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木
自古以来,读书人的讲究就特别多。比如写毛笔字,如何拿捏毛笔,就很有讲究。
小时候在学校学写毛笔字,老师的教诲挺多:毛笔要立身中正,垂直桌面,而且要握紧喽,不能让人拔了去,最重要的是,掌心一定要虚空,最好能握进去一个鸡蛋,云云。
不过,二十年之后,才渐渐知道,古人写字的时候,怎么拿笔原本也没什么规矩,而且方法多种多样,好像全凭爱好和习惯,甚至心情不同了,就可以换个方法,比如,可以拇指、食指捏着笔管写,也可以再加个中指上来帮忙,当然也有人觉着剩下俩指头閑得慌,而五指一起上阵的。
后来,看到电视上有身残志坚者,居然可以用脚趾夹着毛笔写,用牙齿叼着毛笔写,而且写出来的字也都落落大方,不入俗套,这才彻底明白,许多规矩、讲究,都是那些好事者后加的。
为什么总是有人喜欢摆弄这些条条框框呢?其实也不难理解,如果不把原本简单的事情搞复杂,甚至搞得神秘、神圣了,又怎么能凸显自己的与众不同和本领乃至不可或缺的终极裁判价值呢?鲁迅小说里有个“孔乙己”,知道茴香豆的“茴”字有好几种写法,有了这样的本领,当然也就有了自傲和傲人的资格,教训起小伙计来,底气应该就比较足一些。“孔乙己”当然还是比较“面”的,那些更好为人师表也更聪明、更狠的,没准儿还会搞出些什么“标准认证”“评比分级”之类的规矩来,把人整得一愣一愣的没办法。
启功先生是书法家,当年他也曾就握笔法有过一番妙论,大意是:你管我怎么拿笔呢?字写好了就行;我还用抹布写过字呢,写完了再用毛笔勾勾笔锋,效果一样杠杠的。你看,真正的行家,反而没那么多规矩,没那么多讲究,个个都是从心所欲,真实、自然得很。
不过,能够直击本真的行家,毕竟少之又少,于是,繁文缛节也就不可避免地多之又多。繁文缛节搞一搞,做起来不但比较轻松,而且谁都看得见,最重要的是,还很容易见效果,尤其整天还能显得忙忙碌碌的,其他人也不好说出闲话来。这么一综合考量,有如此性价比奇高的做法,也难怪此瘾难戒了。
但是,世事就是这样,喜欢搞这种繁文缛节的人舒服了,许多人当然就免不了要难受了。不过,一次难受,两次难受,没准儿第三次就习惯了,别人不这么干,你倒不习惯了呢。(摘自《证券时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