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红琳
修表匠的屋子,能容一人转身。生个土炉,一截炉筒伸出来,冒几缕青烟,很细,很细,像怕着谁,藏藏掖掖的。不冒烟时,会滴黑油烟。要是从下面走过,不小心让黑油烟掉在衣服上,那就全完了,回家等着挨大嘴巴子吧。
小房里很整齐,工具靠窗台一字排开。从大到小,大扳子,大小扳子,小扳子;大改錐,大小改锥,小改锥。大镊子,大小镊子,小镊子。还有大刷子,小刷子……再下来就是放在小盒子里的,大齿轮,大小齿轮,小齿轮;还有螺丝:大的,小的,更小的,小得不能再小的油丝。一个盘子里放着一块吸铁石,上面有很多小铁末。凡是能挂东西的地方,都挂着了各式各样的钟表。
当然还有那个放大镜,不过,大部分时间,放大镜镶嵌在老钟表匠的眼皮里。
老钟表匠取下放大镜,很小心地放在麂皮上,灰不溜秋的,巴掌大。在上面来回摩擦,直到把镜面擦得纤尘不染。天好的时候,他会出来走走,和旁边的摊主们聊聊天。
二完小在街后的巷子里,孩子们放学后,会在这里逗留一会儿。有的干脆就趴在窗户上看,什么时候看够了,才想起回家。这里面有老钟表匠的儿子,后来的小钟表匠。
他们在,老钟表匠也就不锁门,只轻轻地带上。老钟表匠这泡尿可憋得时间不短了。
却说那趴在窗户上看的,其中一个是补锅家的女儿。她摘下棉猴的帽子,两根小辫子就甩了出来。两只眼睛圆圆的,头发毛茸茸的,显得格外好看。老钟表匠有时会停下手中的活,逗她:长大给我们做媳妇好不好啊?补锅女不答他话,也不恼,依旧专心地看着他手中的活计。
虽然那时已经不补锅了,但说起她家还是:补锅的。就顺便叫她是补锅家的女儿。人们都简化为:补锅女。据说,当年在城里,她的父母补锅、补碗技术是一流的。
老钟表匠一出门,小钟表匠神气起来。他先是拿起桌面上的表,比划着在自己手腕上戴,不过,根本戴不住,他的胳膊好像一截麻秆。孩子们紧紧盯着那块表,似乎都在想,要是戴在自己手上该多好。
接着拿起他爹的放大镜,递给补锅女,让你看看!
旁边的孩子们都围了上来,小钟表匠这时大喊:不能动手,只能看!
有的孩子说:就看看,不摸还不成?但同时也上了手。这一上手不要紧,补锅女没拿好,掉在了地上,小钟表匠急了,使出吃奶的劲儿去推他们,这一推,几个人跌倒了,后来一个干脆脚下一滑,不偏不倚,把个老钟表匠最心爱的、吃饭的家伙,踩个稀烂。
小钟表匠傻眼了,哇的一声,哭了起来。孩子们见势不妙,一个个溜走了。那补锅女倒是没哭,小心翼翼地从地上把那些碎片收起来。
小钟表匠跟着来到了补锅女家。
她爸看看女儿手里的东西,似乎明白了七八分。他当然认得那是老钟表匠的东西。
她妈说:这可咋办,这东西很贵啊。
她爸说:贵咋了,贵也得赔人家!
她妈说:只是不知城里哪里有卖?
她爸说:要下趟口里。
补锅女一直也没说话。就在手里捧着那堆碎物。
补锅的生意冷淡下来之后,他们家就做起了白铁匠的生意。所谓白铁匠,就是用白铁皮打个水壶、水桶、烟箱、簸箕什么的。我想,之所以叫白铁匠,是要和那种烧个大火炉,在上面打黑色的铁块相区别开来吧!
