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志强
呼 出口气,吸进口气,都热烘烘。布袋和 尚听见一群小孩的嬉闹声,却看不见身影。忽然,他差一点撞在驿道上的一块大石头上。山上滚下来的石头,有磨盘那么大,碍路。他打开袋口。石头滚进袋。
一群小孩像熟了的果实从树上掉下来那样,依在布袋和尚身旁。布袋和尚闻到了一股鱼的腐臭味,还有一群绿头苍蝇乱飞。小孩们好奇布袋,要观赏装进的石头——比布袋大的石头怎么装进了布袋?
布袋和尚笑嘻嘻地撑开口袋。三个小孩合抱不过来的大石头怎么变小了?淘气的小孩纷纷将臭鱼顺手丢进布袋,布袋像回应,却散发出饭香。其实,布袋和尚一路化缘,有的人把发馊的饭菜倒入了布袋。
一群小孩起哄着,跟随布袋和尚到河边。阳光照得布袋和尚那饱满的光头发出闪闪的汗亮。小孩们以为他要洗澡,却见和尚轻轻地抖抖袋口,发臭的鱼儿们倒入水中。瞬间,鱼儿们竟然摇头摆尾地游动起来,很快,顺着清澈的河水游走了。
小孩们乐了。他们先是摸后是拍布袋和尚袒露的大肚皮,随即,密集的手争先恐后地插入布袋里掏。
布袋和尚说:“都有份,吃不完。”
小嘴巴们吃出一片有滋有味的响。那一片吃的样子,可见味道多好。
布袋和尚坐在一旁只是腆着个大肚子,笑个不停,他也不问几个小孩家在何处,任凭小孩跟着他继续行脚化缘。
偶遇一位居士。居士闻知布袋和尚的名气,也知他那个乾坤袋,就试探着搬起一棵台风刮倒的大树往袋里装,不料,布袋容纳了大树,而且,外表还看不出袋内撑的形状。
居士问:“和尚可有法号?”
布袋和尚在奉化岳林寺出家,剃发披裟,方丈只在他的名字前缀了“释”字,赐法号“释契此”。他却背着布袋十方行脚,人们都称他布袋和尚,反倒淡忘了他的法号。
布袋和尚答:“我有一布袋,虚空无挂碍;展开遍十方,入时观自在。”
十八个小孩听不出所以然,反正他们就追随着大肚和布袋。途中,十八个小孩,脸面常换常新,布袋和尚看得出,却不响,只是笑。小孩呢,饱了去,饿了来,毕竟贪玩,不知被什么好玩的东西吸引走了,不过退离了自然有补充,始终保持十八个小孩,不多也不少。
临告别,布袋和尚抽出袋中的大树,往地上一插,走出十几步,枯枝抽芽,一阵风,绿叶像鼓掌,随即,鸟儿纷纷落在树上,像找到了新家。
布袋和尚脚不停。身后的小孩,有的走不动了,有的追一只鸟。他进入一个小镇时,还是十八个小孩,只是有几个新面孔的小孩,途中什么时候加入的,都没在意。
迎面有三个游手好闲的无赖挡拦了道,说:“没了布袋,你还能叫布袋和尚?”
布袋和尚呵呵笑。十八个小孩愣住了。
三个无赖夺了布袋,点燃,布袋烧成了一堆灰烬。
布袋和尚无事一样,笑着走去。
第二天,同一条街道,布袋和尚仍然背着那个布袋出现,身后,还有十八个活蹦乱跳的小孩。
三个无赖以为布袋和尚重新缝了一个布袋,又夺下来,说:“是你做得快,还是我烧得快?”
如此这般,无赖一而再,再而三地焚烧布袋。烧掉一个,布袋和尚一笑,又一个布袋便出现,好像他的身上藏有无数个布袋。
这就激怒了三个无赖,他们商定夺走布袋。一个无赖拎也拎不动,三人合力抬。小小的布袋,他们却抬不动。其中一个顺手在临街的一个店铺取来两根杠子。用杠子撬,也撬不动。
十八个小孩乐不可支,把大石头当成了山,起哄:“怎么撬得动一座山?”
布袋和尚好像在看热闹,只是呵呵笑。
三个无赖弄不清布袋的蹊跷,他们商量,腾空里面的东西,只要这个布袋。
十八个小孩蹦蹦跳跳,喊:“拿不尽,取不完。”
一个无赖把手伸进去,又灼烫了一样,迅速地收回手,他让另两个无赖撑开口袋,他探头往袋里瞅,像有吸力一样,他身不由己一头栽入袋内,仿佛落入一口深井。呼救的声音似乎来自地底深处。
两个撑袋口的无赖一下子跪下,恳求道:“我等有眼無珠,您老大人不计小人过,饶我兄弟一回吧。”
布袋和尚拍拍布袋,像倒臭鱼一样。滚出的是一个无赖,连连向布袋和尚叩头。
布袋和尚轻轻地拿起布袋,背上,留下一堆笑。他身后响着铃铛一般小孩的笑。后人称十八个小孩为十八罗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