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继蓉
昭化区太公镇中心卫生院中医全科,四川广元 628024
中风是临床常见且多发疾病,该病的致残率、致死率均相对较高,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提升,康复治疗被广泛应用到该病的治疗中,此种治疗方法的运用非常大地降低了致残率[1]。该文选取该社区2016年1月—2017年4月收治的6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分期中医康复治疗在中风社区康复中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该次所选的62例研究对象均为该院社区医院收治的中风患者,根据资料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其中,行常规治疗的31例为对照组,该组男女患者比例为 19:12,年龄 41~72 岁,平均年龄(61±1.63)岁。另开展分期中医康复治疗的31例为研究组,该组男女患者比例为 17:14,年龄 42~70 岁,平均年龄(60±1.57)岁。两组在男女比例、年龄等资料的对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行进一步研究。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包括:改善机体循环、控制血糖和血压、电刺激理疗等,与此同时,给予研究组患者分期中医康复治疗,具体分期方法采用的是Brunnstrom技术:①体针治疗:对于Brunnstrom I期患者,取患者上肢双侧鱼际穴、手五里穴、内关穴、曲泽穴以及下肢双侧环跳穴、委中穴、风市穴、足三里等;对于Brunnstrom II~IV期患者,取患者患侧上肢四渎透外关、阳溪透偏历、臑会透天井等,取患者下肢髀关透伏兔、曲泉透阴包、阳陵泉透悬钟、丘虚透足临泣等;②手法推拿:取患者头面部的风池穴、百会穴、太阳穴、印堂穴等行一指禅法推拿按摩;四肢和腰背推拿中,Brunnstrom I期患者取其侧肢阳陵泉、曲池穴、合谷穴、环跳穴、足三里穴等,首先用一指禅法推拿,再在对其上下肢进行滚法推拿;躯干部位取心俞、肺俞、肝俞穴性一指禅法推拿;对于Brunnstrom II~IV期患者,四肢行揉法、搓法、滚法等推拿,并指导患者进行四肢伸肌群主动或抗阻力训练,顺序为:缓慢伸肘、腕关节与指关节,再在被动屈肘、腕关节和指关节;缓慢屈髋、膝关节和踝关节,缓慢伸髋、膝关节和踝关节等。
应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对两组治疗前后患者的运功功能进行评定,应用Barthel指数评定法(MBI)对两组治疗前后患者康复效果进行评定,同时,对两组治疗疗效进行评定,其中:治疗后患者压痛、关节肿胀或晨僵等症状显著改善,且改善程度在75%及以上为显效;治疗后患者症状改善程度在31%~74%之间为有效;治疗后患者症状改善程度不足30%为无效;总有效=显效+有效[2]。
所得数据通过SPSS 19.0统计学软件实现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计量资料使用(±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治疗前FMA、MBI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 FMA、MBI评分均明显上升,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FMA、MBI评分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对比两组FMA、MBI评分[(±s),分]
表1 对比两组FMA、MBI评分[(±s),分]
组别FMA治疗前 治疗后 MBI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对照组49.69±2.65 49.46±4.57 68.76±2.47 58.76±2.14 46.69±3.52 47.95±1.82 73.69±3.48 58.76±2.19
研究组治疗后的显效、有效、无效分别为19例、10例、2例,总有效率为93.55%;对照组治疗后的显效、有效、无效分别为13例、11例、7例,总有效率为77.42%;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祖国医学认为,中风多因气血逆乱、血溢于脑所致,症候主要表现为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肢体麻木等,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分期康复治疗主要是从中医学的角度出发,通过针刺、推拿、康复运动等方式对不同时期中风患者实施治疗,其目的在于改善患者肢体偏瘫、降低神经传导的突触阻力等[3]。该次研究中,开展分期中医康复治疗的研究组,其治疗后的FMA、MBI评分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55%,高于对照组的77.42%,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刘尚等[4]研究结果相符;由此表明,分期康复治疗运用于中风患者中,极大地提升了治疗疗效,促进了患者的康复。
综上所述,在中风患者社区康复中开展分期中医康复治疗的疗效确切,值得大力推广。
[1]郑德松,董静,刘国荣,等.不同针刺方案在中风痉挛性偏瘫康复治疗中的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6(1):109-111.
[2]魏基钦.分期中医康复治疗在中风康复中的临床效果[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36):126-127.
[3]王锦.中医康复治疗中风下肢偏瘫的临床效果观察[J].辽宁医学杂志,2016,30(1):71-72.
[4]刘尚.为中风患者进行分期中医康复治疗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2):16-17.
本刊写作要求: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1.本刊所发表的论文一般情况下必须有参考文献,应以作者亲自查阅和借鉴过的公开文献为限。参考文献除定义、法规、标准外,尽量引用近五年的文献。
2.文献的作者3人以下一并列出;3人以上,写出3人后,加“,等”。正文引用文献的中国人名应使用全名,不得出现“许氏”、“王氏”等非规范写法;中医古籍人名应写出朝代和人名,如可写成“明代李时珍”。出版项中的出版地有多个时,只著录第一出版地。
3.参考文献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排列于正文后;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个位对齐,并用加方括号表示如[1],[2],……以与正文中的指示序号格式一致。正文指明原始文献作者姓名时,序号标注于作者姓名右上角;正文未指明作者或非原始文献作者时,序号标注于句末;正文直接述及文献序号将之作为语句的组成部分时,不用角码标注。
4.图中引用参考文献,按其在全文中出现的顺序编号,在图的说明或注释中予以标注,图中不应出现引文标注。表中引用参考文献,按其在全文中出现的顺序编号,在表注中依次标注;或在表中单一栏说明文献来源,该栏应列出文献第一作者姓名,在姓名右上角标注文献角码。
5.同一文献在正文中有多处引用,文后只列一次,参考文献列表中可不用标注页码,在正文中引用位置右上角,标注参考文献序号和引用起止页码,例如“十二指肠[4]47-59。”
本刊常见文献格式规定如下,投稿者请以下列格式为准:
[期刊]作者.文章题目[J].刊名,年,卷(期):起页-止页.
[书籍]作者.书名[M或S].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页-止页.
[专利]专利申请者.专利题名:国别,专利号[P].出版日期.
[学术论文集]作者.题目[C].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年:起页-止页.
[报纸]作者.文章题目[N].报纸名,出版年月日(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