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州“高山”片区中药材产业发展研究
——以恩施市红土乡为例

2018-01-08 05:20张涛王祎廖建洲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7年44期
关键词:红土恩施州高山

◎张涛 王祎 廖建洲

恩施州“高山”片区中药材产业发展研究
——以恩施市红土乡为例

◎张涛 王祎 廖建洲

湖北省恩施州“高山”片区特指恩施市新塘乡、红土乡与宣恩县椿木营乡、建始县官店镇、鹤峰县中营镇四县市五乡镇所在区域。由于自然、历史、交通等多重原因,高山片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贫困人口多,是全州扶贫攻坚最难点。但该区域自然资源禀赋好,全区平均海拔在1500米以上,山高林密,矿藏和中药材资源丰富,是硒矿富集区,也是“华中药库”核心区。发展中药材产业,优化产业结构提振经济,对于实现全区脱贫致富意义重大。恩施市红土乡正处于“高山”片区中心地带,以红土乡作为考察样本,可以具体细微地了解该区域一般发展状况,为进一步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恩施州“高山”片区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

中药材分布广泛,具备良好的资源基础。红土乡现有林地19.32万亩,占国土总面积的56.3%。境内丛林密布,溪涧交错,平均海拔1450米,具有良好的水文、气候、植被等环境,非常适合各类中药材生长。据调查,全乡拥有各类中药材1000多种,盛产当归、天麻、贝母、党参、黄连、厚朴、竹节参等名贵中药材,其中尤以石灰窑当归最为有名。石灰窑当归生长在1500~1800米的高山上,品质独特,药用价值高,为当归中的珍品,故又名窑归。自清代康熙年间起,窑归就已闻名遐迩,每到收获季节,全国药材商云集石灰窑,争相抢购,小镇也因此兴盛。解放后经计划种植推广,窑归种植辐射到整个高山片区,上世纪70年代一度发展到60万亩的规模,以“中国窑归”广销海内外。2001年窑归被评为湖北省名牌产品,2004年“中国窑归”商标注册,现已列入恩施州十大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名单。

基地化推广迅速,奠定扎实的生产基础。近几年来,红土乡中药材基地化推广迅速。全乡已建成中药材生产基地6.62万亩,占恩施全市中药材28.3万亩的23.39%,其中,2015年新发展厚朴、黄连等草本中药材种植基地6000亩,新建1个100亩窑归等名贵药材基地;2016年新发展中药材种植基地6800亩,其中草本药材5800亩,木本药材1000亩,建设中药材示范基地2个。从种植种类来看,红土乡精选了10余个中药材品种进行推广,其中草本药材主要有党参、竹节参、黄连、贝母、当归、川乌、白附子

等,木本药材主要有厚朴、杜仲、黄柏等。从中药材种植分布来看,全乡超过5000亩的有石灰窑、大岩、漆树坪和大河沟4个村,其中以石灰窑村最多,有2.92万亩,占全乡44.1%。

市场化培育加快,形成一定的产业基础。围绕中药材产业体系建设,红土乡制定了以一个龙头(企业)、两大品牌(窑归、竹节参)、三大基地(窑归、竹节参、贝母)、十里长廊(罗家坪至高岭的厚朴)、万亩药园为发展重点的目标体系。目前,全乡已培育中药材企业1 家,中药材专业合作社2 家,中药材经营户18家,已初步形成“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全乡年中药材总产量达1600余吨,中药材综合收入5000多万元,其中境内海拔1200米以上的石灰窑、大河沟、漆树坪、大岩等四个村仅中药材收入达4633.94万元,占辖区农民纯收入的30%。红土乡年加工能力达100万吨的标准化道地中药材加工厂正在筹建中,建成后将填补红土乡无中药材专业加工企业的空白。硒施宝中药材贸易市场也已列入明年投资计划。

精准化融入扶贫,建立较好的组织基础。为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红土乡党委政府结合精准扶贫工作加大中药材产业投入,明确将其定位为支柱产业。除积极推广基地化、企业化运营,每年还通过政府采购向贫困户免费发放大量中药材种苗,引导种药脱贫。各村社区积极将其纳入村级经济发展目标,上下联动,全面参与。州市两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对高山片区中药材产业发展极为关注和重视。今年8月恩施市副市长张献宏、省中药材研究所所长郭汉玖等州市领导率领调研组赴红土乡指导中药材产业发展工作,为红土乡中药材产业发展出谋划策,现场排忧解难。辖区中药材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积极致力产业脱贫攻坚,润发林药有限公司租赁50个贫困户土地发展厚朴5000亩;曾氏林药专业合作社每年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30多个,带动了50多个贫困户种植中药材;硒施宝药材专业合作社拿出20万元对贫困户给予种子、技术及产品回收上的支持。

