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游戏在幼儿舞蹈手部训练的应用

2018-01-09 08:15罗梓菡王菊黄建何伊利
青年时代 2017年36期
关键词:节奏感韵律

罗梓菡+王菊+黄建+何伊利

摘 要:手指游戏是在一定节奏诵读下,完成多种手部动作的游戏。它以手、口、眼的协调训练为主,并将记忆力、动觉能力和节奏感、韵律感融为一体的活动。以奥尔夫的节奏教学为基础,融手指游戏为一体的训练,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锻炼手指的独立性、灵活性和大脑的反应能力,有助于在手部等细节舞蹈动作的展现上得到提升。

关键词:手指游戏;韵律;节奏感

一、基于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的手指游戏

手指游戏多以孩子们喜欢的事物为基础,创编歌谣,按照一定的节奏,用手指来模拟形象性动作,使手指训练具有韵律感和舞蹈性,达到锻炼手指灵活性、独立性和控制力的目的。

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对节奏教学提出了适合幼儿心理发展的理念,它以语言、动作等为引领,将节奏教学融入其中,幫助孩子在听、看、做的过程中掌握音乐节奏,在亲身体验下的状态下学习。这种学习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感悟音乐。手指游戏中的语言多为短小、形象、易记为主,在节奏型的选择上,多呈现出生活中自然语调的情况。这一特点与奥尔夫的教育理念相吻合。同时由于手指游戏中会在手指活动的前提下自然带动手臂动作的活动,也使得手指游戏具有律动性和舞蹈性。

对于孩子们来说,单一、纯粹的手指训练容易让孩子们感到枯燥。而将手指游戏与节奏相结合进行训练,很容易激发学习兴趣,起到锻炼手指、大脑和手臂动作的协调性的目的,进而更好地表现舞蹈动作、体现舞蹈风格、刻画舞蹈形象。

二、无伴奏手指游戏—手口协调训练

手指游戏是手、口、脑协调的综合性训练。研究证明,手指游戏能够促进大脑与手指间的信息传递,锻炼幼儿手部肌肉群,是开发幼儿智力的重要途径。由于手指游戏配有朗朗上口的歌谣,加上生动形象的手指动作,促使手部肌肉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得到锻炼,达到陶冶心灵,提高能力和开发智力的目的。同时,由于节奏性和韵律感的存在,手指的活动也具有了舞蹈性。

(一)语言引领下的手指操—三条小鱼水里游

教学思路:语言为先导,将语言、肢体律动整合运用,以“手指律动”为基础,设计趣味性口令,塑造形象化、具体化的形象增强感知力和领悟力,从而达到手口协调的目的。

动作准备:伸出双手,“一只小鱼水里游”,左手和右手的食指伸出,然后双手并拢,左右向前“游动”,“孤孤单单在发愁”,双手做半握拳状,双手的大指尖和食指尖捏住,左右手交替扣住,“两只小鱼水里游”,左手和右手的食指和中指伸出,然后并拢,左右向前“游动”,“摇摇尾巴点点头”,做左右“游动”的动作,然后左手和右手的食指互相“点”两下,“三条小鱼水里游”,左手和右手的中指、无名指和小指伸出,然后双手并拢,左右向前“游动”,“大家一起做朋友”,双手交叉于胸前拍两下。

整条手指操的节奏为:× ×× ×× × × ‖

该条手指操节奏工整,手指活动简单又富于变化,能够在愉悦的氛围中对孩子们的手指进行训练。

(二)手指独立性训练—手指变动物

《手指与动物》手指操中以毛毛虫、兔子、猫、螃蟹和老虎的动态特征为基础,用手指模拟毛毛虫的“爬”,兔子的“跳”、小猫洗脸、螃蟹“横着走”和老虎的“跑”的动态特征,帮助孩子们在准确辨认五个手指的基础上进行的手指独立性训练。该类手指游戏是以孩子们熟悉的动物的运动形态为主,启发和引导孩子们的思维,锻炼手指独立性的基础上,增强孩子们的形象思维和肢体表现力。

三、配乐手指律动—舞蹈性训练

《我有一只小毛驴》是孩子们非常熟悉的歌曲,歌曲风趣、幽默,深受孩子们的喜爱。课堂教学中将手指游戏与舞蹈动作进行合理的创编,舞蹈性动作的加入,很容易激发孩子们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并促使孩子们在“玩”中锻炼手指的独立性以及舞蹈性动作的掌握,进而增强音乐感知力和表现力。

动作准备:伸出双手,四指并拢,四指自然翘起;

我有一只小毛驴——双手交叉拍肩两次;

我从来也不骑——右手食指、中指在左手臂上滑动两次;

有一天我心血来潮——双手交替扣指,手臂同时左右摇摆;

骑着去赶集——左右手的大指和小指对齐,其他手指弯曲,由内向外转动一次,最后向下一次;

我手里拿着小皮鞭——左手叉腰,右手食指举起来在脑袋旁画圈;

我心里真得意——双手上下交替在胸前抖指;

不知怎么哗啦啦啦——双手在胸前拍手一次,双手再从上到下抖指;

我摔了一身泥——大拇指和食指弹指一次,大拇指和中指弹指一次,大拇指和无名指弹指一次,大拇指和小指弹指一次

结束:手自然搭放在双腿上,头随着音乐左右摇摆。

该游戏设计,增加了舞蹈性的动作,将手指的细小动作与手臂大动作相结合综合性训练,目的是在音乐引领下细化舞蹈性动作的规范性,进而促进舞蹈性动作的优美、舒展和规范。

手指游戏中工整规范的节奏、形象化的语言和多变的手指动作,能调动多种感官,在促进手部肌肉群发展的同时开发和锻炼大脑。由于手指游戏不受时间、条件和年龄的限制,随时可以开展,因此,教师可根据幼儿的接受能力、教学内容选择和设计跟舞蹈相相关的手指游戏进行训练,在非舞蹈学习的状态下锻炼幼儿的手指独立性、灵活性和协调性,进而在舞蹈的学习中自然、规范、准确地表现舞蹈动作。

参考文献:

[1]李旦娜,修海林,尹爱青.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2]刘玉莲.浅谈手指游戏对幼儿的教育价值[J].黑河教育,2015,1.

[3] http://www.sohu.com/a/115094112_498072参考搜狐网页2017年11月7日相关内容.

[4]潘明星.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幼儿舞蹈创编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5,2.endprint

猜你喜欢
节奏感韵律
《节奏的美感》教学设计
基于阅读韵律的高中英语默读朗读教学实践
论节奏感在爵士舞中的重要性
韵律之美——小黄村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对于节奏感的培养
维吾尔语话题的韵律表现
浅谈小学低段学生节奏感的培养——以《调皮的小闹钟》一课为例
韵律
论韵律文体学的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