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英
社会发展迅速,新时代对人才的要求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在德、智、体、美中,“德”的教育应当排在首位。德育不仅是其他几方面教育的基础,更是学生立足于社会的根本。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势在必行。
一、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现状
地理是高中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是学生认识世界、了解自然的重要渠道。通过高中地理的学习,学生能够对各个国家和地区的风土人情、气候变化规律等有充分的认识。另外,通过地理教学,也可以培养学生探索世界、追求真理的学习习惯。在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以一个谦卑的态度去学习知识,追求真理。这不仅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更是保证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有力保障。
而根据现有的数据显示,我国高中地理教学存在着不少问题,还远远没达到我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一部分老师不重视德育与地理教学的结合,认为德育的养成全靠学生自己的努力,忽视了德育教学对地理教育的推动作用。而在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下,很多学生更加习惯于被动地接受知识,对于德育的领会更是少之又少,达不到应有的高度。总体来说,德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还远远达不到要求,没有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反而成为地理教学的累赘。
二、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措施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再适用。在地理教学当中,只有渗透德育教育,才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注重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德育意识。
目前的高中地理教学中,部分教师不重视德育教育的渗透。针对这一问题,学校应当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工作,定期组织相关的培训工作,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帮助教师在地理教学中融入德育元素,达到培养新时代人才的目的。在培訓中,要着重向教师强调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提高教师的德育教育水平。例如,学校可以每周固定一天,聘请专家到学校进行一两个小时的德育教育讲座,邀请地理教师参与。因为老师是学生直接接触的对象,通过培养老师的德育意识,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逐步提高德育水平。
2.优化课堂模式,丰富带有德育的地理内容。
传统的课堂教学注重知识点的传授,忽略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抑制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新课改背景下,老师要将课堂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讨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通过这样一个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体会与人相处的方法。
例如,在教学《环境与环境问题》时,教师可以简略地讲述课本内容,并出示教学目标,让学生思考:我国的环境现状如何?具体的环境问题都有哪些?作为高中生,应当为改善环境做哪些事情?然后让学生通过讨论解决这些问题。这样,就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境道德意识。这就是一个在地理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具体例子。
3.利用现代化手段,创设教学情境。
随着科技的进步,实际教学中有了更多的科技手段进行辅助。例如,已经趋向于成熟的多媒体技术,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师能够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介绍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通过展示自然灾害的图片、录像等,将学生引入到灾害现场,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灾害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并思考如何帮助遇险的、受难的群众。这样,培养了学生作为一名中国公民应有的社会责任感,提高了学生的道德素养,达到在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目的。
总的来说,在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不仅能够提高地理教学质量,还能升华学生的思想品德。而在目前的地理教学当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相信通过众多教育工作者的努力,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目标终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