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于雄,吴松鹰,林菊珊
(1.福建中医药大学杂志社,福建 福州 350122;2.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福建 福州 350003)
卒中后抑郁中医易患因素的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
林于雄1,吴松鹰2,林菊珊2
(1.福建中医药大学杂志社,福建 福州 350122;2.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福建 福州 350003)
目的 探讨影响卒中后抑郁(PSD)的中医易患因素。 方法 收集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2010年2月—2011年3月就诊的脑卒中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分析影响PSD的中医易患因素。 结果 纳入的120例脑卒中患者中检出PSD患者36例,占30.0%。脑卒中患者中医证候分布以气虚、阴虚、肝虚、肾虚、痰证、瘀证、肝气郁结证为主。以这7个中医证候因素作为自变量,以脑卒中后有无抑郁为应变量,进行两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气虚证、阴虚证、痰证、瘀证及肝气郁结证是主要的中医易患因素组合。 结论 卒中后抑郁中医易患因素为气虚证、阴虚证、痰症、瘀证和肝气郁结证,这为PSD的中医药干预提供参考依据。
卒中;抑郁症;中医易患因素;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
卒中后抑郁(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是发生在脑卒中后的一种以情绪低落、自责自罪、兴趣减退为主要表现的情感障碍性疾病,它不仅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并且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的康复。中医认为PSD属于中医学“郁病”范畴,其病因病机为中风后气机逆乱,痰瘀内生损及人体阴阳气血,使脑神失养,神失所藏而发病,病变在脑,与肝、心、脾,肾有关,病多虚实兼见。本研究以脑卒中人群为研究对象,采用临床流行病学的调查方法,从中探讨影响脑卒中后抑郁的中医易患因素。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0年2月-2011年3月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卒中患者120例。其中男72例,女48例,平均年龄(64.28±11.99)岁,病程0.5~13.0个月,其中缺血性卒中75例,出血性卒中37例,混合性卒中8例。
1.2 诊断标准 脑卒中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1],并经脑CT或MRI检查证实。PSD的筛选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1评分量表,≥21分者诊为PSD。
1.3 纳入标准 ① 符合上述脑卒中诊断标准;②脑卒中为第一次发病,病程为14 d以上;③ 检查合作,能够回答调查内容者。
1.4 排除标准 ① 既往有抑郁症病史者;② 合并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疾病者及恶性肿瘤患者;③ 脑卒中后出现意识障碍、构音障碍或失语者;④ 既往有精神分裂症者;⑤ 合并焦虑症且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14分者。⑥ 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5 中医证候学调查 ① 本虚证辨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心虚、肺虚、肝虚、脾虚和肾虚,辨证标准参照1986年全国中西医结合虚证与老年病研究专业委员会修订的《中医虚证辨证参考标准》[2]。② 标实证辨风证、火证、痰证、血瘀证和肝火亢盛证。风证、火证、痰证、血瘀证辨证标准参照1994年国家科委攻关项目85-919-02-01通过的《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试行)》[3],肝气郁结证辨证标准参照朱文峰主编的《中医诊断学》[4]。
1.6 统计方法 以中医证候因素作为自变量X,暴露于该中医因素者X取值为1,无则取值为0;以脑卒中后有无抑郁为应变量,有PSD者Y取值为1,无则取值为0,进行两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综合评价中医因素对卒中后抑郁的影响。
2.1 120例卒中患者中筛查出PSD 36例,占30.0%,平均年龄为(66.90±14.37)岁,其中男 19例,女17例。
2.2 中医证候分布情况 见表1。通过对120例脑卒中患者中医证候调查分析,显示以气虚、阴虚、肝虚、肾虚、痰证、瘀证以及肝气郁结证为主。
2.3 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 通过以上分析得出气虚证、阴虚证、肝虚证、肾虚证、痰证、瘀证及肝气郁结证与PSD密切相关,以这7个中医证候因素作为自变量,以脑卒中后有无抑郁为应变量,进行两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见表2。表2提示气虚证、阴虚证、痰证、瘀证以及肝气郁结证是主要的中医易患因素组合。
PSD属于中医学“郁病”范畴,其发病与中风后经脉痹阻、脏腑阴阳失调有关。现多认为本病病因病机为中风后气机逆乱,痰瘀内生损及人体阴阳气血,使脑神失养,神失所藏而发病,病变在脑,与肝、心、脾,肾有关,病多虚实兼见。早在《内经》中即有“忧愁者,气闭塞而不通”。金元时期,朱丹溪提出“气郁,血郁,痰郁,湿郁,热郁,食郁”的六郁学说,认为气郁为先,而后血、痰、热、湿、食等诸郁才能形成。明朝张景岳将病变中的内生之郁与情志所伤之郁加以区分,提出因病而郁和因郁致病的观点。因郁而病多为实证,因病致郁多为虚证。PSD属因病而郁,其病机多为本虚标实。从卒中的病理特点为风、火、痰、虚、气、血着手,探讨卒中后抑郁症的发病关键有二:第一,风、火、痰、瘀蕴结于内,不得宣泄,上犯清窍,神明失用,因实致郁;第二,气虚及阴血不足,心神失养,神不守舍,因虚致郁,临床多见虚实兼夹之证[1]。PSD为本虚标实之证,与正气亏虚、肝郁气滞、瘀血痰浊等因素关系密切,是在中风的基础上,由于风、痰、瘀、热(火)胶搏郁结致使气血郁滞不畅,肝气失其条达,神明失其清展而情绪低落,出现抑郁[3]。情志内伤是PSD的重要病因,脏腑虚衰是PSD的病理基础,气郁、痰瘀、正虚是PSD的病理变化[6]。有学者认为肾精亏损是PSD发病的基础,肝气郁结是PSD发生的主要根源,痰瘀为中风及PSD的共同病理因素,PSD乃诸因素相互影响交互为患[7]。
表1 卒中中医证候分布情况(n=120)
表2 PSD与中医证候的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参数(α=0.01)
中医证的概念反映了疾病发生发展时,机体内部以及机体与周围环境之间矛盾运动的过程。认识到病因与机体、局部与整体互为影响的辨证关系,其致病主导作用突出了内因性和机体反应状态的整体性。因此,中医的证可以做为人体是否发病的一个内在因素加以研究[8-9]。本研究以脑卒中人群为临床中医证候调查对象,通过病例-对照研究,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PSD的发生发展受到中医证候因素的影响,其中气虚证、阴虚证、痰证、瘀证以及肝气郁结证是主要的中医易患因素组合。研究的结论能为进一步探讨PSD的中医发病及演变机制和开展前瞻性病因研究提供线索,为PSD的中医药干预提供参考依据。
[1]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S].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2] 沈自尹,王文健.中医虚证辨证参考标准[S].中西医结合杂志,1986,6(10):598.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组.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试行)[S].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4,17(3):64-66.
[4] 朱文锋.中医诊断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186-189.
[5] 段佩鑫,吴松鹰.卒中后抑郁发病机制的中西医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9(1):104.
[6] 吕向阳,张向东.经方辨治脑卒中性抑郁症[J].国医论坛,1998,13(3):11.
[7] 滕晶.中风后抑郁症发病机制探讨[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27(2):101.
[8] 刘泰,钟洁.探析脑卒中后抑郁的中医病因病机[J].辽宁中医杂志,2011,38(10):1996.
[9] 吴松鹰,黄俊山.林求诚论中医病因学临床研究[J].福建中医药,2015,46(2):50.
R228
A
1000-338X(2017)06-0040-02
2017-10-12
林于雄(1966—),男,副编审,主要从事医学编辑和中医内科临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