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城与岛上书店

2018-01-07 19:29叶勐
南方文学 2017年6期
关键词:老徐秦皇岛书架

叶勐

北京小C每年夏天都过来,玩几天,喝一场酒,吵一架,回去。吵架是规定动作,跟洗海澡、喝酒、吃海鲜一样必不可少,流程也是固定的,一般都发生在最后一天,此时无耻的小C已经晒曝了脸皮吃腻了海鲜还打着酒嗝,一副作死的样子。吵架的序曲也是多年不变,台词如下:

C:秦皇岛真是个好地方,退休了就来这。

我:你干吗非等退休?

C:这地方是礼拜天的节奏,适合老年人。

我:你说秦皇岛是北京的礼拜天?

C:NO,我说你是老年人。

今年有所不同,还没到吵架的时候,他就接到通知提前结束了休假,对此我们都不无遗憾,友好话别之后,我忽然冒出一个问题,其实小C在北京和我在秦皇岛的生活内容是一样的,朝九晚五,一日三餐,并且他每天至少比我多花两个小时在路上,还要经常加班,所以在上班这件事上他要比我狼狈得多,哪还有多余的时间去享受那座城市,那么,“大”对他的生活意义又何在?可惜此时小C已经滚回去了,没法给我回答,算了,滚就滚吧,反正他也不是这个故事的主角。

龙媒书店,傍晚,店里清静,夜幕降临,伴随着卷帘门落下的声音,我和书店老板老徐的谈话在此时开始。那天聊了很久,可能是我们认识这么多年聊得最久的一次,基本上都是关于书店。老徐从1997年开始经营这家人文社科书店,我没法描述他的坚守与执着,因为我并不了解那些,我所能描述的是每次见到他的那一贯的从容和谦逊。

转眼十八年,世界不停在变,尤其是在个体人文书店像多米诺骨牌般纷纷垮塌的今天,是什么让这间小书店仍能保有这份从容?记得之前老徐转给我一篇文章,是苹果新型书店的设计方案,文章中 Gensler 的指导思想是——“更快地失败,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迅速地调整方向,去尝试新的东西。”我忽然觉得这也许就是唯一的答案,能够让事物总体保持不变的,或许只能是其内在因素的不断调整与变换。那么龙媒书店一直在变么?我想是的,尽管身在其中,很多潜在的东西我们难以发现,但是如果从记忆中抽取不同时期的几个片段,通过静态时点的对比,也不难看出一些端倪。

九十年代初,我第一次走进书店,留住我的是老徐的友好和空灵的背景音乐,我还把它作为案例写在了毕业论文里面,但当时书店的功能还很单一,仅仅是个书店。2000年过后,书店搬进一条巷子里,有点闹中取静的意思,地理位置比之前要独特,店面虽小,内部空间却很大,里外两大间,对我而言,书店的功能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但它已经成了老徐的同学会据点,还能留宿外地来的同学,颇有了点小型会馆的功能。又过了十年,书店搬进了商务楼盘,外面是最繁华的市井,店内还是空灵的音乐,几缕茶香,阳光透过绿植,打在古款方桌上,越冬的蝈蝈叫声清脆悦耳。这样的格局比起之前的设计趋于紧凑,总体感觉是内敛的。但对一部分老顾客,它的功能已经不再是单一的书店了,而更像是一个沙龙,这个沙龙没有主题,也没有主人,完全是老客户随机组合起来的,这样的潜在意义,促成了一个固定的群体,或者说一种习惯,龙媒成了一些人休闲时的选择,甚至可以说成是一个外挂的会客厅,就像南方人的茶馆。如此说来,它的功能与格局正相反,是外延式的。但这仍然不是最新的龙媒,这也是交谈的重点,龙媒在进一步增强顾客间的互动,所谓的顧客,是更大的范畴,淡化陌生的界限,将视线扩展到生活的更多领域。新的尝试已涉及咖啡、中医、教育、手绘等多个生活侧面,如果你一直身在其中,会发现生活其实是立体的,就像《看不见的城市》里的忽必烈听到马可波罗讲述的记忆之城、欲望之城、天空之城,其实都只有一个名字——威尼斯。同样,龙媒里这些参与者,都具有不同的身份,每个身份又决定了各自独特的视角,他们映出不同的城市侧面,折叠起来便围成了一座立体的秦皇岛。

说到城市,我又想起了小C同学,他现在在干什么呢?是不是又在加班?但奇怪的是,我此刻的悠闲没法形成优越感。我忽然理解了小C对大城市的解读,这里边既有冥冥中的感知,又有实实在在的触摸,那些形形色色的材质,又如同字符,被一台打印机随机组合,每一秒钟都有可能拼凑出爱情、悬疑、科幻,乃至想象之外。一句话,太多的可能性。而对于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小城,它具有的更多是单一性,似乎很多事情都是注定的,它的世界是扁平的,就像远古埃及的画作,你只能看到他们的一面。那么,它是不是真的只有一面?其他的面是什么样子,从画面中无从知道,只有欣赏者去感知、想象,或者永远也不知道。小C曾说过北京的地铁,的确,有时候会很恐怖,但你觉不觉得它就是一台打字机,每一时间都在运动、排列、组合,北京的地铁里每天要发生多少故事,存在多少种可能,谁能说得清。它更像是一座高楼,你每天都登上不同的楼层,走进不同的房间,见到不同的人,看见不同的故事,有时候,就是关于你。小C说,在地铁里有时候会有幻觉(挤的?),他觉得地铁本身也有生命,也懂得自娱自乐,变成只山羊,变成头大象,又变成一张波斯飞毯,各种奇幻,就像根魔棍,但是对于整个北京,它不过就是一条小小的菜青虫。

老徐出去了,小C也消失了,书店里就剩我一个人,我忽然感到由书本组成的四面墙壁就像一座极小型的城市,它生长在一个城市当中,依附又独立于这座城,它的存在至少对一部分居民来说,强化了城的意义。于我而言,我曾经企图占有这个书店,当然是精神上的,秘密就在之前的那座老书架的后面——不知什么原因,老书架的厚度相当于两本书的宽度,这样一来,书架后面就形成了一个隐秘的空间,当你把一本书推进去,两边的书迅速合拢,又回复成原来的样子。那么,那个空间里就多了一本书,我如果把自己喜欢的书一本本推进去,那么,我是不是就可以在这间书店里拥有一个私人的图书馆呢?当然,这只是个想法,不能实施,但它足以让书店在我心目中神秘陡增。我把这个秘密保守了好久,终于忍不住写了出来,后来文章发表了,更有意思的是,上海广播电台的“月光书房”还专门谈到了这篇小说,但主持人的兴趣好像更在于故事里的书店,她不断地重复着那个用书组成的世界。现在书店换了新书架,不知道那个空间是否还在,无所谓,我倒是希望它释放出来,成为更多人的秘密。很多人,默默地,构筑自己理想中的那个世界,并且相互交织、影响、蔓延,构成一个庞大的WiFi,还是免费的,这算不算是一个小城市的逆袭?endprint

猜你喜欢
老徐秦皇岛书架
游秦皇岛
整理小书架
老徐忘记了我
一点一点忘记你
纪念秦皇岛解放70周年主题展在秦皇岛市档案馆开幕
孙婷婷
书架就要美美哒
夜宿秦皇岛
我和老徐的今世之约
会展书架