恩施州“高山”片区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困难问题

种植方式粗放,存在经营短板。一是种植规模化程度不高。受项目资金短缺等影响,红土乡中药材种植较零散,除厚朴、白三七、贝母等少量品种初具规模外,其余大多数处于资源多、品种多、无规模状态。广而多,零而散,既大大限制了中药材集约化

经营,也增加了跟踪管理和业务指导难度。二是种植标准化程度较低。中药材品种众多,品种之间差别大,对种植技术要求高。由于缺乏对中药材选种、种植、管理、病虫害防治、储存到深加工等各环节的技术指导,加上药农对中药材GAP缺少了解,往往只有依靠老经验摸索,种、管、收随意,重产量轻质量,甚至滥用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中药材品质很难保证,市场适应性也较差。三是野生中药材资源开发过度。因中药材种植周期长、种植繁琐,不少农民直接去挖野生药材。由于开采随意,开挖过度,许多珍稀野生中药材品种如七叶一枝花、虎杖等濒临灭绝。红土乡野生中药材资源越来越少,前景堪忧。

产业链发育不全,存在市场短板。一是市场主体发育不良,产业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虽然,近年来中药材企业和专业合作社有长足发展,但全乡62家法人企业单位中,中药材公司仅1家,中药材专业合作社仅2家,而且它们自身发育并不成熟,资金少、技术弱、产销能力低,在原材料收购、技术改造、品牌培植、产品研发、企业扩张等方面难有大作为,更难以形成上连市场、下连农户、带动中药材产业整体发展的集聚效应。总体而言,缺少产业龙头仍是红土乡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二是产品缺乏深加工,产业链延伸不足。红土乡目前没有一家真正意义上的中药材加工企业,2016年成立的硒施宝药材专业合作社,虽然主打中药材加工,但尚处于起步阶段。红土乡目前以原生药材销售为主,产品就地转化利用率低,附加值小,市场竞争力弱。三是销售渠道不通畅。红土乡尚无固定的中药材销售渠道,也没有专门的药材批发交易市场,更没有与国内外大市场有效接轨的平台,生产的盲目性、偶然性很大,有药无市经常成为很大困扰。加上国内中药材价格一直波动很大,如果信息导向不畅,很容易造成药农血本无归。

创新能力不强,存在要素短板。一是人才资源短缺。恩施州“高山”片区中药材产业发展虽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但中药材产业发展技术人才极度匮乏 。从种植服务方面来看,各乡镇主要依靠乡镇林业站,难以满足中药材产业种植及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指导服务的需要,药农靠“老规矩”生产,科技含量不高,效益低下。从加工环节来看,高新人才几乎完全缺失,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拳头产品和知名品牌培植艰难,与激烈的市场竞争不适应。二是投入严重不足。中药材产业投资大,生产周期长。一方面,“高山”片区农民资金短缺,有限资金投入一般寄希望“吹糠见米”;另一方面,药业企业和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大多处于起步阶段普遍弱小融资困难。三是体制机制不配套。在中药材组织领导机构方面基本空档,目前,在州级层面就是一个设在州林业局的药办,市药办几乎处于瘫痪状态,乡镇无专门的中药材管理机构,中药材体制机制与我国“统筹推进中医药事业振兴发展”战略极不匹配。

恩施州“高山”片区中药材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恩施州“高山”片区优势在于林业资源丰富,中药材产业一旦全面铺开,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必将成为经济发展弯道跨越的巨大力量。当前国家陆续出台了《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等纲领性文件,湖北省顺势推出了《关于全面推进中医药发展的实施意见》,这些政策利好的落实,将大大改善中药材产业发展大环境。恩施州高山片区必须直面困境,牢固树立将中药材产业打造成区域性支柱产业的理念,持续做好产业配套,提振产业经济发展。

突出规范种植,着力提升产品品质。一是建设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抓好中药材良种良法的收集、保存、选育、开发和推广,走长中短结合的路子,做好源头保障。二是注重标准化种植引导。切实做好中药材选种、种植方法、病虫害防治等多方面的科学指导。积极引导药农学习了解GAP标准,严格控制化肥农药使用,做好品质保障。三是大力建设大宗优质中药材生产基地。围绕窑归、竹节参、厚朴等重要拳头产品,持续建设中药材生产基地,做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形成产业集聚。鼓励利用荒山、荒地、矿藏废弃用地等发展中药材种植,拓宽种植面。四是保护好野生中药材资源。结合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注意摸清野生中药材家底,建立监测和信息服务站,严格禁止乱挖乱采行为。

