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isson蒂横断式肝切除术与肝门血流阻断术在肝细胞癌切除中的效果比较

2018-01-09 01:43李前进陈令起刘兴贵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年24期
关键词:肝门肝细胞贵州

李前进, 陈令起, 刘兴贵

(1. 贵州省肿瘤医院, 贵州 贵阳, 558004; 2. 贵州务川昇辉医院, 贵州 务川, 564300;3.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贵州 贵阳, 558004)

Glisson蒂横断式肝切除术与肝门血流阻断术在肝细胞癌切除中的效果比较

李前进1, 陈令起2, 刘兴贵3

(1. 贵州省肿瘤医院, 贵州 贵阳, 558004; 2. 贵州务川昇辉医院, 贵州 务川, 564300;3.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贵州 贵阳, 558004)

Glisson蒂横断式肝切除术; 肝门血流阻断术; 肝细胞癌; 效果

原发性肝癌是临床上致死率极高的疾病,其按照病理类型可以分为肝细胞癌、混合细胞型肝癌等[1-2], 其中肝细胞癌占据了极大的比例[3]。目前临床上治疗肝细胞癌的主要方式为肝切除术[4], Glisson蒂横断式肝切除术是一种无需解剖第一肝门,对患者的损伤较小的一种手术治疗方式[5]。肝门血流阻断术是腹腔镜肝切除术中的一种,可减少患者手术中出血量[6]。本研究比较Glisson蒂横断式肝切除术和肝门血流阻断术在肝细胞癌切除术中的应用情况,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14年9月—2017年5月在本院进行肝细胞癌切除术的患者150例,根据手术中血流阻断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肝门血流阻断术)76例和观察组(Glisson蒂横断式肝切除术)74例。对照组中男44例,女32例,年龄22~68岁,平均年龄为(47.8±15.9)岁; 手术前肝功能分级为A级48例,B级28例; 肿瘤直径1.7~9.5 cm, 平均为(5.22±2.18) cm。观察组中男40例,女34例,年龄23~67岁,平均年龄为(47.9±15.8)岁; 手术前肝功能分级为A级45例,B级29例; 肿瘤直径为1.8~9.3 cm, 平均为(5.23±2.16) cm。2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患者采用肝门血流阻断术进行治疗。具体的手术方法如下: 打开包含血管和胆道的Glissonian鞘,根据切除的肝位置将肝动脉分离出来分支并进行结扎,再将门静脉分离,如果将肝左外叶进行切除,可以在肝门脉左支的矢状部分分离出Ⅱ、Ⅲ肝段进行分支并进行结扎,如果进行半肝进行切除,则直接将肝门脉左右支分离并进行结扎,采用超声刀对肝脏进行切除,对于较小的血管则直接选择进行电凝,对于较大的血管则采用结扎后进行离断,一旦出现断面出血,可以在镜下进行直接缝合。

观察组患者采用Glisson蒂横断式肝切除术进行治疗。具体的手术方式如下: 将相应肝段的Glisson系统起始部进行离断: 将第一肝门进行解剖,切断结扎胆囊动脉,采用常规的顺逆结合进行胆囊切除,剪开肝门横沟和肝方叶连接处的肝包膜,将肝门板下拉,在Glisson鞘外进行钝性分离,同时将肝横沟的后缘处引导其分离,分离出Glisson蒂的左、右一级分支,清除胆囊三角处的结缔组织,以胆囊窝中线作为肝中断肝蒂解剖标记,画出一条与其垂直并在胆囊颈部相交的直线作为解剖标记,在Glisson鞘外将中,右肝段二级分支进行分离。手术中控制患者的动脉压在2~5 cmH2O。手术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的动态。

术后第1、7天对患者进行肝功能及血常规检测,记录手术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手术后的住院时间。手术后对患者进行门诊随访,每3个月对患者进行血清AFP、肝功能等进行复查,记录再次手术及患者的死亡发生情况。

2 结 果

手术后第1、7天,观察组患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前白蛋白(P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但2组患者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和直接胆红素(DBIL)含量并无显著差异,见表1。2组患者的手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见表2。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见表3。

3 讨 论

原发性肝细胞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7], 在中国的发病率非常高。目前临床上治疗的主要方式为根治性切除方式[8], 但是手术后复发是影响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远期疗效的主要原因[9]。目前临床上对于小于3 mm的小肿瘤非常难以发觉,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手术中对微小病灶的治疗不彻底[10]。另外,在进行手术切除的过程中,由于手术对肿瘤的挤压等操作很可能导致癌细胞脱落进入门静脉分支,从而引起术后复发[11]。