上学前我把水壶放在炉子上,等回来时,水烧干不说,还给壶烧了一个洞。
妈罚我到补锅女家,去糊这个洞。
我提着水壶,踩着雪来到补锅女家。这种房子我是第一次见到,进了一层,再进一层,又进一层,最里面有个小院。其实就是个天井。天井里,补锅女在吊嗓子,只穿了一件贴身的粉毛衣,胸脯挺得高高的。看来,传说是真的了:街上人们说她要考剧团。我当然不敢叫她补锅女,憋了半天,终于说:姐姐,你妈妈叫你。
她回头,狠狠地说:谁让进来的?我只好往外走,出一层,再出一层,最后出到临街铺面。她妈说:等一会儿,小家伙。你这个好弄,一下就好。来了个老活儿,很久没用那些家伙了,我去找找。
一个穿着羊皮袄的人,坐在马扎上,正往他的长烟锅里压烟丝。压好烟丝后,他也不点火。说实在的,我想看看他怎么点火的。他从怀里掏出个布包,放下来,打开布包,是个旧的蓝瓷盘子。再打开,看到很明显的一道裂 。
补锅女的妈妈出来了。她把火柴递给羊皮袄,羊皮袄把盘子连同那块蓝布都递给她。他说:老辈人传下来的,舍不得扔,还是补补用着好。补锅女的妈妈并不说话,径直走了进去,我本来想跟进去的,刚走到门口被补锅女挡在了门外:她说,小孩儿,别乱跑,当心。
我有点不情愿地看着她。她说:让我看看你哪里破了,需要补?她说这话时,朝我促狭一笑。旁边的羊皮袄也听见了,干笑起来,他的长烟锅已经点着了,正[嗞][嗞]地冒着一股烟。他这一笑显然嗓子里吸进了烟,咳嗽起来。补锅女狠狠地剜了他一眼。
她转过脸,脸上温和了许多。开始点火。她手里拿了根白色的金属丝,对着好看的蓝火苗,那根白色的金属丝就慢慢烧化了,她快速地涂在壶底部。不一会儿,她抬起头:好了,小家伙,去那边盛点水试试。你家的壶该换新的了。里面,她妈妈喊:我知道他是谁家的孩子,要他三毛钱就行。她找了我两毛钱,我很意外,心里想着,这省下来的两毛钱,告不告诉妈。
这时一个高大的瘸子走了过来,大着嗓门吼:晚饭吃什么?
这个就是补锅女的爸爸。那年的冬天,补锅女爸爸搭了别人的三轮车(去长途车站坐车是要花钱打票的,这能省下一小笔路费)去口里,为老钟表匠买放大镜。口里口外不止是长城一个界线那么简单,最重要的是坝上和坝下之分。上、下坝时,要走几十里的盘山路,下雪路滑,车翻到了山沟里,所幸保下性命。养好之后,一条腿残了,据说脑子也出了问题。但人们救下他时,他却从怀里掏出个小盒子,说:这个没摔坏!
老钟表匠收到了补锅女爸爸赔的新放大镜。有一阵,很少从他的小房子里出来和人们聊天,也没和补锅女开过什么长大后做我家媳妇之类的玩笑。
过了许多年,小钟表匠和补锅女都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老钟表匠也一直没再提起过。又过了几年,老钟表匠死了。人们不习惯去国营修表店,国营的一来技术、态度都不好,二来时间也长。一个去国营店修表的人受了气,原因大概是这样的,那个店员是刚刚从上海学习了半年回来。上海,那可是去上海呀!那么大的城市啊!于是这个人自然地就牛起来,一般来个修表的,都不带拿正眼看的!于是人们怀念起老钟表匠。小钟表匠初中毕业后就不上学了,作为待业青年在社会上晃了段时间后,被分配到一个叫蛋库的单位。又过了许多年,那个叫蛋库的单位发不出工资了,小钟表匠这时才正式成了我们街上的钟表匠。
小钟表匠的房子依旧不大,只是挪到百货大楼外面的陈列窗口里。在里面,小钟表匠租了一个柜台那么大的地方。还是生一个炉子,不过炉子变成了铸铁的。遇到很冷的天气,炉筒里的烟会浩浩荡荡地往外冒。这些都是后话了。
补锅女考上剧团了!街上人们说,这么好看的女人就应该当演员,要不,真可惜了。
但紧接着又有传闻说,第三次筛选,补锅女被打下去了。原因是她有病。是一种我没听说过的病:平足。
虽然没考上剧团,补锅女却名声大起来。最直接的表现是,电力局长家的儿子看上她了。这一点,有最有力的证明,那就是,电力局给补锅女家专门拉了电线。晚上,几百、上千瓦的灯泡一直亮着,而且她们家做饭都是用电的,是电炉灶。我们做饭是用煤的,很多人家舍不得用电吹风,还用拉风箱的。
我们街上,好像还没有一家是官宦之家。对了,有一家,是县长的小姨子家。有时人们对着一个娇滴滴女人的背影说:快看,那是县长的小姨子。这个娇滴滴的女人住在这条街上,从没见过她长什么样子。以至于到现在,说起谁谁的小姨子,我的脑子里会先冒出一个女人的背影,而且必须是娇滴滴的。当然,这些跟我要说的故事无关,跟补锅女也无关。
一个清晨,阳光很好,是那种恰到好处的好,很温暖,很舒坦。另外,空气也很通透,里面带着一丝丝湿气。那情境,就像是三十多年后的洗街车刚刚驶过。住在西街的补锅女妈妈,听到“呯呯叭叭”的放炮声,放下手中的活,自语道:今天是什么好日子?谁家娶媳妇?
