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博 佘广文
摘 要:装备制造业是整个制造业的基础与核心,是区域竞争力的根本体现。江苏是全国制造业大省,有必要重点分析江苏装备制造产业的发展现状和技术水平,并得出主要结论及政策启示,为江苏省装备制造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装备制造产业;发展;江苏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8.36.005
1 研究背景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各类技术装备的战略性基础产业,为各行业的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提供有力保障,其发展水平也是衡量一个地区制造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经过多年发展,江苏省装备制造业已跃居为全省最大的支柱产业,为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提升传统产业水平做出了突出贡献。目前,全世界正兴起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美国工业互联网、德国工业4.0以及中国制造2025,都将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将极大促进装备制造业技术和模式创新,加快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国家战略的实施,也为江苏装备制造产业的升级提供了新的空间。综合上述面临的发展形势,摸清江苏装备制造产业的发展现状、技术水平和存在的问题,有助于准确把握发展机遇,化解不利因素,对于推动江苏装备制造业稳步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2 我省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现状
2.1 综合实力国内领先
江苏省装备制造业规模大、制造能力强,基础配套能力国内领先。根据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发布的《2016年中国(全口径)装备制造业区域竞争力评价报告》,江苏省装备制造业规模实力和区域综合竞争力均稳居全国榜首。目前江苏制造业已形成规模庞大、门类齐全、配套完整、开放度较高的制造业产业体系,成为江苏工业经济的主体,装备制造业强省地位已经确立。
2.2 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十二五”以来,全省装备制造业经济总量和效益显著提高,规模效益指标继续位居全省各行业和全国同行业首位,产业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巩固。装备制造企业数量约占全省工业企业数的一半,产值规模、销售收入、利润和利税总额占全省工业的一半以上,出口交货值占全省工业的五分之四左右。2015年,全省装备制造业实现产值6.4万亿元,约占全省工业经济总量的41.7%;全省装备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6.1万亿元,实现利润4122.8亿元。其中,机械工业产值4.2万亿元,主营业务收入4.0万亿元,实现利润2999.1亿元。
2.3 智能制造发展强劲
我省装备制造业以《中国制造2025》等为引领,积极借助“互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加快发展智能制造产业。2015年,江苏智能化创新项目3年滚动发展计划中有近300家机械企业被列入,投资总额达500余亿元。南京市重点加快工业机器人、智能传感、控制设备等五大核心装备制造业发展,我国第一家智能电网产业示范基地建成。千万科技、易华录、键桥电子等上市公司与中交北斗等行业领军企业入驻的国家级智能交通产业园致力于打造全国“道路交通感知中心”、“道路交通大数据中心”和“道路交通管理标准化中心”。
2.4 企業整体竞争力提升
近年来,我省装备制造产业集中度显著提升,一批具有优势产品和品牌竞争力的大企业相继崛起,成为行业发展的龙头企业,带动发展了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专、精、特、新”中小型装备制造企业,企业整体竞争力进一步提升。目前,江苏省已形成以领军企业为主力,上市企业为骨干,高企为主体的装备制造业企业创新集群。徐工集团成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排头兵,位居世界第5位,南京高精传动设备制造集团等18家制造企业成为国家创新型企业。双良、远东、南瑞集团、南京康尼机电等行业排头兵企业在本领域内展现了较强的影响力和综合竞争力。
2.5 产业布局不断优化
江苏装备制造业集聚发展主要以特色产业基地和高新园区为载体,通过不断完善产业链条,增强配套能力,推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化、集约化、规模化发展,不断提高装备制造业产业集中度。目前,江苏省在装备制造领域共建有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40余家,培育发展了常州农机制造、宜兴电线电缆、苏州精密仪器仪表制造等一批百亿级特色产业集群,已形成以南京、无锡、苏州、镇江为中心的航空装备产业集聚区,以南京、常州为中心的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聚区,以南京、常州、苏州、扬州为中心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集聚区,以徐州、常州为中心的工程机械装备产业集聚区,初步形成了特色化、集群化、错位化发展的格局。
3 江苏省装备制造业技术水平
