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釉陶研究

2018-01-07 11:04王培娟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8年23期
关键词:历史地位汉代风格

王培娟

摘 要:汉代制陶业有许多新发明,釉陶就是其中之一。文章梳理了汉代釉陶的基本情况,特别是分析了汉代釉陶的艺术特色,指出了汉代釉陶在我国制陶业发展中的历史地位,以期对汉代釉陶研究有所助益。

关键词:汉代;釉陶;风格;历史地位

汉代铅釉陶是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但是在汉代400多年的历史中,釉陶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东汉时期的釉陶就不同于西汉时期。研究汉代釉陶必须看到汉代釉陶在不同阶段的不同工艺和风格,从总体上把握汉代釉陶的发展变化。

1 汉代釉陶的基本情况

汉代是我国釉陶发展的一个鼎盛时期。一方面反映在其制作工艺的日臻完善;另一方面反映在分布的广泛,不仅是陕西关中地区,而且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等广大农村地区普遍有釉陶等文物出土。釉陶作为一种生活器具和随葬用品,在汉代已经普遍存在于普通民众的生活中。

早在旧石器时代,我国先民们就开始制作陶器。发展到西汉中期,开始出现釉陶的最初形式——铅釉陶。在铅釉陶出现之前,陶器的装饰方法就是漆绘图饰,如马王堆出土的陶器中,就有以锡在陶器表面修饰的方法。早期陶器虽然有人物、动物等多种多样的纹饰,但是以灰陶为主。到仰韶文化时期,出现了彩陶艺术,以黑彩为主,兼有红色。到春秋末期直至秦国统一六国后,除了灰陶外,还出现了硬陶。到西汉武帝、宣帝以后,陶器的制作工艺进一步改进,铅釉陶的生产能力得到提高,品种不断丰富。到东汉时期,铅釉陶生产已经遍及全国。

汉代釉陶从西汉到东汉的400多年中,种类不断增加。从汉初的壶、罐、甑等少数几种,增加到东汉后期的动物模型及附属物、水田、水井、高楼模型等,种类涵盖樽、几、勺、杯等十几种。河南禹州新峰M127出土的汉代陶器,就有盆、耳杯、案、灯、器盖、樽、陶灶、釜、魁、瓦当、勺、猪圈、衔环、溺器等多种[1]。汉代铅釉陶大多用于随葬用明器,至今还没有发现用于生活的实用陶器。李如森在《汉代丧葬制度》一书中也指出,楼、屋、水田、车马等模型明器是作为财富类随葬品入葬的[2]。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釉陶种类虽多但数量不多的原因。

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社会风气会对釉陶种类产生不同的影响。如东汉时期人们认为“令先人坟墓俭约,非孝也”,坟墓的丰俭程度反映人的孝道程度[3]。正因为如此,东汉时期随葬明器也相对于西汉时期“大型化”一些,如陶制楼阁、仓房、灶台等,由于它们材质可千年不朽,因此仿造现实环境的明器大量使用。

总的来看,釉陶经历了从西汉到东汉一个完整时期,这个时期是我国从陶器到瓷器的重要过渡时期。陶器——釉陶——青瓷,构成了我国制陶业发展的清晰脉络。

2 汉代釉陶的艺术特色

西汉是我国经历了长期动荡分裂后迎来的一个大一统时期,正是在这一时期,完成了从青铜时代向铁器时代的过渡。在制陶业发展上,汉代的陶艺技术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

2.1 色彩

汉代绿釉陶是我国古代陶瓷中的一颗明珠,是低温铅釉陶技术发展的一个阶段性成果。绿釉陶的着色剂为铜或者铁,以铅为助熔剂。铜在800摄氏度的温度下在窑内氧化,使釉呈现出翠绿色,铁呈现出黄褐色或棕红色。由于釉的形成年代和成分不同,南方釉陶和北方釉陶在颜色上会呈现出一些差别。南方硬陶上有时会有一层薄釉,有的呈黄色,有的呈绿色,颜色深浅不一。而在河南济源、山西宝鸡等地,出土的复色釉陶比较集中。

