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俊阳
摘 要:我们正处于大变革大发展时期,科技飞速发展,社会变化可谓是日新月异。青年学生身处这样的时代,在接受丰富的信息资源的时候,一定要具有鉴别选择和判断能力,因此要求他们不仅要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更应该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建立高尚的人文情怀,这对理科学生而言是一个挑战。
关键词:高中理科生;三观;人文情怀
作为长年战斗在教学第一线的政治老师,不仅担负着文科生的高考教学任务,同时还要开展每周一次的理科班的政治教学。很多时候,这种“鸡肋”似的课程要么被其它高考科目老师抢占,要么直接安排上自习,学生不以为意,老师乐得轻松。前两年有位理科班的班主任,也是该班的语文老师,这样对我说:“请你一定要好好跟学生讲讲哲学,因为现在的理科生的思维简单直接,想问题的角度过于单一,不懂得辩证的看问题,导致写作文缺乏辩证思维,思想缺乏深度,所以得分率不高。”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理科班的同学确实存在这个问题:整日埋头做练习题,不關心我们所处的时代的变迁,不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甚至于对我国的巨大成就一无所知。这一现状引起了我的思考:我们要通过每周一节的政治课达到什么样的目的?理科班的政治课应该怎样上?我们该采用什么样的手段让学生爱上政治课?下面是我个人的一些想法和实践操作,以期引起共鸣。
一、现阶段理科班的政治学习现状
理科生和所有的青少年一样,热情,冲动,愿意获取新知识,但是功课相对繁重,使得他们获取时政信息的途径和渴望受到了抑制;逻辑能力和辨别能力强,但又缺乏辩证思维,容易被误导和煽动。
现有的分科制度,使得学生必须在文理之间做出选择。部分理科班学生是对文科基本没兴趣,当然也有相当一部分是挺喜欢政治,但是出于种种考虑,还是选择理科。但是无论哪种,都还是愿意上政治课的,因为对于枯燥的理科学习而言,这种目前不参加考试的科目,是很好的放松,更何况还能听政治老师摆龙门阵,了解国际大事-----虽然他们自己不主动关注,但是还是乐意知道的。所以政治课经常听到学生的呼声:老师,给我们摆一下时政新闻吧!既然学生有了解时政的渴望,那就满足他们吧,让他们在埋头学习的同时,也能抽空仰望星空,静心体察社会的变迁,思索人生的方向,这样才能脚踏实地的朝目标前进。
二、理科生学政治的目的
毫无疑问,高二下学期的学业水平考试是一道必过的坎。所以,首先我们必须完成四本必修教材的教学。每周一节的政治课,基本是一节课完成一课的速度推进,在教材内容的处理上,更多的是关注主干知识,通过事例和感悟引起理科生的兴趣,促进他们的理解,从而加深印象。
同时,我又不局限于知识的讲解。我个人一直坚持认为:政治课的功能不应仅仅局限于应对考试,我更希望我的学生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人文情怀,有一种敢于乐于承担“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使命感,愿意用一种开放包容、进取向上的态度去学习生活工作。
针对理科生的特点,还要注重提升他们辩证全面评析问题的能力。现在社会出现了一个群体——“键盘侠”,缺乏对社会现象全面深刻的思考,人云亦云,煽风点火,造成了极恶劣的社会影响。我希望我的学生都有理智的态度,理性的思维,有自己的思想。
三、政治老师教学策略分析
提升素质,用健全的人格感染学生。俗云:“爱其师信其道”,我们政治老师首先要提升自身的学科素养和人文素养,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如果政治课只是拿着教材照本宣科,学生只会昏昏欲睡,绝不可能产生任何兴趣。政治课绝不是枯燥无味的理论说教,因此在教材的处理上,多选用学生身边的事例,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兴趣,进而愿意主动去理解掌握教材理论。健全的人格,广博的知识,专业的分析,幽默的语言,政治老师也可以是理科学生最喜欢的老师。
讲在书内,延伸其外,拓展其眼界。这学期我们学习《文化生活》,在理科班学习“文化对人的影响”这一框题时,我的重心并没有放在常规考点上,而是对“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多种多样的文化活动”这句话上。首先通过设问,我让学生认识到四川脏话的“丰富多彩”,接着又列举材料,让他们感知家长或周围的人说脏话对孩子的影响;同时抛出问题:以后大家为人父母,又该为自己的孩子提供什么样的文化环境?很多同学都若有所思,会加深对“家风”这一概念的思考。如果我们的每一节政治课都能让学生有所思,有所得,应该就是有意义的课程了。
利用时政材料,振奋其精神,培养其民族自信。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发展时期,如果只顾埋头学习,而不关注周围,显然会被社会淘汰。近期我国总结五年成就,推出了《大国外交》、《辉煌中国》《这五年》等一系列纪录片。结合理科生的兴趣,我利用政治课的时间,选择了《辉煌中国》放给学生看,引起了极大的共鸣。尤其是在播放第二集《创新活力》时,学生一方面对我国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表示赞叹,一方面对其中的智能工厂产生了思考,就有学生提出:“等我们大学毕业时,还有什么工作能选择?”另外一位同学玩笑道:“以后搬砖都不需要我们了!”确实,未来十年我国将进入智能时代,祖国的发展日新月异,每一位学生都必须了解我国未来的发展趋势,将个人的兴趣爱好、专业选择与国家的发展方向、国家未来会重点支持发展的行业相结合,这样才能更充分的实现自身的价值。同时,准确了解我国现在的国际地位和综合实力,有利于提振学生的自信心,对国际大事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
抛出辩题,在思维碰撞中引发其思考。在学习《政治生活》的当代国际关系时候,我抛出了南海仲裁案,两岸关系,朝核问题等敏感事件,引发学生讨论:这些摩擦背后的实质是什么?会不会导致战争?学生各执一词,讨论的热火朝天,我逐步设问,让学生理智思考事件背后的利益博弈,大家最终得出结论:国际关系是由国家利益决定的,大国之间虽然有利益的冲突,但共同利益决定了国家之间还是会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这样学生在辩论中明确了知识,培养了其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同时我也提醒学生注意千万不要人云亦云,尽量用理智、科学、全面的观点去认识事物。
通过这一届的摸索实践,我发现我的理科班都很盼望每周一次的政治课,很多时候我提出一些问题时,都能看到学生眼睛里闪着晶光,与老师产生了共鸣,这都让我觉得,理科班的政治课也会获得很大的成就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