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平利
语文教学中,由于一些情景、画面等学生没有亲眼见过,给阅读理解或写作造成了一定的障碍。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利用多媒体拉近时空距离,把陌生的情景、画面等直观地展示给学生看,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用多媒体营造氛围,体会情感。不少课文涉及对宏大场面的描写,而这些场面中总是蕴含着作者的某种情感。由于学生没有亲身经历过类似场面,往往难以准确地体会出这种情感。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的《我们成功了》(同版本教材以下只注明年级和册数)一文,描述了2001年7月13日北京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后,人们自发到天安门广场上庆祝的盛大场面。课文中的一些词句如“不约而同”“北京立刻变成了欢乐的海洋”“中华世纪坛人如海,歌如潮”“人们相互击掌,相互拥抱,任激动的泪水尽情流淌”等,由于学生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场面,难以理解这样的行为,也难以理解大家这种异常激动的心情。教学时,教师先给学生介绍了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时代背景,让他们理解申奥的意义以及成功申办的不易,然后组织学生观看北京申奥成功后,人们涌上天安门广场上欢庆的录像。学生很快被视频中人们的情绪感染了,有的跟着一起欢呼,有的竟不知不觉地流下了眼泪。有了这样的基础,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学生较好地理解了课文的情感。
用多媒体展示画面,品词析句。诗歌教学中,品詞析句是难点。对于那些蕴涵丰富的关键词,学生理解起来更加困难。教师运用多媒体能拉近时空距离的特点,将一些关键词还原成画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教学难度。五年级上册的《泊船瓜洲》中,“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是诗眼,它不仅描绘出江南的环境,而且间接地传达出时光流逝、难以归乡的复杂情感。怎样让学生悟出此情此景?笔者想到了多媒体。教学时,为了让学生领悟“绿”字的精妙,笔者先用多媒体展示江南的春日美景。那一幅幅花红柳绿、草长莺飞的江南春色画面,很快将学生带入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他们通过观察、体味,悟出了东风催春、势不可当的盎然生机。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又是一年春景至,从时间角度看,说明了什么?结合“明月何时照我还”来思考,这首诗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这种感情与“绿”有什么关联?经过一系列引导,学生对诗歌的情感有了较深刻的体悟。
用多媒体拓展思维,轻松习作。看图作文中有不少图画展示的是一种瞬间的动势,尽管动感强烈,但无法展示过程,如果学生对相关内容缺乏直接经验,表达势必受到影响。遇到类似情况,教师将图画制成动画在课堂上播放,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一年级上册的《小兔运南瓜》是一个由三幅图组成的童话故事。图画的内容是:有一天,小兔看到一个又大又圆的南瓜,非常喜欢,想把它运回家去送给妈妈。可是南瓜太大了,他搬不动。怎么办呢?正在小兔一筹莫展之际,小黑熊骑着自行车路过这里。看到急速转动的车轮,小兔眼前一亮,想出了办法。他把南瓜竖起来,滚啊滚,轻松地运回了家。这个故事的难点在于,小白兔看到小黑熊骑自行车,怎么就想到了不用扛而用滚的办法呢?——因为“小黑熊骑车”的画面是静止的,所以大部分学生想不到利用滚的办法,部分学生甚至会误认为小兔会请小黑熊帮忙用自行车运南瓜。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教师设计了小黑熊骑车时车轮转动的动画特写镜头,以及车轮滚动与南瓜滚动相比较的动画。学生看完这组动画,头脑中很快建立起“滚动”的形象。教学难点迎刃而解。
(作者单位:南漳县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姜楚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