不一会儿,住在东街的人路过,和她打招呼:恭喜你了!
补锅女妈妈觉得是听错了:喜从何来?见鬼了。停下来思忖片刻。遂起身返回屋里,看看户口本还在原来藏着的地方,不像被动过的样子。出来坐下继续干活,心里嘀咕:死丫头,一大早去哪了?
又一個人过来:嫁闺女也不歇一天,还忙啊?补锅女妈妈这才知道,是真的见鬼了!
于是我们街上上演了从未有过的一幕:补锅女的妈妈跪在地上,呼天抢地,嚎啕大哭。最后擦干眼泪:对着南方,狠命地磕了三个头!嘴里说:老天爷,我朝南给你磕三个头,我没生过她,她也没有我这个娘,我们两清了!
细心的人们这才发现,电力局拉线的杆子虽在,但送进补锅家的线早就断了,线团在杆子上头绕了几个圈圈。似乎告诉人们,它们随时可以伸进去,也可能随时断掉,还可能就那么在上头待着。
却说街东头娶媳妇这家,正是我家大院的对面。
那个大院住了至少有二十户人家,我们院的大人,总是告诫我们不要和那个院里的孩子们玩儿。这其实也不用他们所谓的告诫,我们天生对他们就有一种惧怕。
这一家,不,是补锅女的婆家,住在院子的两间西房里。他们有九个孩子,补锅女嫁给的是第五个,他的上面还有两个姐姐和两个哥哥,两个姐姐出嫁了,但两个哥哥还没娶媳妇。前几天,补锅女的婚房刚刚顺利告成。房子占了院子的公用过道,或许会引起一场混战,他们家,不算老的,六个男人,在院子当中一字排开,吓退个把人不是问题。当然他们家六个男人站都不用站的,盖时,院子里不少人都在帮忙。
我们东街的有人说,这个媳妇娶得可真划算。就在那个很好的天气里,补锅女自己,不,她带着肚子里的孩子一个人从西街,走到东街她未来婆家的。
西街人们说,这家人不厚道,邻里街坊的,不应该这样把人家的闺女娶进门,这简直不是娶,是骗。也有人说:都穷成那样了,谁还顾得上厚道不厚道啊。不然,那一窝公狼个个儿都得打光棍。
有人说:东街邻居也没人告诉一下下?
又有人说:敢吗?谁敢?