表1 2组患者手术前后各临床指标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表2 2组患者手术中各指标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3 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比较[n(%)]

目前临床上采用的腹腔镜下肝切除所采用的血流阻断术主要包括全肝入肝血流阻断,选择性肝门半肝血流阻断术[12], 在进行病灶切除时,往往由于血流阻断对健康侧的肝造成严重影响,同时缺血组织再灌注时大量的胃肠道细菌进入肝脏,对肝脏的再生造成了不利的影响[13]。Glisson蒂横断式肝切除术无需对第一肝门进行解剖,患者的肠系膜上静脉血流仍然能够回流体循环[14], 有效避免了患者肠道细菌的移位以及黏膜的损伤,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15]。

本研究分别采用肝门血流阻断术及Glisson蒂横断式肝切除术两种方式进行治疗,结果发现,采用Glissson蒂横断式肝切除术的观察组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无并发症出现。Glisson手术方式所用的手术时间显著少于肝门血流阻断术,但是两种手术方式在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上无显著差异,只是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相较对照组患者更少。这同时说明如果医师的技术够好,无论采用何种手术方式都不会延长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后的住院时间也不会存在较大的差别。观察组患者手术后第1、7天的ALT、AS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 P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这说明Glisson蒂横断式肝切除术对患者的肝细胞损伤的程度显著小于肝门血流阻断术。

[1] 伏旭, 何健, 史炯, 等. 肝细胞癌大体形态分型的临床意义[J].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2015, 14(2): 120-126.

[2] 程树群, 孙居仙, 石洁, 等. 肝细胞癌伴门静脉癌栓的治疗现状[J].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15, 22(10): 1157-1160.

[3] 周学士, 任雷, 彭蕾, 等. 索拉非尼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疗效观察[J]. 实用肝脏病杂志, 2015, 18(1): 59-62.

[4] 荚卫东, 刘文斌. 肝细胞癌伴门静脉癌栓的手术治疗[J].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15, 31(6): 859-862.

[5] 余钒, 郑树国, 李建伟, 等. Glisson蒂横断式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的临床疗效[J].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2015, 14(4): 305-309.

[6] 徐继威, 温苑章, 李嘉, 等. GLISSON蒂横断式精准肝切除在临床中的应用研究[J]. 临床医学工程, 2016, 23(4): 487-488.

[7] 姚兴旺. 腹腔镜下不同肝脏血流阻断术在肝叶切除中的应用[J]. 大家健康旬刊, 2013, 7(2): 38-39.

[8] 晏益核, 卢榜裕, 蔡小勇, 等. 肝门血流阻断在腹腔镜肝切除术的应用[J].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12, 19(7): 704-708.

[9] 窦春青, 孙丽媛, 金鑫, 等. 选择性入肝血流阻断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的应用[J].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 电子版, 2017, 9(1): 135-138.

[10] 周乐杜, 龚学军, 李劲东, 等. 完全腹腔镜下原发性肝癌切除32例报告[J].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11, 20(7): 673-675.

[11] 张耀军. 肝细胞癌切除术后复发的多学科治疗现状与展望[J].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 2013, 2(4): 98-98.

[12] 张巨波 郭坤 朱小东, 等. 癌旁肝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2α预测原发性肝细胞肝癌切除术后复发预后的价值[J]. 复旦学报: 医学版, 2012, 39(5): 449-453.

[13] 杨浩, 杨连粤. 肝癌术后复发转移相关因素研究进展[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2, 32(10): 868-870.

[14] 许鑫森, 陈伟, 张灵强, 等. Glisson蒂横断式肝切除术治疗肝细胞癌[J].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2014, 3(4): 210-214.

[15] 罗志强, 邵江华, 邬林泉, 等. Glisson蒂横断式肝段切除术治疗肝癌15例分析[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1, 31(6): 506-507.

R 735.7

A

1672-2353(2017)24-160-02

10.7619/jcmp.201724067

2017-07-16

刘兴贵

猜你喜欢
肝门肝细胞贵州
外泌体miRNA在肝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联合半肝切除与围肝门切除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疗效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在肝门部胆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贵州,有多美
沉醉贵州
多彩的贵州 多彩的茶
我与贵州茶一起
肝细胞程序性坏死的研究进展
肝细胞癌诊断中CT灌注成像的应用探析
肝门部胆管癌47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