经过多年的发展,江苏省装备制造业已逐步实现了从资源、劳动密集型产业为向以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的转变,技术水平也实现了较大的提升和突破。特别在部分重要的装备制造领域,技术创新、产品质量和产量、国际竞争力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一批长期依赖进口、受制于国外供应商的制造装备实现突破。轨道交通装备领域,我省转向架技术国内领先,制动系统整体水平国际一流。数控机床和新型加工装备领域,整体发展水平居全国前列,其中数控金属成形机床技术水平与国际同步。起重机、掘进机、高空作业车等工程装备以及海工装备领域,江苏省技术研发水平国内一流。
3.1 海洋工程装备
我省在海洋平台甲板机械、深海锚泊系统、海洋钻井设备等具备良好发展基础优势的领域,系统集成能力不断提升,突破动力定位系统、单点系泊系统、水下生产系统等多个高附加值设备和系统的关键技术。江苏熔盛与中海油联手打造深水铺管起重船,是世界上第一艘同时具备3000米级深水铺管能力、4000吨级重型起重能力、DP3级动力定位,全电力推进深海油气开发的重大关键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中远船务建造的世界首艘具有储油功能的圆筒形深海石油钻井平台,其平台作业水深、钻井深度、甲板可变载荷三项核心指标均列全球第一,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江苏亚星锚链股份有限公司的“深海海洋工程用超高强度R5系泊链”,成功填补了我国在尖端海洋系泊链领域的空白。
3.2 轨道交通
我省重点在城市轨道列车、地铁整车、整车制造及相关牵引传动系统等领域实现重要技术突破。在整车制造及门系统方面,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是中国城市轨道车辆制造的龙头企业之一,突破了宽体大运量A型地铁列车制造技术;在牵引与辅助电源系统方面,新誉集团是国内轨道交通牵引传动系统领域的龙头企业、中国铁路总公司机车车辆配套重点生产企业,攻克了高速动车、电力机车牵引传动控制系统关键技术,成功研制了最先进的轨道交通车辆配套牵引和控制系统产品,并广泛应用于国内地铁和城轨交通。
3.3 智能制造装备
我省在工业机器人、高档数控机床、3D打印、微机电系统等领域实现重要技术突破。工业机器人方面,在焊接机器人、装备机器人等研制方面取得技术突破,南京埃斯顿开发机器人专用伺服驱动器和电机,电机瞬时过载力矩3.5倍以上,最高转速5000RPM,主要性能指标达国外同类产品水平。数控机床方面,江苏亚威机床的数控冲剪复合柔性加工生产线,是国内首台集板材存储、自动上料、冲压、剪切和自动下料为一体的全自动化钣金加工设备,各项技术指标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3D打印方面,江苏紫金电子集团有限公司的彩色3D打印机实现了我国在3D彩色建模及打印成型方面的重大技术突破。
3.4 新型电力设备
我省在大型清洁高效发电设备、超临界火力发电系统、高效节能锅炉、電站环保设备、高参数阀门、叶片、变频变压调速电机等产品上实现重大技术突破。南瑞继保核心产品继电保护产品在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国内市场拥有超过45%的市场占有率。南通神马自主研发出国际首创的输变电复合绝缘子和新型复合杆塔,为全球首创技术,复合绝缘子领域占有率达90%。
3.5 智能工程机械
我省重点发展机电液一体化挖掘机、大吨位装载机、振动压路机、大型高等级路面摊铺机、大吨位汽车起重机、高空消防作业平台车、港口机械、重型架桥机等,并在相关领域实现了重大技术突破。徐工集团突破全地面起重机关键技术,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空白,打破了欧美在工程机械行业对我国的技术封锁和垄断,实现了我国整个工程起重机行业的技术跨越,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八达重工研制的世界最大吨位救援机器人——双动力双臂手智能型系列化大型救援机器人奔赴雅安地震灾区,出色完成精细化分解、剥离残垣断壁等施救任务。
4 主要结论及政策启示
“十二五”以来,江苏装备制造产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产业规模效益快速提升,结构持续优化,优势产品地位突出,创新能力稳步提高,集聚发展态势明显,骨干企业优势不断增强,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产业层次还不够高、企业结构还不够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够强、基础材料、零部件和工艺的水平还不够高等问题。下一步,还需按照“高端转型、创新升级”的主线,强化“高端化、集聚化、特色化”的发展方向,加快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成套装备、高新技术装备、绿色装备,突破关键材料、核心部件和工艺技术瓶颈,增强自主设计、制造和配套能力,培育发展一大批“专精特新”中小装备制造企业,做强做大一批大企业(集团),不断完善产业链条,加快建设一批新兴装备和特色装备产业集聚区,大幅提升装备制造业的规模和水平。
参考文献
[1]戚湧,刘军.创新网络对装备制造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J].中国科技论坛,2017,(8).
[2]李廉水,杜占元.“新型制造业”的概念、内涵和意义[J].科学学研究,2005,(02).
[3]林桂军,何武.国装备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及升级趋势[J].国际贸易问题,2015,(4).
[4]张志元,郑吉友.未来科技创新对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影响及对策[J].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