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启动

2018-01-07 04:24张静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18年10期
关键词:帝制工业民族

张静

第一次世界大战,人类历史上这场史无前例的战争在慢慢淡出人们的记忆。当年两军对垒厮杀的战场早已物是人非,难觅踪影。下面笔者就人类历史上这场浩劫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的影响,做一些简要介绍。

首先,大战对当时中国社会政治的影响:加剧政局动荡。

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处在新旧交替时期,政局变动频繁。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日美趁机插手中国事务,中国政坛更加动荡。

1914年,日本以对德国宣战为由,出兵中国山东,企图把德国在山东的殖民权益据为己有,并进一步提出了臭名昭著的“二十一条”,野心勃勃意欲独占中国。为此,日本干涉中国内政,支持袁世凯复辟帝制,致使在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日益深入人心的潮流下,上演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幕帝制復辟的丑剧。在护国运动的讨伐声中,袁世凯被迫放弃帝制,恢复民国。

1917年,在中国是否参加世界大战问题上,日本和美国竞相干预,中国政坛出现了“府院之争”(黎元洪主政的总统府与段祺瑞主政的国务院争夺参战权)。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为张勋复辟提供了机会。他带领辫子军进京赶走黎元洪,随之上演了又一幕帝制复辟丑剧。当欧洲列强把注意力转向大战,无暇东顾,处于远东地区的中国就出现了殖民利益争夺的“空档”,“府院之争”的出现就是日美趁机加快对远东争夺的一个“副产品”。这次复辟丑剧仅12天就收场了。段祺瑞重掌北京政府实权,投靠日本。中国政坛依然动荡不安。

其次,大战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民族工业获得发展契机。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兴起,发展缓慢。在1912年至1919年间进入了一个比较迅速发展的时期,被称为民族工业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这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有:辛亥革命在政治、经济方面的推动作用;欧洲列强忙于大战,无暇东顾,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获得了一个发展契机;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著名民族实业家张謇、周学熙、荣氏兄弟等人的引领。此外,当时执政的北洋政府采取了一些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但随着大战结束,帝国主义卷土重来,“回到殖民地去”,中国民族工业很快萧条下去。以棉纺织业为例,1913—1920年新增加纺织工厂54家,纱厂的盈利增长十分明显,1914年每包盈利19.58元,1919年高达70.56元。战后由于外资的竞争和排挤,到1922年,每包纱竞亏损20.63元,以至于新建厂开工不久即告歇业,老厂也时开时停,举步维艰。我们从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战后停滞萧条的变化轨迹中可以看出:欧洲列强在大战期间放松了对华侵略,对这一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而民族经济的发展加速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

最后,大战对中国民主革命的影响:加速了民主革命的发展进程。

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使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随之壮大,为新文化运动和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奠定了经济基础、阶级基础;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以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准备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和阶级力量。可以设想,如果没有这一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较快发展,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就缺乏足够的物质力量和阶级力量的支撑。

1918年11月大战结束,为处理战后世界事务,相继召开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中国作为战胜国应邀出席了这两次国际会议。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入国内,直接导致了五四运动的爆发。在这两次会议上,由于中国代表团利用列强间的矛盾和国际公法,据理力争,以及国内人民革命斗争作为坚强后盾,中国代表团最后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为后来北洋政府收回山东主权等做了铺垫。在华盛顿会议前后中国政府收回山东和青岛主权。

综观上述,可以看出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世界规模的战争,对远隔重洋的东方文明古国——中国,也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猜你喜欢
帝制工业民族
我们的民族
辛亥革命推翻帝制
工业人
多元民族
明清商业与帝制体系关系论纲
“走出帝制”:历史先声与在场记录——《民国政制史》导读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君主制、奴隶制和帝制的根基 社会不平等的缔造
“工业4.0”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