杜家,杜家老五,补锅女的男人,一米八多的个头,或者更高。脸黑黑的。我们有时碰到会怯怯地叫一声,五哥。但大部分时间他是不理人的,我甚至怀疑他是否看见了我们。
人们叫他杜五哥,他的随从,以他们院为中心,向周围的院子扩散到整条街,甚至远到西关街,后来,发展到全城都有他的人。
那一天,西关街的一个人告诉他:货已到。
那一天,正是剧团复试的时间。
剧场里太热了,外面院子里摆了一溜办公桌。
有人喊着,无关人员,请退场。杜五不动地儿,一个人走到杜五跟前:无关人员……抬起头看着杜五的眼睛,把下半句话咽了回去。那双眼睛正和杜五的胸等高,那双眼睛停了片刻,和他的身子一起移开去。接着说:无关人员,请退场……
于是,无关人员都退场。闹哄哄的场地腾空了。
杜五坐在剧场大院的围墙上,一条长腿踩在歪脖子老榆树粗粝的树皮上。他身后是和剧院一墙之隔的,大修厂的二号仓库。这批短小的角钢,很好携带。只在这里待一夜的时间,他在心里重复着。
他的眼睛一直是长在后背上的。仓库出口,门卫位置,大灯位置……怎么才能把这只罩着铁丝网罩的大灯搞瞎?怎么不打死门卫,让他看不到?他一只手捂在下巴上,正好挡住他自己不断呑咽的喉部。
补锅女第几个出场的,一点也不重要。
重要的是她出场了。杜五的眼睛就是那一刻从后背移过来的。甚至他的耳朵、双手、双脚……
他两只脚都踩在了老榆树上。一个腾空飞跃,跳到地面上。
所有的人都向这边看。
包括补锅女,她的鼻尖上正渗着晶莹的汗珠。向他扫了一眼,那一眼惊为天人。他差点走到主席台跟前。刚才的“无关人员”怯怯地看着他,对他笑笑。
他盯着补锅女……补锅女一甩头,那个很长的马尾,在她的背后颤动。补锅女接着刚才读:寂寞嫦娥舒广袖……这里她带了一个动作,没有广袖,她的手腕露在外面,粉色的衣服,衬得她的手腕是粉嫩的,剔透的。
嫦娥……嫦娥……杜五心里在说,嘴里在说,全身都在说。
一个目光盯上他的目光,在说,你大爷的,休想!嫦娥,大爷我的!那个目光来自主席台旁边。是电力局长家的儿子。这时杜五黑紫色的脸膛,因为紧张,呼吸不畅,显得有点灰黑。
这是杜五自出生以来,第一次感觉到呼吸不那么自在。他弄不清楚是怎么回事。散场后,补锅女和电力局长家的儿子相随着,说笑着走出剧场大院。杜五眼睁睁地看着。那一团粉色从他眼前飘过。
杜五竟像钉在了那里。他舍不得离开。直到所有人都散去。
他的人问,货,今晚运不运?他说,去你妈的,老子顾不上。
那些报信的、准备晚上“运货”的,都莫名其妙。他说:老子有事,别跟着。
他不由得独自又来到了剧场,场院的大门上了锁,门房黑着。
门口空空的,只有一尊领袖的塑像立着,两米多高,杜五站在它的黑影里。
远处一只昏黄的灯亮着,街上连个鬼也没有。
他脑子里想着白天那一团粉色,连烟灰都忘记弹,直到烧到手指。他或站、或蹲、或坐。一包烟都化作了白烟。最后,他靠在“领袖”身上,竟然发现“领袖”晃了几晃,起初吓了一跳,扔掉烟,再认真晃晃,他发现:不是长在这里的!双臂用力一抱,竟然抱了起来!
多年以后,人们在杜五的公司大堂里看到了那个雕像,确认它是白色陶瓷的。那晚杜五是怎么背回他们家的,至今都是一个谜。
大抵回家后,杜五就累趴了,直接上床睡大觉。
却说院子里,正房里住着是曾经的所谓“三种人”,在酒厂的革委会上班,革委会撤了,他依旧变成一个普通工人。后半夜闹肚子,第一次出来,那个地方空着,第二次出来,原地白花花的多出个人,杵在那儿。立刻,他把本来应该拉到外面公厕里的屎,都拉在了自己的裤子里,这还不算,他感觉白色的“高人”在向他一步步逼过来,立刻跪下求饶,这一跪便没再起来。人们发现时,他已死了。
说到底,雕像为杜五败火,只能是暫时的。根源还在补锅女那里。
那一段时间,杜五打伤三个人,其中一个还上了医院。
他已经开始跟踪补锅女。
补锅女在教育街一个唱过二人台的老师家里学习,每天晚上六点去,差不多八点前后回家。要命的是每天电力局长的儿子都跟着,这要是换个一般人家,杜五早就失去耐心了,这次不同,电力局长给公安局一个电话,他就得进去。他不是不敢,如果那样,可能离开补锅女会更远。
终于等来了机会,电力局长把儿子弄到省里一个子弟学校学习去了。
补锅女爸爸,一瘸一瘸跟在后头。杜五让手下的人买了酒,很容易把补锅女的爸爸引到了红旗食堂去喝酒。
从老师家出来后,见不到父亲,补锅女自己往家走。在一个僻静的地方,杜五截住了她。这个场景,杜五想象了不下几次。眼下却不知道怎么开口,说什么。
我想和你交个朋友。
我不想。
不行,你现在就是我的女朋友了。
凭什么?
