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艺术在初中班主任工作的探讨

2018-01-09 13:03旦增列培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33期
关键词:管理策略主体班级

旦增列培

摘 要 对于学校而言,班级管理工作至关重要,其是学校管理工作的立足点。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主要以班主任为主体,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进步。为此,教师应转变管理手段,将学生作为班级管理的主体,进一步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 学生 主体 班级 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入,我国的办学规模也进一步扩大,这也就给学校的管理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为有效的对班级进行管理,学校应打破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不断的更新班级管理模式,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作为班级管理的主体,制动科学合理的班级管理策略。同时,教师在对班级进行管理时,应做到正确指导学生的各方面行为,认真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情况,对于情绪波动大的学生,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并对其团结合作精神进行培养,提高其自制能力,要求学生严格遵守相应的班级制度,进而确保班级管理工作正常开展。

1当前初中学校的班级管理现状

1.1强制型的管理模式

很多班主任都会采用强制性的班级管理模式。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学生只是任人摆弄的木偶以及绝对服从指挥的机器。很多教师都认为,只有强制性的管理学生,才能够管好学生,才能够把学生调教成听话的学生。这种管理模式极其压制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极易让学生产生对教师的不满和畏惧。时间一久,会极大程度侵害到学生的心理。此外,还有一种裁判式的管理模式。许多班主任在管理的过程中,制定了严格的班规,并且把对应的奖励和惩罚都列入了班规的内容当中,当学生违反这一些班规条例时,难以逃脱相应惩罚。特别对于那些学习基础较为薄弱、经常调皮捣蛋的学生,班主任常将其当作眼中钉、肉中刺来对待,给予其足够的关注,一旦犯错绝不容忍。这样的管理模式太过注重裁判管理,对错分明,而无法强化学生对班级管理的责任意识。

1.2温和型管理模式

所谓的温和型班级管理指的是让学生自我管理和发展,教师不过多的参与其中。有一位学者曾经讲,向学生交由班级的管理权,能够将新鲜的活力注入到班级当中。自主管理模式重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在学生的自我管理中培养其自身的各方面能力。但与此同时,许多班主任也意识到,虽然这样的管理模式能够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但是很难真正实现全方位的自主管理。一方面,初中生生理心理各方面还不成熟,很难全面认识自我。另一方面,学生难以明确班级管理的职责,无法找准自身定位,所以还得依仗班主任的帮助。

2初中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艺术

2.1对初中班主任管理艺术的界定

初中时期是初中生形成正确价值观与人生观的主要时期。因此,在初中时期,学校需要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初中班主任在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班主任在对班级进行管理时,应运用正确、有效的、合理的方式进行管理,班主任需要有较强的沟通能力,进而才能够更好的与学生进行沟通,营造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与班级风气,最终才能够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帮助初中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为确保初中教育进一步发展,学校需要建立良好的校园环境的建立。初中班主任拥有较好的沟通能力,进而及时了解班级建设进行的实际情况,及时发现班级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立即处理,进而有效的提高班级管理的质量与效率,有利于校园环境的建设,并保证了校园环境整体发展。同时,初中班主任拥有较好的沟通能力,能够在极大程度上使其与学生家长之间的交流间隙得以缩小,使学校教育和生活教育更加深入的联系在一起,并推动了校园教育整体环境的改进,推动校园环境建设不断的发展。

2.2初中班主任管理艺术形成的途径和原则

班主任肩负着学生树立正确人生价值观念的引导辅助作用,因此班主任一定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他们是学生在学校接触时间最长的思维成熟、行为举止规范的成年人。班主任的处世态度、一言一行都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温和有耐心,不急不躁,循循善诱,实事求是,学生做的好的点名表扬,错误的细心引导;待人接物礼貌和善;工作认真负责,恪尽职守;讲究卫生习惯等。要求学生做到的也必须做到,不能做的坚决不做,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行为典范。

2.2.1打破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

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都是以班主任为主体,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班级的管理主要是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进行,这在极大程度上降低了班级管理的水平,并违背了当前新课改的理念。因此,教师应打破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不断的创新班级管理模式,将学生作为班级管理工作的主体,让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中去,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与学生共同努力,从而确保班级管理顺利开展。同时,教师在对班级管理模式进行创新时,需与所有的学生一起讨论,让学生提出自己对于班级管理模式的见解,并参与到班级管理模式的创新中,从而提高学生的班级认同感及责任感,认真的对待各科学习,严格遵行管理管理模式,并积极的为班级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最终有效的提高班级管理的水平与效率。

2.2.2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

由于学生已经拥有了相应的自控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能力,对其自我管理意识进行培养,进而建立有序的、自制的班级氛围。然而,对于学生自我管理意识的培养,要求教师拥有“自由、平等”的意识,并将“以学生为主体”这一思想贯彻到班级管理中。首先,教师让学生自己推荐自己喜欢的认可的班干部,这样做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接受,并信服教师,从而服从教师的管理,使教师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提高班级管理的效果;其次,教师同学生一起制定班级管理制度,这种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还能够在极大程度上提高班级管理制度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最后,对于学生提出的不同意见或见解,教师应与学生共同分析和討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进而制定一套适用于、满足于全班学生的管理制度,并使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得以较强,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和生活,最终提高班级管理的水平及效果。

3结语

总而言之,对于班级管理工作,教师应打破以往的班级管理模式,将学生作为管理的主体,不断创新班级管理模式,全面的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兴趣爱好等进行全面了解,为其营造愉快打的班级氛围,加强其自我管理意识,从而提高班级管理的水平及效果,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并为其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欧玉玲.浅谈教育新常态下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艺术[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06):156.

[2] 潘凤花.中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艺术与管理要点探寻[J].科教导刊(下旬),2017(04):115-116.

[3] 张琴琴.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浅谈初中班主任的管理艺术[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8(02):118.endprint

猜你喜欢
管理策略主体班级
班级“四小怪”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不称心的新班级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
班级被扣分后
翻译“主体间性”的辩证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