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托亚
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耳鼻喉科,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30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专业治疗中,康复练习疗法以及手法复位疗法均可获得显著效果,两种疗法联合施行,则可使疗效提升[1]。为了解康复练习疗法+手法复位疗法联合治疗措施在该院中实践水平,此次选取70例患有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而于2012年1月—2016年5月进入该院的患者,旨在改善机体病情,确保其疾病转归质量得到提高。
选取70例患有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而于2012年1月—2016年5月进入该院的患者,依据专业治疗方法的差异分组。甲组的34例中,年龄27~77岁,均值(51.28±8.27)岁;14 例(男;41.18%):20 例(女;58.82%)。乙组的 36 例中,年龄 26~79 岁,均值(52.36±8.52)岁;15例(男;41.67%):21例(女;58.33%),详细统计甲组及乙组病例信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1 康复练习疗法 ①指导患者行坐立位,使其头部朝着健侧方向偏转,约45°左右即可,并朝着患处行侧卧体位,且保持动作的迅速性,该过程中,如若患者有眩晕现象发生,需维持原状,直至眩晕现象充分消失,并且停留约30 s左右。②指导患者转换体位,行坐立体位,头部朝着前侧,查看其是否有眩晕现象发生,如若出现,需待该症状消失后,再指导其进行下一个动作。③嘱咐患者头部朝着健侧方向偏转,约45°左右即可,并重复上述动作,10遍/次,早晚各1次即可,结合患者康复水平判断练习时长。
1.2.2 手法复位疗法 展开手法复位疗法时,需根据患者疾病类型的不同,施予不同措施。(1)水平半规管耳石症病例治疗中,其流程是:第一步,定位机体壶腹嵴帽部位,对其表面耳石进行充分处理,使其脱离。其实践方法是:①指导患者行坐立体位,并朝着患侧迅速卧趟,约1 min后,指导患者转变头部方位,朝着上侧旋转约45°,并以此姿势保持约3 min。②指导患者行平卧体位,使其头部适当抬升,约30°即可,并且朝着左侧、右侧规律性甩头,确保其眩晕现象消失后止。第二步,观察患者眼震状况,如果已发生转变,且变为向地性眼震,在复位时,实践方法是:①指导患者行坐立体位,并在最短时间内转成平卧体位,使其头部以及身体均朝着健侧位方面偏转,约90°左右。②指导患者头部以及身体再次朝着健侧位方向旋转,约90°左右,其鼻尖方位会朝着地面。③指导患者头部以及身体再次朝着健侧位方向旋转,约90°左右,并指导其行患侧卧体位。④指导患者头部以及身体再次朝着健侧位方向旋转,约90°左右,并指导其行仰卧体位,再逐渐转成坐立体位。
(2)后半规管耳石症病例治疗中,其流程是:①嘱咐患者上身始终保持直立状,坐立于床沿,予以佩戴专用视频眼罩,并指导患者转变头部位置,朝着健侧位适度偏转,约45°即可。②指导患者变化体位,朝着患侧行侧卧体位,且鼻尖应当朝着上侧。③指导患者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侧卧体位——坐立位——健侧卧体位的转变,且鼻尖与创面维持紧贴状态。④指导患者迅速坐起,并且保持头部的前倾状态。
①机体症状消失,且体位发生变化时,其疾病症状也不再出现,属显效;②机体症状缓解,且体位发生变化时,其疾病症状也已减轻,属有效;③机体症状加重,属无效[2]。此外,对70例患者展开专业随访,以统计其复发情况。
详细统计甲组与乙组病例疗效及其复发情况,将收集的数据录入至专用Excel表中,以SPSS 22.0统计学软件予以分析,计数资料选用[n(%)]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给予甲组与乙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病例分别施予两种专业治疗后,甲组34例有效率79.41%(27/34),乙组 36 例是 97.22%(35/36),(P<0.05),见表1。此外,随访至今,发现甲组共6例(17.65%)复发病例,乙组有 1例(2.78%),(P<0.05)。
表1 给予甲组与乙组病例分别施予两种专业治疗后疗效
作为门诊常见病症,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整体发病率逐年升高,其临床表现是:患者翻身时、起床时或者是低头时,表现出眼震现象、短暂性的眩晕现象等,部分病例还会有呕吐症状以及恶心症状出现,处理难度大,重视对该疾病治疗措施的不断完善尤其关键[3]。
手法复位疗法应用于眩晕病例中,针对不同类型患者,施予对应复位措施,可使其眩晕现象进一步改善,但是仍有部分病例存在不耐受情况,或者无法顺利治愈,而为防止该情况出现,还需联合施予康复练习疗法,由患者自行完成各项练习流程,结合其耐受程度酌情调整练习节奏、练习速度等,以促使患者疾病症状及时消失,确保其康复[4-5]。该次给予甲组与乙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病例分别施予两种专业治疗后,甲组34例有效率79.41%(27/34),该结果比乙组 36 例的 97.22%(35/36)低(P<0.05),同时甲组共 6例(17.65%)复发病例,该结果则比乙组的1例(2.78%)高(P<0.05),说明联治疗法的疗效及安全性均比较高。
综上所述,临床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病例展开治疗时,通过联合施予康复练习疗法+手法复位疗法,在确保其疗效的基础上,防止病情复发,进而改善预后,因此可靠性更强,推荐选用。
[1]原红艳,张淑香.药物与耳石复位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疗效分析[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5,23(1):82-84.
[2]陈志凌,陈艳春,吴华为,等.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并发耳石异常移位的临床分析[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6,23(12):691-695.
[3]舒竞铖,尹时华,刘渊,等.手法复位联合中药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临床研究文献的 Meta分析[J].世界中医药,2015,10(4):598-600.
[4]王凯,荣良群,朱本亮,等.Epley手法复位联合眩晕宁治疗青年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效果观察[J].中国综合临床,2015,31(9):795-798.
[5]文世全,王大模,段劲峰.手法复位前应用盐酸异丙嗪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22(1):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