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事美
如今,中國人海外移民的浪潮已经不知过了多少波,能够移民的大都是中产或富裕家庭。但一百年以前的移民,与此截然相反,不是有钱人去移民,更多是普通百姓,甚至是底层农民工才选择移民。著名的“下南洋”其实就是一种移民潮。那么,晚清期间的中国到底向多少国家移过民呢?
先说下南洋。所谓南洋,大致就是东南亚地区。为了躲避国内战乱、饥荒,以福建、广东地区为主的百姓纷纷选择南下打工谋生。
随着英国、荷兰等列强的侵入,南洋很多国家成了他们的殖民地。每到一处都要进行开发,但开发没有人,只能向中国招募。于是,大批的中国人或全家下南洋,或只身一人闯南洋。这些人大都比较贫困,反正在国内也吃不饱,干脆去南洋。为了吸引中国人,南洋的一些国家都提出了良好的华人保护政策。如马来西亚的沙捞越州规定,中国移民可永久居住,警察予以特别保护,同时向中国移民免费提供足够的土地用于种植,除此之外,还提供临时安置房屋、交通运输工具,甚至连大米和盐都免费发。这种好事在中国打着灯笼都难找。据史料统计,下南洋的华人至少有几百万人。
除了向东南亚移民外,中国移民还把目光投向了更远方,如美国。19世纪60年代,美国开始修建中央太平洋铁路,大批华工被招募到美国。据统计,1865 年至 1869 年,大约有1.2 万名中国劳工奔赴美国修铁路。这些华工忍受着歧视、压榨、恶劣的工作环境,有几千名华工的生命都献给了这条铁路。
不仅在美国,在加拿大,也活跃着华工修路的身影。这些华工大都来自中国南方,因为只有南方人才能接受远离故土的观念。后来,这些华人逐渐在美国、加拿大定居,再也没有回到祖国,说起来也很悲壮。
除了北美,南美的巴西也有中国移民的足迹。葡萄牙殖民巴西后,同样需要在巴西大开发。巴西向清政府申请100万移民,遭到清政府的拒绝。后来,澳门的一些巴西商行私自招募华工赴巴西。虽清政府严厉禁止,但很多人在巴西商行的帮助下,偷渡去了巴西,这些人大都是广东人。他们在巴西种茶、开矿、修路,很多人因此定居在巴西。
随着1868年中美签订《蒲安臣条约》后,外国在中国招募华工已经变得合法。直到甲午战争的前一年,也就是1893年,清政府正式承认海外移民,允许国人自由移民,同时还要给予领事保护。
中国人能吃苦,劳动力又便宜,成为很多招工中介的抢手货。在他们的“贩卖”下,中国人大量进入美洲、澳洲、东南亚。当然除了干苦力的劳工,还有经商的华商。
无论是劳工还是商人,移民前期基本都是血泪史,稳定发展后,华人群体迅速崛起,成为当地不可忽视的一支力量。如今的新加坡,90%都是华人。
穷人为谋生移民,中国的大富豪也想移民但未能实现。
鸦片战争期间,林则徐在广东严厉查禁鸦片。与英国人交往密切的世界首富伍秉鉴备受运动折磨,心力交瘁。他多次给美国的朋友写信倾诉,说如果不是年纪大,经不起漂洋过海的折腾,早就想移民美国了。或许他是中国大富豪希望移民的第一人,虽然没有实现。
(摘自“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