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2018-01-09 20:26
中国摄影 2018年12期
关键词:获奖者摄影家改革开放

各地举办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摄影展览

10月开始,全国多地陆续举办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展览,摄影已经成为记录这一深刻改变中国、影响世界的大事件的重要媒介。

11月13日,“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在国家博物馆开幕。展览运用历史图片、文字、视频、实物场景、沙盘模型、互动体验等多种手段充分展示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发生的伟大变迁。

10月22日,江西省文联举行“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摄影美术书法大型综合展览”,300余件摄影、美术、书法作品亮相。10月25日,“大潮起之江—浙江省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图片展”在浙江美术馆开幕。10月26日,“‘徽煌40年—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型摄影图片展全省联展”在安徽省圖书馆开幕,并在全省各地市县区共61家图书馆同步展出。11月4日,“时代影像—广东改革开放40载变迁摄影大展”在广东省文联艺术馆开幕。11月12日,“云南省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开幕。

十大青年摄影家:影像聚焦40年

10月25日,“聚焦40年·投身新时代—1992首届全国十大青年摄影家”作品展亮相济南双年展。展览共展出1992年10位获奖者1980年代至今的作品150幅。

1992年9月,由中国摄影家协会和山东东方国际摄影艺术基金会共同主办的“首届全国十大青年摄影家”评选活动在山东枣庄举行。当时的参赛标准在今天看来仍可称为“专业而严格”:“每人投稿10幅”“已在全国级影展中获奖的作品不得超过送选作品的1/3”“参评者要选送一组组照及一篇摄影论文(1500-2000字)”等。在严格的要求之下,全国共有63名摄影者参赛,平均年龄35岁。最终,《中国青年报》记者刘占崑以1218分居于榜首(满分1300),从第二名至第十名的获奖者分别是:李前光(《解放军报》)、王文扬(《中国专利报》)、邱晓明(陕西宝鸡环境监测站)、郭建设(《中国日报》)、钱捍(《大众日报》)、刘开明(《新民晚报》)、梁达明(辽宁沈阳生生照相馆)、王建军(成都军区体工队)、姜振庆(辽宁省大连开发区保税区)。

一进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分立而列的两幅巨幅合影:10位摄影家的留念照以及评委们当年的合影。门厅左侧,一幅印有首届全国十大青年摄影家评选活动会标的旗帜大照片十分引人注目,10位摄影家当时签在旗上的名字依然清晰。当年评选过程中留下的花絮照片、媒体刊发的稿件等资料都在展厅内一一进行了展示。印有每位摄影家头像、名字和代表作的大幅海报悬挂在各自展出作品一侧。展出作品的时间跨度为1978年至2018年,既有他们当年的代表作,也有近年来拍摄的新照片。在经过砥砺岁月之后,他们大多已至花甲之年。如今,有的身处重要岗位,从事摄影组织领导工作;有的仍然坚守一线,奔走在新闻摄影的现场;有的脱离了体制,成为新文艺工作者代表;有的旅居海外,用摄影之眼关注世界;有的虽然退休,却仍然继续着摄影的历程。

时隔26年,当年的获奖者与部分评委再次相聚,展览现场气氛热烈而温暖。作为改革开放的亲历者、见证者和记录者,他们不仅用镜头聚焦了时代发展,更用影像见证了社会变迁。正如策展人陈小波在前言中所述:中国日行千里,沧海桑田。在中国,每一个阶段的记录都有重大意义,而这10位获奖者是生逢其时的一代摄影者,更是有自觉记录意识的一群人。他们中的许多人,在40年前便已拿起相机拍摄,多年的职业生涯让他们成为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重要亲历者、见证者和记录者,其中超过一半的获奖者后来均获得中国摄影金像奖。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都是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摄影界的代表。他们把自己的职业生命与时代的发展紧紧系在一起。与自然有缘就拥抱自然,与百姓有缘就贴近百姓。他们最大的功劳,就是记录了一个个正在消失的瞬间。

廖逸君获2018“巴黎摄影博览会-光圈基金会摄影书奖”评委特别选择奖

11月9日,“巴黎摄影博览会-光圈基金会摄影书奖”(Paris Photo - Aperture Foundation PhotoBook Awards)公布了2018年度获奖作品及作者名单,由青年艺术家廖逸君创作、假杂志制作的《实验性关系》(Experimental Relationship Vol. 1)获得评委特别选择奖(Jurors Special Mention),该奖项是“巴黎摄影博览会-光圈基金会摄影书奖”自创办以来首次设立的。在当前关于MeToo事件以及男性和女性凝视二元对立的争论的背景下,廖逸君的《实验关系》呈现了一组令人耳目一新的、幸福的关于两性之间亲密、契合的图景。德国摄影师厄休拉·舒尔茨-多恩伯格(Ursula Schulz-Dornburg)的《中间的土地》(The Land in Between)获得年度摄影图录奖。年度摄影书奖颁给了西班牙艺术家莱亚·阿布里尔(Laia Abril)的《关于流产》(On Abortion)。“第一本书”奖则由英国摄影师、作家斯坦利·沃鲁考-瓦纳姆布瓦(Stanley Wolukau-Wanambwa)获得。

王欢、董宇翔等获第五届国际艺术评论奖

11月12日,由国际艺术评论奖组委会主办,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英国皇家美术学院(RCA)、国际艺术评论家协会(AICA)承办的第五届国际艺术评论奖(IAAC5)颁奖典礼在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举行。本届国际评论奖共收到来自全球的中文稿件94篇、英文稿件68篇。最终,来自中国的艺评人王欢凭借稿件《个体不缄默—关于波尔坦斯基的“肖像语法”》获得大奖,并获得8万元人民币和一次上海或伦敦短期驻留的机会。来自中国的董宇翔、泰国的阿隆科特·迈庄(Alongkot Maiduang)、爱尔兰的格温·柏林顿(Gwen Burlington)分获二等奖。其中,董宇翔的获奖展评《摄影的疆域、人文精神与数字鸿沟—对<存在:新摄影2018>的一点思考》是以其发表于本刊今年7月刊的《科技时代的人文回归—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存在:新摄影2018>展评》一文为基础拓展撰写的。除了4位获奖者之外,另有16篇中、英文投稿入围本届国际艺术评论奖。所有20篇入围稿件将会以原文和译文双语形式集结成书,于2019年春出版。

猜你喜欢
获奖者摄影家改革开放
诺贝尔奖垂青气候科学,不仅是获奖者的成功,还是更多人的成功
第二届“刘征青年诗人奖”获奖者巡展
第二届刘征青年诗人奖获奖者
大摄影家
大摄影家
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和前行的
大摄影家
大摄影家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改革开放四十年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