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廷平
【摘 要】新课程带来了教育性质等诸方面的转变,在听评课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之间通过相互借鉴比较,深化对数学教学能力及方法的高效解读,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确定教学方式的实用性,从而逐步提升自身的课堂教学水平。
【关键词】听评课;数学教师;教学能力;提升
中图分类号: G62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8)26-0186-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26.085
Promoting the Improvement of Mathematics Teachers Teaching Ability through Listening and Evaluating Lessons
LUO Tin-Ping
(Haiyuan County Guan Qiao Township Central Primary School, Ningxia Haiyuan 755299, China)
【Abstract】The new curriculum has brought about changes in the nature of education and other aspects. Dur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listening and commenting lessons, teachers deepen the efficient interpretation of mathematics teaching ability and methods through mutual reference and comparison, constantly improve their teaching concepts and determine the practicality of teaching methods, thus gradually improving their classroom teaching level.
【Key words】Listen and evaluation lessons; Mathematics teacher; Teaching ability; Promotion
進入新课程实验教学以来,由于新课程带来了教育性质及课程的结构、功能、评价、管理等诸方面的转变,在实际教学中给我们的课堂带来了一些冲突,特别是感到教材、课堂与学生之间有落差,原有经验与“课标”和教材编写意图有距离。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1]
1 勇于革新教学思想,注重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每位教师都能利用网络平台,设计开发出与所教学科相关的教学资源。创设出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的课堂环境。网络上的图片、材料、数据等辅助资料的使用,对深化数学学科知识的高效解读及比较能力的提升起到较强的辅助作用。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进度。教学反馈的方法也很多,通过提问、演练、练习、对话等形式,这样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学生在回答问题中会逐渐产生兴趣。在课堂中体现了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都是从生活实践中来,并在生活中被广泛应用,提高学习数学兴趣。为有效完成本节课内容奠定基础。能有效利用黑板展示课堂主要内容及思维过程,如椭圆知识这节课是椭圆内容的起始课,在此之前,学生对椭圆的认识主要来自于生活实践和直觉感受,当然,这种认识是对椭圆的初步认识,也是非常肤浅的。因此,将椭圆的定义、标准方程及其推导作为这节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是准确恰当的。而授课老师把标准方程的推导放在过程与方法目标有点不合适。其次,给椭圆下定义、完成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及其结构形式的简化等,都需要有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的完成,对学生的各种能力的提升都有着较高的要求。考虑到前面学生已经学习了曲线和方程、圆的方程等知识,据此制定教学目标,即过程与方法目标是适度的,它既揭示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又体现了方法的运用、能力培养。第三,标准方程的自行推导,对初次学习椭圆的学生来说有着一定的难度。然而,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怎样教育我们的学生不怕困难,勇于探索,体现了对学生的意志品质和拼搏精神的培养以及对数学美的追求。在学校大环境下,经过有经验的教师的耐心指导,课堂教学逐步提升,在课堂教学中,这些技术能够采用各种方法进行教学,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使用教室里的多媒体辅助设施来增大课容量,采用各种新颖的方法开课吸引学生,引发学生对问题的观注和思考,在授课中通过讲练结合、师生互动等方法层层推进,提高课堂效率。
2 巧用“画图”法让学生学会分析数量关系
平日教学中还可以训练学生用画示意图、画线段图、列表等方法,分析数量关系,帮助理解题意,在解答行程问题、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等多种问题时,都可以通过线段图来帮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使学生改掉了扫一眼题目就立马开始做的坏习惯,真正做到了先弄清题意再开始解决问题。在遇到困难时总是用例举、画图、动手操作实践等策略想方设法的解决。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新编写的教材很重视学生的发展能力的培养,提倡通过学生的参与,小组探讨协助达到自主探索、发现知识能力的教育培养。通过听课笔者在这方面作了深入的分析与探索。如《统计》这一课中老师让学生说说如何统计班中每种水果喜欢的人数,在出示了统计图后,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还安排了让学生看统计图同桌互相提问题等等,这样在学生之间互动体验中,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总结应用能力,为学生今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种知识获取的过程,既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对他们今后的学习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使他们对数学课不再厌烦。
3 努力提高学生数学解题方法的培养
从教育规律来说,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独立思考、能够独自整理所学的知识,所以在课堂中我主动运用表格填空的方法,让学生根据圆柱和圆锥的定义及图形完成表格填空,以此引导学生对圆柱和圆锥从特征上进行区别,再通过做几道题,让学生从直观上体验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和体积的大小。如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总复习《圆柱与圆锥》这节课,教师开始以谈话引入课题,前段时间,我们学了圆柱和圆锥的有关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对这部分进行整理与复习。老师引导学生参与探索活动,较好地帮助学生应用了数学知识本身所隐含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展示生活中有关圆柱的相关物品,来引发学生积极思考。通过让学生親手画圆柱和圆锥获得相关的形的感知,在此基础上给出圆柱和圆锥定义,根据图形教师让学生亲手体验“点动成线”,引导学生就圆柱存在与否的条件进行了研讨,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物体是由圆柱体变化而来的。然后又让学生对所得的形的本质特点进行量化,这是从数和形的角度观察事物,提出有数学特点的问题的具体体现。而对其定义的叙述,标准方程的推导化简,既是归纳抽象,又是演绎推理。围绕定义及标准方程而展开的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则显然是数学语言的表述和交流。所有这些,都体现了对理性思维的要求[3]。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的精髓,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整节课紧紧围绕立体图形的基础知识展开,进一步巩固表面积、体积相关的基础知识,试图达到夯实基础,拓展思维、培养能力等多维目标。[2]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多参加学校组织的听课评课活动,通过借鉴比较钻研,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方法,是我们每一个数学教师认真吸取的经验。
总之,在听评课的实践和研究过程中,教师都能主动钻研研究教材,积极主动吸取他人讲课的长处,积极备课,广泛听取同仁的意见和良好建议,多看各种教学理论书籍,主动进行各种有关课题的实验工作,分析和研究相关问题,确定解决各种问题的对策,从而逐步提升自身的课堂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张艳.圆柱与圆锥的整理与复习,读与写[J].2013.9.
[3]陈敏.吃准吃透,得“意”忘“形”--例谈数学教师的说课,中学数学[J].2015.6.
[4]穆婷婷.探寻高中数学解题中的“灵感”,中学数学[J].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