2.2 修饰

汉代釉陶大体可分为器皿类、雕塑类和建筑模型三大类。器皿类不仅数量多,而且延续时间长,是铅釉陶制作的主流。以陶壶为例,早期由于铅釉陶处于初创时期,铅釉陶一般装饰简单,器型浑厚,类似于同时期的青铜器。到西汉晚期,釉陶开始普遍使用弦纹,有的在颈部模印花纹,或者施加双色釉,器腹呈圆形,比较饱满,开口较大。东汉中后期,腹颈转折处开始普遍装饰弦纹。关中地区出土的釉陶纹饰除了三角纹、连环纹、齿纹等,还有动物纹、绳纹以及彩绘等。在洛阳烧沟汉墓出土的釉陶中,就有彩绘、镂空、浮雕、印纹、划纹、暗纹、堆纹等,反映了汉代釉陶高超的工艺技术水平。

2.3 造型

不容否认,汉代釉陶的制作会受到土壤、土质、釉料、燃料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在不同地区,受自然因素的影响,釉陶造型并非整齐划一。汉代釉陶典型造型体现在陶俑、陶楼等制作过程中。以陶俑为例,就有女侍俑、立女俑、坐女俑、舞女俑、乐人坐俑、抚琴俑、厨师俑、骑驼俑、骑马俑、持盾立男俑、执锄俑、执刀俑等,体现了汉代陶器造型发展的成果。东汉以后,陶制的楼阁模型是汉代釉陶造型的又一个典型代表,有的陶楼造型高达五层,显示了墓主人的身份和地位。在湖南资兴出土的东汉墓中,仅器皿类型就有59种。河南禹州新峰墓地M127出土的陶灶,长、宽、高分别达到23.6厘米、14.6厘米、11.3厘米,泥质红陶,表面施绿釉,正面为长方形,拱形灶门,前后两端砌矮墙,灶面塑上两釜并列,空白处模印鱼、鳖等动物和钩子等厨具,充分反映了汉代釉陶的丰富多彩。

3 汉代釉陶的历史地位

如前所述,汉代釉陶是我国制陶业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上承夏商周,下启唐宋明清,地位特殊。

从历史上看,汉代釉陶是对夏商周制陶业的继承和发展。夏代的陶器以泥质灰陶和夹砂灰陶为主,前者用作饮食器具,后者多为炊器,造型一般较为规整。商代早期,長江中下游地区印纹硬陶风行,并有少量釉陶出现,晚期则有仿青铜器的白陶出现。东周时期出现了陶俑,造型艺术开始生动一些。汉代早期釉陶的造型仍然带有仿青铜器的特征,说明汉代釉陶有着鲜明的继承性。

从工艺上看,汉代釉陶开启了后世陶瓷器发展的先河。汉代在釉陶中加入铅,使得釉的熔点降低,增加釉面的亮度,降低陶器的吸水性。唐代的唐三彩虽然采用了高岭土胎,但是仍然属于铅釉陶器,用彩釉烧制而成。瓷器的产生就是陶器制作工艺发展的必然结果,只不过是以富含娟云母的瓷石为原料,窑炉的砌筑技术达到了瓷器生产的温度要求,同时找到了更为容易得到和便宜的草木灰釉而已。东汉延熹七年(164)墓内出土的麻布纹四系青瓷罐和熹平四年(175)墓内出土的青瓷耳杯、熏炉等,都说明汉代在铅釉陶的基础上,已经孕育着瓷器的产生。无论是唐三彩还是宋代著名的官窑,也无论是明代宋应星在《开工天物》中所记载的青花、五彩,还是清代的“郎窑”“豇豆红”“郎窑红”,都与汉代釉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可以说,汉代铅釉技术的发明和发展,在我国陶器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为后世著名的唐三彩的出现开辟了道路,而且为明清景德镇五彩缤纷的釉上彩瓷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我国制陶业发展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参考文献

[1]王熠,田卫丽.汉代铅釉陶发展综述[J].文博,2010(2).

[2]李如森.汉代丧葬制度[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0.

[3]班固.汉书:游侠传[M].北京:中华书局,2007.

猜你喜欢
历史地位汉代风格
汉代岭南的贡纳情况述略
江西豫章书院的历史地位、现状与开发前景
中央苏区医学教育历史地位探析
管道升画作的艺术探索
电影视听艺术中的影像色彩表达
解读木刻版画在动画中的运用
汉代造型艺术与当代中国画发展问题研究
新形势下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
敦煌汉简字体特点研究
论汉代女乐繁荣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