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艳
摘 要:阅读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发展思维、提升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一定要重视阅读教学的过程,认真分析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思考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阅读;教学;问题;策略
阅读被称为最重要、最直接、最经济、最方便的学习方式。所以,现代素质教育中重视阅读教学的呼声也变得越来越高。因此,初中语文教师一定要做好自己的阅读教学工作,以此来帮助学生提升其阅读能力。对此,我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来谈谈自己的工作感悟。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学生进入初中后,课程的数目和学习难度都有所增加,学习节奏和学习压力也逐渐增大,这些因素很容易令其对枯燥的语文阅读产生逆反心理,从而降低学生的阅读兴趣。一些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时中带有一定的功利心理,将学生成绩当做唯一衡量标准,将教学内容以外的阅读视为“无用功”,从而忽略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这一现象反映出了教师与学生对阅读教学认识不足的问题。一些教师在阅读指导时所用教材只有单一的课本,不能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阅读需求。一些教师在阅读教学时经常采用循环的朗读教学模式,让学生倍感无趣,更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提升初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相关策略
閱读教学是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为核心目标的教学活动,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怎样有效开展阅读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提升阅读能力呢?
1.增强学生的阅读意识,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意识是行动的先驱,只有先增强学生的阅读意识,才能促使学生深入地进行阅读学习,长此以往,才能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例如,在阅读《济南的冬天》时,我先向学生提出了几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阅读?我们要阅读什么?”学生听后哈哈一笑,认为这问题很简单,可细细琢磨后表情却变得凝重起来。在短暂的思考之后,我点名让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一个同学说道:“阅读能使我们获得知识,我们要阅读这篇文章中的内容与表达的情感。”接着我又询问了几个学生的意见。思考片刻后,我向学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阅读一本好书就像在和一个名人对话,所以,阅读能通过文本中的文字、符号将我们头脑中的思想与读物内容之间建立起联系并展开对话,通过创设性思考来获得文本的意义,以此来丰富我们的人生体验。阅读并非是简单的“发音”,而是要读出文章的重点(关键词、关键句),并用铅笔勾画出来,要读出作者文章中的意境和文中表达的目的与情感。因此,我们一定要带着这些问题进行有目的、有意识的阅读,这样才能提升我们的阅读效率,进而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创新课堂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齐读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因此,教师更要创造新的阅读模式,以此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例如,在教学《皇帝的新装》第一课时中我采用了“分角色读”“个别读”“小组读”“接替读”的阅读教学模式,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故事的梗概。在第二课时教学中我为了让学生深刻地理解文章的主旨,采用了故事续写的教学模式,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活用能力,我要求学生在熟读文章的基础上,依照故事的发展情节,展开丰富的联想,为课文续写一个意想不到却又带有指向意义的结局。只见一个学生写道:“皇帝回到皇宫后想到了一个挽回自己颜面的办法,他又大摇大摆地让随从跟着自己走到街上说:‘亲爱的人们,请停下手中的活儿听我说,这次奇怪的新装的事情是我故意编的,那些说谎话的人我已经贬了他们的职,而你们最后没有说谎话,我决定重赏你们。”这样的续写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更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3.扩展学生的阅读范围,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单一的课本教材内容已经不能满足初中生的阅读要求,对此,教师更要扩充学生的阅读量,扩展其阅读范围,以此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例如,课本教材中有部分的名著导读内容,大多数教师只是就教材中的片段进行“浅尝辄止”的讲解、分析,但这样的做法无异于管中窥豹。所以,我在教习完教材中的名著导读后,会让学生通过图书馆或者互联网等途径进行更多章节的浏览、学习,并要求其进行500字的读后感写作。写作的内容可以是学生从名著中获得的精神感悟,也可以是学生在看名著时遇到的问题等。除此之外,我还会在教室中设置“读书一隅”,并放上心理教育、读者文摘、名著等富有教育意义的文学作品,这样的阅读活动不仅能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能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其成为一个有文化涵养的人。
阅读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初中语文教师一定要重视课堂阅读教学过程,重点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以此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淑燕,程培义.初中语文自主探究阅读教学的研究[J]. 科技创新导报,2013(29):154.
[2]吴丽梅.初探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策略[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2):455.
编辑 李博宁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