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梅芳
长沙卫生职业学院,湖南长沙 410100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由关节增生、椎间盘突出或肥大骨刺侧突等因素引发的。这种疾病以背部、上肢的放射性疼痛、麻木为主要表现[1]。将中医适宜技术用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2016年7月—2017年1月该院收治的85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治疗流程,现报道如下。
该组随机抽取该院附属医院收治的85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治疗方法将其划分成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5例)2个组别。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医病诊断疗效标准》中的相关诊断标准。对照组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31~66岁,平均年龄(51.3±12.6)岁。观察组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27~68岁,平均年龄(53.9±14.7)岁。两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照实验。
1.2.1 常规治疗方法 为对照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提供常规治疗。持续治疗1个月。
1.2.2 中医适宜技术治疗方法 为观察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提供中医适宜技术治疗,具体治疗方法包含:①推拿治疗方法: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取坐位,采用一指禅法或按揉法对颈椎病患者的项后线、椎旁线、颈旁线进行推拿按摩。停止推拿的标志为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颈项部肌肉处于完全放松状态。此时,需通过一指禅法对颈椎病患者的肩胛背区、冈上肌肉区以及肩胛区进行推拿按揉,按揉时间以3 min为宜;以一指禅法逐一推拿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肩外俞穴、颈根穴、风池穴等穴位,推拿力度以患者耐受为准;托起颈椎病患者的颈部,在拨伸的同时,以理筋手法对患者后枕部进行推拿。1个疗程包含10 d,需持续为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提供4个疗程的治疗。②针灸牵引治疗。根据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病变位置合理调控牵引角度:下颈段病变取25~30°牵引角、中颈段病变取 10~20°牵引角、上颈段病变取 0~5°。 保持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牵引状态,逐一对患者的落枕穴、阿是穴、外关穴等进行针刺治疗。运用平补平泻手法,针刺至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感觉酸胀得气,留针时间以30 min为宜。1个疗程10 d,连续治疗4个疗程。
观察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疗效,评分项包含无效、有效以及显效3种。观察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治疗后3个月的复发率,评分项包含复发和未复发2种。
无效: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颈肩疼痛、上肢麻木等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甚至出现加重趋势;有效: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手指麻木、背部疼痛等临床症状得到一定改善,颈椎活动功能有效恢复;显效: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上肢麻木、颈肩疼痛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患者的颈椎活动功能基本恢复正常。临床上将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的计算方法规定为:治疗总有效率=治疗显效率+治疗有效率。
选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85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经1个月的持续治疗后,对照组患者共10例治疗无效。观察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75.00%),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表1 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疗效[n(%)]
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无复发,对照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复发率为27.50%,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复发率[n(%)]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一种由椎间盘变性、关节滑脱等因素引发神经受损的疾病类型。中医适宜技术,如推拿按摩技术、针灸牵引技术等的应用可起到活血化瘀、扶正祛邪、通经舒络等作用[2],在治疗患者神经周围粘连问题或炎症的同时,缓解患者的上肢麻木、肩背疼痛等症状[3]。该组以85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基于中医适宜技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的疗效,显著优于基于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证实,中医适宜技术用于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疗效,抑制颈椎病的复发。
综上所述,为促进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获得良好预后,医院应为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提供中医适宜技术治疗(推拿按摩治疗、针灸牵引治疗等),在减轻患者痛苦体验的同时,降低颈椎病患者治疗后的复发率。
[1]赵文峰.中医适宜技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20):4131-4133.
[2]黄英华,张金龙.中医适宜技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5):88-89.
[3]马美芬,张强.中医适宜技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8):2093-2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