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立华
摘 要:中学生普遍处于身体与心理发育逐渐趋于成熟的阶段,在这一时期学生并不愿意将自身想法及内心世界暴露给别人,他们往往渴望独立,又想要被关注及重视,因此,在这种矛盾机制作用下,学生情绪也会由于受到相关因素影响,出现较大波动,一方面他们单纯、可爱,拥有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另一方面他们的情绪调节意识及能力较弱,这就使得情绪极端化问题大量存在,一旦控制不当,就会直接引发相应心理疾病及障碍,因此,这就需要着重培养中学生的情绪调节能力,使他们能够控制自身情绪,从而大跨步地走向成熟。
关键词:情绪调控;中学生;情绪调节能力
情绪调节能力是现代社会交往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能力指标,无论是对于自身发展,还是与人交往,只有能够对情绪进行控制,才能为自身发展提供积极有效的助推力,尤其是中学生,心理问题普遍存在,从现阶段来看,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呈现出了逐年增高的趋势,心理问题的长期存在,将会对学生发展造成极其不利的影响,因此,这就需要对中学生情绪调节能力进行培养。本文就从引导学生对自身情绪特征进行精准了解入手,提出了情绪调节途径,使学生能够对情绪进行精准掌控。
一、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自身情绪特点
1.情绪情感与健康的关联性
只有情绪始终保持良好状态,才可以进一步衡量人的健康程度,相对的情绪也能对健康产生直接影响,一旦一个人长期情绪低落、暴躁、负能量爆棚,其身体机能的正常运行就会被破坏,生理功能也会逐渐趋于紊乱,这将为疾病的发生提供可乘之机,并且消极情绪也会导致心理活动呈现不良状态,失衡问题随之加剧,这在我国古代医学范畴中就有明显体现,也就是说情绪反应如果超出相应标准界限,身体健康将难以维持正常水平;反之,乐观、积极向上的情绪则能够激发身体活力,促使神经系统的各个部分都能保持活力,这样身体器官活动就能达到相应有效的平衡点,对于身体健康来说大有裨益。
2.情绪情感与行为的关联性
当初中学生情绪状态良好时,解题思路就会处于更为清晰、透彻的环境下,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的思维突破局限性,更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效,促使学生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下进行学习,这对学生未来发展来说也具有積极影响力;反之,学生如果情绪较为低落,不仅注意力难以集中,学习思路的发散更会受到阻滞性影响,这就使得学生的思维呈现慢速特点,在反应能力迟缓的环境下,学习能效必然随之逐渐下降。因此不难发现,情绪及情感态势,能够直接对学生的行为方向产生作用,这对学生的学习及未来发展来说都存在密切联系。
3.情绪情感与人际关系的关联性
情绪与情感本身就是互相关联的统一整体,二者所发挥的作用在人际关系这一主体框架中不容忽视。初中生处于班级及社会群体中,与人交往也是考验其个人能力的有效途径,只有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能够保持平和心态,对自身情绪及情感进行有效控制,才能对他人情感形成深刻认识,这样就利于他们找寻自身与他人的情感平衡点,人际沟通效果就能达到最佳水平,从而为其人际关系的建立夯实基础,这对于学生未来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二、培养学生情绪调节能力的有效途径
1.转变认知思路
心理学研究表明,刺激事件本身不决定情绪的性质,是对刺激事件的认知决定情绪的性质。即“人受困扰,不是由于发生的事实,而是由于对事实的观念”。因此,调控情绪和情感,最重要的是改变认知,换一个角度去认识发生的事情,改变非理性认识和错误观念,这样就会从根本上预防或者缓解不良情绪。
2.培养学生转变注意力的能力
把注意力从引起不良情绪的事情转移到其他事情上,而不是让自己一直深陷其中,什么事都做不了,这样可以使人从消极情绪中解脱出来,做一些自己感兴趣、能做到的事情,从而激发积极愉快的情绪反应。学习幽默。幽默并不是先天能力,它能够在后期学习中促使能力得到培养及提升,所以,初中生在闲暇之余可以对自身的幽默能力进行强化,比如,多看看幽默的漫画、笑话、文章等。幽默是精神的消毒剂,是消除不良情绪的有效方法。有时,一句幽默,可以避免使自己陷入尴尬和被动的局面,并避免激化矛盾,使焦虑、不安及愤怒的情绪得以缓解。
3.合理宣泄情绪
这里强调“合理宣泄”,要在适当的场合,用适当的方式来排解和发泄心中的不良情绪。发泄是一种情绪表现的方式,能够防止不良情绪对人体的危害。发泄应该是合理的,要有度,既不能伤害自己,更不能损害他人,如:在适当的场合哭一场;向他人倾诉;适度的运动,可以通过跑步、急走等活动改变不良情绪;放声歌唱或大声喊叫,放声歌唱可以提高士气,大声喊叫能够释放内心积压的郁闷,都是很好的调节情绪、发泄内心痛苦的方法,有助于使人的心理达到平衡。
参考文献:
[1]牛玉梅.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绪调节能力[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
[2]肖双春.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情绪调节能力[J].读写算(教研版),2015.
编辑 郭小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