不凭什么,你要跟我结婚。
补锅女想跑,当然那是不可能的,他的手比铁钳还有力,只轻轻一用力,就把补锅女拉入怀中,这原不是杜五想象中的。他想象的是,补锅女像那天在台上一样,对他温柔相从。没想到,补锅女拼命挣扎,就像一条小鱼,在他怀中扑腾。最初他只想让她停下来,并不打算对她怎么样,但是她越是挣扎,他越是不放手,也就一步步激起他的欲望。事后他想,自己这是把她强奸了吗?不过这有什么关系呢?反正是要让她和自己结婚的。
事后,他把补锅女送回家,补锅女并不回家,自己朝东洋河走去,等杜五发现她想跳河时,又一把抓住她。
你不能跳河,你跳了河,谁和我结婚?
补锅女不理他,还是要往桥头走,那里水深。
杜五说,你要死了,我就找你父母要人,让他们不得安生!
这次补锅女不挣扎了。
他们像一对大胆的处对象的人,几乎是依偎着,从东门外又回到了西街。
杜五让他的手下把补锅女交给她的爸爸。那一刻,她的目光瞟到一个人,小钟表匠。
补锅女一直在家待着,她三天没下床,也不吃不喝。
补锅女妈妈叫来邻居谢奶奶,平时能掐会算的谢奶奶,没说出什么来。临了,只说,这年头,不兴那么早结婚。
几天后,补锅女下地了。也不打扮,也不出去,把一张白铁皮敲得嘎嘎响。
这其间,小钟表匠找她,说有几句话要说。她说:滚!
补锅女的妈妈买了两瓶酒,两包点心,找了人。给她分配了工作,她被分配到商业局饮食公司下属的糕点厂。她上了两天班,不上了,她说不想和婆婆妈妈的人一起,见天团面团。她说要去大修厂,哪怕去铸工车间端铁水。
她真的去了大修厂,分在铸工车间,刚去什么也不会,就是端铁水。
当然,杜五不时派人来给她捎话,让她出去见他。她一概不理。
那天街上人们传说,杜五杀了人。
又有人传说,杜五跑了。
还有人传说,那个人没死,只是被捅了一刀。
所以杜五很快又回来了。
这时补锅女找到他:你说要和我结婚,说话还算数吗?
杜五瞪了眼,说话不算话是孙子。
补锅女说:明天就结。
杜五说,明天不行,明天才盖房。
补锅女把户口本偷出来和杜五去街道领了结婚证,又偷偷把户口本放回去。
其实,嫁来时,也就是不到四个月的身孕,还是被眼尖的人看出来了。
补锅女的犟拗是少不了挨打的。虽然杜五很明显是手下留情的,但对于一个有身孕的人来说,多轻才是轻呢?
杜五和电力局长家的儿子,终究是要打一架的。电力局长家的儿子去大修厂门口找到她:你为什么嫁给一个混混?
