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燕
高职英语教改背景下教师如何成为创新型的教学“艺术家”
张燕
当前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现状不尽如人意,包括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材选择,评价体系等原因,但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更应成为关键因素。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应成为富有创意和激情的“艺术家”。本文透过当今高职英语教改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当下先进的教学理念,针对教师如何在教学中更有创新性提出一些建议。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威廉·詹姆斯在谈到心理学应该如何协助“教育艺术”的观点时说:“心理学是门科学,而教学是门艺术。科学本身从来是不能直接产生艺术的。只有用富有创造性的头脑才能应用科学创造艺术”。真正做到颠覆传统教学模式,处于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是否具有创新性教学理念成为关键制约因素。
学生。高职入学门槛下降,更多升学机会的同时,生源质量却很难保证。学生英语基础水平普遍较弱,参差不齐。此外,高职学生在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和学习目标的明确性方面都不尽人意。
教师。高职英语教师专业能力较强,但缺乏与学生专业背景相关的知识。纯英语理论结构式的讲授让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感受不到英语对将来工作有何帮助,导致他们放弃英语学习。另外,传统教学理念也束缚着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和改进课堂教学。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思想可以概括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及以学生为中心”。这与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精神相一致,也符合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及公共英语课程改革的需要。因材施教、“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口号一直在喊,但效果仍不理想。一项改革不能只依靠一个理论就能畅通无阻。碎片化知识涌现,学生有限的大脑容量不可能将知识全部吸收和内化。作为教师应思考,应该教给学生什么,怎样教。
关联主义。美国的西蒙斯提出的关联主义认为:在当今的数字时代,学习是一种将不同专业节点或信息源连接起来的过程;持续学习的能力比当前知识的掌握更重要。高职学生学习态度和积极性欠佳,教师一味将大量知识塞给学生,只会令人失望。懂教学规律、熟谙教学艺术的教师应该认识到:教是有限的,:学才是无限的。“教”,:是为了“不教”。教会学生怎么学,知道在哪得到想要的知识更为实际和重要。
新建构主义。新建构主义是当今网络时代的新型学习理念,强调建立“以个人的兴趣爱好为核心,以个人的工作学习生活需要为核心,以问题解决为核心”的“蛛网式”知识结构,在信息超载和知识碎片化的时代中搜索和选择需要的知识,形成个人独有的知识体系,不断实现知识体系的创新与更新。教师应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和途径,根据自己的需要运用不同渠道找到需要的知识,实现个人知识结构。
知识嫁接理论。知识嫁接学说认为,人类的个体知识就像一棵具有三级结构的榕树,教育教学是对知识树实施“嫁接”的过程,不同种类的知识需要采用不同的嫁接技术。除了遵循科学规律,教师更应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和主观性,采用具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更为艺术的教学手段。与时俱进,用更有针对性的教学理论来实现知识的“嫁接”。
成为有个性魅力的人。90后的学生除了关注教师的专业素质,更多是凭着对老师的一份“感觉”决定要不要或者爱不爱听这个老师的课。所谓“感觉”正是教师传达出来的个性魅力。苏联教育学家斯维洛夫说:“教育家最主要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开朗风趣、言语机智、抛弃严肃死板形象的老师一定会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喜爱。
成为走进学生心灵的老师。学生的情感需求和表达更加明显和直接,老师应在教学中做到情感的投入,包括对教学的责任感,对学生的关爱,对教学内容中情感部分的赋予。让自己具备充分的感染力,亲切的态度,耐心的讲解和饱满的热情。如果学生的动机、兴趣、意志等情感因素都能发挥作用,教学效果会大大提高。
成为美的使者英语教师应把自己修炼成美的使者,包括美的语言,美的仪态,美的教学方法,美的教学环境和美的情感。语言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它的真正的美是离不开言辞的热情、诚恳和富于激励性的。把语言说得令人以愉悦,用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语音让学生感受英语美。另外,得体的穿着和落落大方的教态也是需要做到的。
擦亮善于寻找和发现“新玩意儿”的眼睛。教师要成为追赶时尚和潮流的“新生代”。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学生喜欢什么,带着好奇和乐于尝试的心态了解和认识新事物。将其利用到教学中,一定能让学生备有亲切感,怎能还将注意力挪开呢?这会是个充满惊喜的旅程,教师在这过程中享受新事物给自己和课堂带来的无限可能。
一切为了创新。根据“知识嫁接”理论,教师在教授新知识时通过不同的嫁接技术(教学方法)使学生将新知识与之前原有的知识进行“嫁接”,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和体系。培养学生学会“自嫁接”,在我理解,应该就是创新意识吧。教师更需要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而不是知识内容。所谓的学习方法是具有创新性的,激发和启迪学生开展创造性的实践和学习。
海南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