研发能力的提升有重要作用;“让利换市场”是目前本土企业走出去的有效路径,但不是长久之计;技术创新和品牌营销能力是突破价值链治理的关键。针对我国装备制造业现状,本文提出以下建议:首先,政府作为产业政策的主导者,在鼓励创新的同时要配合适当的优惠政策和补偿机制,支持尤其是中小企业的研发和创新,以增加市场活力和产品多样性,满足消费者需求;同时,在打开市场方面,政府的积极外交政策也有利于我国装备制造业企业走出国门。其次,国内大企业作为行业领头者,在技术方面,要继续加大研发力度,提高我国装备制造业整体技术水平;在市场方面,可以借助“一带一路”的桥梁加强国际合作,打开国际市场,建立良好的口碑和品牌效应。同时,将低附加值环节外包,转移到勞动力成本更低的国家,逐渐提升全球价值链地位。最后,以产业集聚、产业融合、产业链重组等形式构建国内价值链,打造一批有品牌价值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产品,以摆脱发达国家的价值链治理,实现价值链的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1]于明超,刘志彪,江静.外来资本主导代工生产模式下当地企业升级困境与突破——以中国台湾笔记本电脑内地封闭式生产网络为例[J].中国工业经济,2006(11):108-116.
[2]高越,杨明.生产分割体系下山东制造业价值链升级的经验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11(03):9-11.
[3]张慧明,蔡银寅. 中国制造业如何走出“低端锁定”——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 国际经贸探索, 2015,31(01):52-65.
[4]林左鸣.广义虚拟经济论要[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5:1-15.
[5]林左鸣.魔方经济:全价值维度的新型产业集团探索[J].广义虚拟经济研究,2016,7(01):5-20.
[6]张辉.全球价值链动力机制与产业发展策略[J].中国工业经济,2006(1):40-48.
[7]Fang L P, Hipel K W, Kilgour D M. A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for interactive decision making: the graph model for conflict resolution [M]. New York: Wiley, 199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