补锅女不说话。
你他妈的下贱!电力局长儿子哭了,很伤心的样子。
补锅女说:我都这样了,你哭什么哭?有能耐的话,为嘛不让你老子也派我去学习?电力局长家的儿子说:你等着。
补锅女看着他的背影苦笑一下。
消息很快传到杜五耳朵里。找到电力局长的儿子并不难。竟敢骚扰你大爷的女人,活腻歪了吧?那局长的儿子并不怕他:你就一痞子,混混,我才是她男人。她肯定会离开你!杜五觉得没必要和他废话。于是,他的腹上、大腿上分别被捅了一刀。那时小家伙——杜少辉还没出生。杜五被判了二年。这其间,杜五的两个弟弟,那是一对双胞胎,夏天时和另外的三个孩子去水库玩,两个双胞胎一起沉入水底没上来。
婆婆埋了两个儿子。算命先生说,家里接二连三出事,是因为有人命硬,妨的!补锅女快生产时,坐了长途车去二百里外的监狱探监。杜五跟她说:哪都不能去,老实点儿在家里等着我。
她回来时,把孩子生在了长途汽车上,她抱着一团血污的孩子路过娘家,补鍋女妈妈正低头忙活,没看见她。她犹豫了半天,迈开脚步,一步步拉回到东街。
婆家人看到了孙子,也就暂且搁下对她的成见。
那是一个可爱的男孩子,有着和杜五一样的黑脸膛。长大是不成问题的。
问题是补锅女很快就下岗了。
妈妈说:我做不动了。你回来打白铁吧。做这个的人少了,还是能挣点钱的,饿不死。
她说:别丢人了。我还要上班,把养老保险接住交了。
于是,妈妈没和补锅女商量,把三进的房子卖了,在小巷子深处,买了两间旧房。
第二天才得知,买她房子的人转手又卖了,只是房价提了十倍。补锅女妈妈一夜间头发全白了,去找人家讲理,人家自是不理她。有人说让你女婿出面,没有不给的。
她犹豫一下,去闺女家。走了一半,又折了回来。从没登过闺女的家门,连外孙出生都没去,是让人捎去的鸡蛋、红糖。为了几个钱,脸上挂不住啊。认命吧。
补锅女爸爸已完全疯了。还没疯之前,用白铁皮,给外孙打了小水桶、小簸箕、小铲子什么的。那孩子用这些小工具,冬天铲雪,夏天玩沙子。直到他长大,那些东西还在,甚至到他死。
杜五回家时,杜少辉已经会跑了。
杜五说,现在重点是挣钱,谁还打打闹闹。补锅女很高兴:我们开个小五金门市。杜五说:你以为我是要饭的啊?
治安很严,再去干老本行“运货”没那么容易了。他向北谋算,他伙同他的朋友们往内蒙古草原腹地去了一趟,用很少的几匹马,带回牧民的几十匹马。把这批马分三个渠道,卖给南方一部分,一部分卖给当地农民,另一部分直接卖给肉联厂。不论怎么卖,都会有大把的钱进了口袋。几乎没有什么本钱。
这些钱,杜五带上去周边的城市里住酒店,找小姐。等花得差不多时,再下一次内蒙。最后一次,被骗的牧民有了防备,他们中一个人被牧民打死了,一个被当地警方扣下,杜五逃了回来。
补锅女每天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后,再去大修厂上班。大修厂不是原来的大修厂了,变成私有企业,一个外地人买下它。旧厂院地皮上,大部分都盖了房子,只留下原来的一个车间,补锅女是返聘的为数不多的技术工。补锅女用这些工资,给杜五买烟,买酒。杜五还想把剩下的钱都要去,补锅女不给,被扯了头发在院子里打。杜少辉便拿了一把铁锹砸向杜五,杜五一下高兴起来,举起儿子大笑:哈,不愧是老子的儿子。
杜五最大的一笔很是运气。
听朋友介绍,去的北方边界,边界那面的国家解体了。当然杜五不明白,国家解体了,为什么能有那么多的废钢铁,难道这个国家之前整个都是钢做的吗?整车皮的废钢,大块头的也不在少数。他一个狱友和钢厂的关系不一般,这不一般可真的不一般,别的人往钢厂交一车货,需要前三个月就排队,半年之后不见得能拿到货款。他们交一车货,最多一星期就搞定,而且拿到款也及时。不过结算货款都是一样,被扣下一个点,常常这一个点是提前以现金送到工作人员家里。这个城里最高级的车,都是属于钢厂的人。很快,杜五也有自己的车了,一辆、两辆。当然这时也有一个非常年轻漂亮的女子,去边界时跟来的。
比年轻时的补锅女还漂亮,修长的腿,白皙的皮肤。他们另外在外面买了房子,住在一起。补锅女和他打过几次,自是打不赢的。有时站在大修厂的铸铁车间里,看着红红的铁水,想,要是能把这些浇在他们身上就好了。可惜,她带不出去,就是能带出去也凝成块了。这时她会抹抹流到嘴角的汗水,反正是咸的,是泪还是汗,都是一样的咸。
那一年,还是有机会跳进东洋河的。在家躺了三天后,她想自己还是不能死,为了考剧团新买的两身衣服,还没好好穿过,自己穿上是多么美啊!就连爸爸也说,我闺女多俊呢!妈妈在一边说:美怎么了,美也不能当饭吃!虽然是丫头,还是学点技术保险,什么时候都饿不死,都能有口饭吃。
爸爸说:考上剧团不就是凭脸蛋吃饭了吗?再学好唱戏,那就是本事啊!
