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评剧的艺术魅力

2018-01-09 13:53倪佳鑫
青年时代 2017年36期
关键词:演员艺术魅力评剧

倪佳鑫

摘 要:中国的戏曲文化博大精深,评剧是众多戏曲剧种艺术中最为夺目的一只剧种。经过百年变迁,随着经济的发展,娱乐形式多样的冲击,评剧几经沉浮,但仍旧为广大民众所接受和喜爱,这与其自身独有的唱腔魅力分不开,与其草根性的艺术特点分不开,与评剧演员的敬业爱艺分不开。

关键词:评剧;艺术魅力;唱腔;草根性;演员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国戏曲文化更是中国众多文化中最为璀璨的一颗明珠。自古以来,中国的戏曲剧种便分为很多种,其中京剧、评剧、越剧、豫剧、黄梅戏被称为“五大剧种”。其中评剧作为一种来自民间的说唱艺术,以其独特的亲民特点千百年来屹立不倒,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几经风雨起伏,但仍旧为广大民众所喜爱,这与其自身的艺术魅力密不可分。

一、评剧独特的唱腔是其征服观众的基础

评剧最独特的特点是其声腔,它是板腔体剧种,通常有慢板、散板、二六板、垛板等板式。评剧的唱腔按照地域可分为关内、关外两大流派。白玉霜、新凤霞等先生是关内流派的代表,花淑兰、韩少云等先生为关外流派的代表。关内与关外流派不同,唱腔有异,简单说来关内评剧唱腔婉转甜美,关外评剧唱腔高亢清亮,对人物的塑造很有张力。千百年来评剧凭借其优美的唱腔、独有的魅力和众多的流派吸引着成千上万的观众。解放前,评剧因为男腔不发达等原因人们通常称其为“半台戏”;解放后,评剧音乐工作者通过不断努力和尝试,并且通过学习唐山影调、西路评剧的音乐,同时吸收民间的说唱音乐,采取变调记谱的方式,使得评剧在音乐、唱腔和表演等方面都获得了革新,改变了过去戏中男主角唱腔过于贫乏的弊病,为男声唱腔进行了新的创造。新的改变和创造也实现了评剧中男腔、女腔同台演出的目的。评剧的表演艺术虽吸收了梆子、京剧的程式、身段等特点,并在一定程度上被人们认为出现了京剧化的倾向,但不能否认的是评剧新唱法充分体现了美的声音,通过控制将胸腔与鼻腔、头腔产生共鸣,扩大了唱腔发声的音量,使得评剧的音色更加圆润和明亮,也使得评剧仍保持着自身民间、活泼、自由、生活气息浓郁的特点。

二、评剧草根性使其拥有雄厚的群众基础

草根性是指更贴近人们日常生活的东西,这种性质更容易为人们所接受和喜爱,就像一篇文章中提到的“这种最鲜活的、最有社会基础的黑土地上的东西,艺术化的被搬上了舞台。这也是顺应文化发展的规律,观众喜欢看的东西就有市场,就是对的,他们喜欢看明星、看电影、看戏剧,但他们更喜欢看自己”(引自王旭《寻找灵魂的共鸣——浅析东北文艺作品引发的文化心理共鸣现象》,2014年第16期《大众文艺》267页)。评剧具有同样的性质,评剧的唱词吐字清晰,浅显易懂,通常以唱工见长,并且唱白如泣如诉,表演更是亲民、生活气息浓厚,通常有亲切的民间味道。更因为评剧的表演的形式更自由、活泼,不像京剧等剧种跟人高居庙堂的感觉,因而评剧的表演更善于、更容易表现人们的日常生活,体现百姓生活中的点滴小事,更容易为民众所接受和喜爱。也可以说善于表现现实生活是评剧的一个传统和特点。评剧这种表现民众现实生活的艺术特点由来有之。如,辛亥革命之后,著名剧作家成兆才先生根据当时的时事、故事创作和改编的《杨三姐告状》、《枪毙骆龙》、《枪毙骆虎》等剧目,为广大民众所欢迎,这些剧目也基本上奠定了评剧是以表演现代剧目为主的特点。新中国建立后,评剧的创作和演出进入了前所未有的新的繁荣发展时期,演出了一批受群众欢迎的现代戏,如,《小女婿》、《刘巧儿》、《祥林嫂》、《小二黑结婚》、《金沙江畔》、《夺印》、《野火春风斗古城》等;改革开放后又创作出了《山里人家》、《黑头与四大名旦》、《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等优秀现代的评剧剧目。这样贴近民众现实生活的剧目,使得评剧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乡村都有着大量的群众基础。评剧的这种现实性也源于评剧是一种新兴的剧种,发展不过百年的时间,这也使得评剧比之其他剧种具有更加浓烈的现实性。现实性能够使评剧反映社会和人民的时代要求,实现社会和人生的审美艺术。评剧主要表现的是百姓的现实生活,是广大百姓的家长里短、爱恨情仇,而不是帝王将相和才子佳人的剧种。评剧与二人转都是源于北方的农耕文明,评剧是1900年在河北唐山形成,在上海演出时才以“评剧”正式命名。其中的主角一般都是贫困平民中的悲剧女性,因而又可以说是贫苦农牧民创造的艺术,因此具有草根性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评剧艺术诞生于北方文化摇篮里的艺术,因而评剧是植根于北方地域文化和中原黄河文化的土壤中,并能彰显出东北黑土性质的民俗文化。黄河文化与黑土文化其刚柔并济、雄浑博大的质朴特征,使得评剧的表演给人以壮美、高远、豪迈的感受。

三、评剧演员的敬业性使其越走越好

评剧作为戏曲艺术,写意性是其美学原则,也是其灵魂所在。这种写意性指的是剧作家或者舞台艺术家,会将自身强烈的创作情感赋予在客观事物上,通过简约虚拟的手段,创造出诗情画意的景象,从而使观者产生赏心悦目的愉悦感受。这种写意性除了依靠剧作者的创作,还需要通过表演者传达给观众,所以评剧演员在评剧的创作演出中同样重要。评剧的行当是在评剧这个剧种不断丰富完善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评剧的行当一般分为生、旦、净、丑。评剧中的生行主要分为老生和小生,而小生又包括扇子生、官衣生以及穷生等;评剧中的旦行主要是一些新形象的塑造,主要包括花旦、青衣、老旦以及彩旦、闺门旦等;评剧净行不仅具有自己特殊的扮相和表演,而且具有自己的音樂,通过将京剧花脸的鼻喉音与评剧的发音相结合,形成了评剧净行的特色;丑包括文丑和武丑两种。评剧同其他戏曲艺术一样,作为演员是一份很辛苦的行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绝不只是说说而已,当观众在剧场中看到评剧演员恢宏大气的表演叫好不已时,需明白其背后的艰辛与汗水。所以说能够支持一名评剧演员在艺术道路上走下去的,除了舞台表演的实力外,还要有良好的职业操守,要明白“戏比天大,德艺双馨”的艺德。在演员的日常生活中无论发生了什么事情,一旦面对舞台,都是小事,没有什么比舞台更重要。

参考文献:

[1]王旭.寻找灵魂的共鸣——浅析东北文艺作品引发的文化心理共鸣现象[J]. 大众文艺,2014(16):267.endprint

猜你喜欢
演员艺术魅力评剧
评剧《女儿》
评剧《花为媒》
评剧《新亭泪》重编之思考
评剧《大山里》剧照
浅谈梨园戏《郑元和》
《琅琊榜》浅评
试论动漫影片中色彩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