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生成性文本解读策略

2018-01-08 20:32陈尚龙
新课程·中学 2017年10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陈尚龙

摘 要:在课堂教学中总会出现一些即发的、非预期的教学因素,这些因素不是干扰,而是学生智慧的火花。所以,教师要善于捕捉信息,并运用教学机智灵活地调整教学计划。这样,就会因势利导地演绎出灵动而精彩的课堂教学。围绕生成性文本解读策略进行阐述,旨在提高阅读能力。

关键词:生成性文本;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生成性文本具有两个特征:一是可能性,能从文本中读出作者与编者的种种意图;其次是必要性,对现实生活有一定的启示意义。这样,就会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对文本作出全方位、立体化的阐释。

一、深入解读文本,形成自己对文本的理解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文本是阅读教学的资源,作为资源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并富有文化内涵与时代气息。文本的体裁与风格多样,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因此,文本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并发展自身素养的重要介质。例如,在教学《“诺曼底”号遇难记》时,作者雨果在文本中讲述了一个发生在1870年3月17日凌晨4时的故事。在英伦海峡上,“玛丽”号因大雾误撞了“诺曼底”号导致它沉没的特大海难故事。在教学预设中制订了这样的教学内容:(1)词语,如忠于职守等;(2)环境描写的语句,如“大海上夜色正浓,薄雾弥漫”等。(3)对比的语句:乘客们的反映与船长的反映。(4)船长简短有力的对话。(5)船长形象。哈尔威船长的镇定、冷静、忠于职守是这篇课文最值得突出的文本价值处,是最值得我们汲取的人性力量。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内容,就哈尔威船长的形象进行深入分析。深入挖掘角色的形象,学生对忠于职守的认识更加深刻。

二、引导反复咀嚼,在字斟句酌中解读文本

我们知道,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常常被作者那用心斟酌的最准确、最传神的字词所折服。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反复咀嚼、玩味与品析。这样就可以从字里行间发现文中的美点与妙要,品出力透纸背的意蕴。如果我们忽视文本中的语言文字,抛开语言文字的本体,略谈语言学习的倾向。这样就会把语文给架空了,这是一种舍本逐末的做法,是无法真正意义上解读文本的。例如,在教学《济南的冬天》时,作者认为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这“温晴”很值得我们去推敲,因为我们没有感受过温晴是什么感觉。原来,作者的青少年时代是在北平度过的,到抗战前夜,在英国伦敦大学和齐鲁大学教书。为了强调这种异常鲜明的感受,于是就把热带地方同济南作了对比。他以热带地方日光“毒”得“叫人害怕”作反衬,突出了济南的冬天能有“温晴的天气”的可爱。这样,在对“温晴”这个词的品读中,沿着“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这条主线,从而水到渠成地引入了下文中一幅幅淡雅的山水画中。

三、提出具体问题,激发学生思维的兴奋点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最感兴趣的就是富有探讨价值的问题。因此,在文本阅读中教师应该通过具体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在教学《岳阳楼记》时,通过多媒体展示问题导入:“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分布在各地的亭台楼阁数不胜数,你知道我国的‘四大名楼吗?”学生立即回答:“鹳雀楼”“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等,学生列举了全国各地的名楼。此时,在学生意犹未尽中又抛出第二个问题:“你能举些有关写这四大名楼的诗句吗?”这个问题是学生没想到的。但立刻有一学生想到了学过的“岳阳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句子,于是教师因势利导:“你知道这句名句出自哪位名家的哪篇名作吗?”“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很好,今天我们就要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来感受范仲淹的这一伟大政治抱负。”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导,激发了学生的兴奋点。于是,顺利地进入了文本的阅读之中。

四、有效挖掘内容,激起学生的体验与感知

阅读教学理论认为,阅读感知与人的体验是息息相关的。因此,阅读中要挖掘文本素材背后的潜质。因为有价值的教学内容,还需要教师深入挖掘文本才能够体现其价值。这是知识生成的直观反映,是生成性文本的集中体现。这就需要教师有深入的探究,并善于挖掘其中有价值的阅读素材。这能够帮助学生对于文本阅读有更加深刻的体验与感知。例如,在教学曹操的《观沧海》这首诗时,就引导学生结合学过的历史知识,认真分析诗歌的写作背景。这样,学生就了解到曹操在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的过程中。他们邻碣石山,面对着洪波涌起的大海,觸景生情。这样的场面便激起了诗人的感慨,于是写下了这首千古流传的诗句。通过教师这样的挖掘,让学生借助各种知识来品味诗的内涵,这样的教学过程既很好地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地位,同时也进一步激活了学生的体验与感知。因此,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学生很快进入了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中。

总之,语文阅读教学中要达到生成性阅读的境界还需要教师有足够的心胸与智慧。俗话说得好:“心有多宽,舞台就有多大。”只要我们尊重学生在阅读中的感受与体验,那么阅读教学就会让学生多一点欣赏、多一点智慧。因此,在生成性文本阅读中理智对待每一个动态的生成。这样,学生就会在动态生成中享受语文阅读的快乐。

参考文献:

[1]刘光成.语文知识教学的历程与反思[J].当代教育论坛,2015(5).

[2]许紫薇.论杜威知识观及其对新课改中的启示[J].新课程,2016(7).

编辑 鲁翠红endprint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