几天之后,同考的两个人都被录取了,她却没收到通知。爸爸说我闺女这么漂亮,怎么没录取呢?他认定是有人搞鬼了,王八蛋们!爸爸让她去问问:肯定是弄错了。她没去,她觉得太没脸了。爸爸瘸着一条腿去问,晚上很晚才回来,一身酒气,爸爸不停地说:平足,平足是什么?又不是像我一样瘸了!他妈的,尽是鬼扯!平足怎么就是病呢?
想到这里,补锅女下意识地,动了动,低头看看自己穿着特大号工装鞋的脚。如果……如果……跳进这铁熔炉里就一了百了了,她微闭眼睛,打了个寒颤。她当然不会,有杜少辉呢。
杜少辉不止一次被叫家长了,后来干脆不去学校。从大修厂下班后,补锅女从东街到西街,一家一家游戏厅找过去。有一次,补锅女饿着肚子,终于在一家游戏厅找到杜少辉,她是第三次在这里找到他了,她抄起自行车,砸向里面的游戏机,至少有三台游戏机被她砸坏,里面的几个孩子都吓跑了。老板让她赔偿损失,她又砸老板。老板是一个光头,黑色的背心里包了一个圆球般的肚子,胳膊上是黑青色文身,图案不明。补锅女气到浑身颤抖,加上没吃饭,老板不需要怎么用力,只推一下,补锅女踉跄几步,没站稳,摔倒了,头磕在椅子上,竟晕了过去。
杜少辉叫了几声妈妈,没见答应。抄起旁边的凳子,砸在老板光而肉多的后脑勺上,一下,两下,直到补锅女把他拉住。娘儿俩并不知道老板是死是活,补锅女让儿子快跑。好在那老板并没死,杜五也上下打点,花了一些钱,补锅女被判了三年。这之前,她一直拖着不和杜五离婚的,但是在入狱前还是签了字。
三年内,补锅女妈妈去看她,告诉她说,爸爸死了。补锅女竟然没掉泪,她说死就死吧,不死,这样活着也没多大意思。
补锅女妈妈边哭边说:你这个不孝女,你爸爸是多爱你啊!
补锅女看着妈妈走出去,妈妈如羽毛般的白发,凌乱,稀疏。步子有点蹒跚,那一刻她在想,这可能是最后一眼了。果真如此,补锅女妈妈回来后不久就死了。
由于杜五的关系,补锅女在里面也没受什么罪。三年后出来时,是杜少辉来接她的,杜少辉已完全长成一个大男人了,个子几乎高出当年的杜五半个头,戴了墨镜,脖子上挂了条金链子。他搂着补锅女说,他能挣钱养活她了。把一个存折交给她:这是姥姥留给你的。
问他在哪里工作,他说在杜五的公司。负责货款回收。
杜五竟然来到他们结婚的小屋。
杜五说,你回来了?
她说:没死在里头。
他又说,其实……似乎有点难为情,其实……现在,离不离婚都没事儿……好些当官的都有两三个老婆。
补锅女说,她要结婚了,让他不要再来。
杜五犹豫了一下,笑了:就你?一个母夜叉,谁敢要。
补锅女无话。
杜五也无话。
临走前,杜五回过身说,杜少辉有没有给她拿回一笔钱?
补锅女说,有,怎样?没有,怎样?
他看着她的眼睛,她直视着他,不移开。
他移开了:拿回来最好,你就留着。就担心没……
补锅女不想和他打听杜少辉这三年是怎么过来的。
她依旧去街上找他,从西街的网吧,到东街的网吧,从北街的网吧,到南街的网吧。她没那么容易找到他了,因为除了网吧,还有洗浴,除了洗浴还有酒店。
最后是在一家酒店的包房里找到他的。
一个比杜少辉大不少的男子,匆忙中拉住一个包的拉链,补锅女看到里面有不少白色的小包,还有好几打钞票。他背起包,临出门前瞟了她一眼,似乎有点心虚。补锅女看到他的右臂上文着一条龙。两个十六七岁的女孩子,露着肚脐,穿着短裤。一个染的黄发,一个染的蓝发,眼圈涂得很黑。她们看到她,没有一点惧色,只是背起包喀喀地走了出去,甩给她两个不屑的眼神。补锅女那一刻一下想到当年的自己,她坐下来想了很多:如果……如果……很多如果冒上来,都让她掐了回去。她还是坐在床边,没想到眼泪就这么流了下来。室内一片狼藉,桌上有锡纸,有针管,地上有用过的安全套。
杜少辉终于醒了。
他说:妈,你为什么要生下我?