突出扶持引导,着力培育龙头企业。一是抓好产业公司引进和培育工作。支持和鼓励本地已有的药企单位做大做强,力争3至5年成长为州、市级中药材企业龙头。引导本地有条件的企业和个人投资中药材产业,争取每年新培育1~2家市级中药材骨干企业。同时,注重吸引国内外实力较强的中药材企业落户恩施“高山”片区,合力推进恩施州“高山”片区中医药产业发展。二是抓好中药材合作社建设推广。鼓励农村农民以土地流转、土地入股、土地租赁等多种方式加入中药材合作社,推动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发展,实现中药材从分散生产向组织化生产转变。三是强化利益联结和保障。加大“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推进力度,引导企业和合作组织通过订单、返利等形式,与基地、农户联结起来,共同推动生产,开发产品,抢占市场。

突出深化加工,着力拓宽产业链延伸。一是要深化中药材产品形态开发。引导企业和合作组织在现代中药饮片加工、植物药中间体提取以及以中药材为原料的化妆品、饲料添加剂等方面进行研发,鼓励开发适合食药两用、具有保健功能的中药饮片、冲剂等新产品,延伸药材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二是积极推动医药健康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将窑归等知名品牌开发成各类旅游商品,广泛宣传销售。尝试打造中药材文化旅游景区和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丰富红土旅游内容和层次。发挥本地硒资源丰富优势,开发富硒类特色药材,形成品牌。

突出渠道整合,着力畅通交易市场。牢固树立抓品牌就是抓营销理念。鼓励药企申报药材产品地理标识,创建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品,统一对外宣传,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加强与片区内其他乡镇的联系,联合探索建立信息收集和共享平台,主动了解国内外种植行情、价格变动等情况。引导好药农、专业合作社与龙头企业或专业市场有效对接,促进内销,拓展外销。尽快规划布局规模化的本地中药材交易市场,做好物流配套,优化本地中药材交易环境。

健全体制机制,着力完善服务体系。一是健全科技服务机制,强化技术服务。州、县(市)应以州内湖北民族学院和科研院所及州外高校院所等相关研发机构联手组建区域中药材研发中心、工程技术中心、及重点实验室,构建与国内外接轨的技术平台,为恩施州“高山”片区中药材产业发展打造系列名优品牌,从项目技术培训、推广示范等方面提供强力技术保障。乡镇成立专门的中药材推广服务中心,做好良种良法的收集整理和推广,主动收集行业相关动态,为本地中药材种植提供信息咨询和技术辅导。积极聘请社会技术力量到合作社和基地兼职,定期组织对中药材生产流通从业人员的培训,逐渐培养一支强有力的中药材生产种植、加工、鉴定、销售和信息服务队伍。在村级单位,鼓励发展村级中药材种植综合服务站点或行业协会组织,增强集体组织对农户技术指导、生产经营的服务能力。积极争取国家、省将恩施州“高山”片区中药材基地建设纳入重点发展规划和项目扶持范畴。二是健全投入机制。州、市、乡三级财政要切实加大“高山”片区中药材产业投入力度,单列年度中药材产业发展资金,并确保逐年适度增加;各级党委政府积极争取上级财政中药材专项发展资金和项目支持,建立中药材生产发展专项基金,以奖代补,重点支持产业公司发展,使之逐步成为市场供应主体。三是健全组织领导机制。为全力构建恩施州大健康产业体系,确保国家、省中医药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州、市应不失时机的组建中医药管理局,各乡镇建立中药材产业办公室,实行领导一条边,切实强化恩施州“高山”片区中药材产业发展组织领导。

(本文作者分别系湖北省恩施市红土乡党委书记、人大主席;湖北省恩施市红土乡乡长;湖北省恩施自治州武陵山经济研究会副会长,秘书长)

猜你喜欢
红土恩施州高山
“改变”让城市更“优雅” 恩施州老旧小区“变身”记
朽木颂
高山从何而来?
红土象湖感化溪
红土镍矿中的钙、镁、铁、钻、镍等含量测定
高山台防雷实践
恩施州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质效的对策
新加坡发展之路对恩施州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