她抚着他漂亮的额头,多好的年龄啊,帅气,活力。
他说:妈,不行,我戒不掉了!
补锅女依旧在掉泪,感觉好多年的眼泪在那天都找回来了。
杜少辉坐起来,抓住她的手:妈,我戒过,戒不掉!杜少辉干脆趴在她的膝盖上,呜呜地哭出声。
她抚摸他的头发,他的脸,他的眉毛,他的耳朵。她想,跳进东洋河,真是有好多机会的。为什么没跳?当发现肚子里有了时,她又去过东洋河。那时妈妈开始对她有所怀疑,几次都跟在她的身后。妈妈一直唠叨:从你生下来,就没离开过你爸爸的怀,不是抱着,就是在他脖子上骑著,一直到上小学之前。后来生下的弟弟,没出月子就死了,你爸爸更是把你当成心头肉了!剧团有什么好,不就是个唱戏的吗?在过去那叫戏子,和卖身的只差一步!哪有学门手艺好?不想在家,咱找街道主任,送点礼,让她给安排个工作。
为那份工作,妈不知道去了主任家多少次!她就那么按照妈妈的意愿上了班,后来忘了去死。她怎么能跟杜少辉说:本来想带着他一起去东洋河喂鱼的。怎么能说呢?
补锅女把嚎哭的冲动压回去:我儿还不到二十岁,妈陪着你,我们一起戒,一定能行的。
杜少辉去省里一家戒毒所,待了半年。在那里,杜少辉重又上了课,也看了不少书。他和补锅女说:妈,上课其实挺好的。
回来后,杜少辉和她住到了那个小房子里,她对他说:盼望着,拆迁的快些拆到这里,我们换套楼房住,有暖气,有上、下水,冬天不用弄煤、筛灰,那多好啊!
她偶尔领他到车间,教他用车床车个小玩艺儿,杜少辉很聪明,差不多一教就会。她在心里感叹:不愧是手艺人的后代,手巧着呢!他对自己的手艺越来越有兴趣,他说:妈妈,做这些,真有意思,我以后就做这个了。
不知什么时候,他给妈妈偷偷车了一只铁玫瑰,在她生日那天送给她。
那是补锅女最幸福的一段时光。如果能把这些时光打在铁上,像铁板上钉钉,永远钉下来,她多么愿意啊。
有一天,下班回来,在巷口看到那个右臂文龙的男子。
先是两夜,杜少辉又没回家,紧接着,补锅女发现,妈妈留下的存折不见了。
后半夜时,清洁工在西街的马路上,看到一个人躺着。其实,已经死了。
街上的人们说:那孩子是吸食过量毒品暴毙的。
人们还说:那孩子其实是像补锅女,很仁义的。可惜了。
几天后,又一个人横尸在西街上,后背被人扎了几刀,那是一个右臂上文了一条龙的男人。
话说,又过去近十年。
小钟表匠的儿子,把原来的百货公司一层楼都租了下来,如果你想买表可以到他那里去。
在两座大楼的骑缝里,成年累月,从早到晚,只有下午三点,阳光才到那里光顾片刻。那里成年累月,从早到晚,少有的几个节日除外,总有一个修理摊,修自行车、配钥匙、修鞋。人们问她,怎么不去对面的阳坡地儿,她会说,那面的活儿不多。
再沿着巷子走,不远处还有一个修鞋摊,摊主总是和人们在楚河汉界上拼杀。如果你拿去鞋子让他修,他会说,顾不上,忙着呢,手向后一指:去后面那家。细心的人们会发现他的手里把玩着一个类似儿童玩具的单目放大镜。
责任编辑:王方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